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305、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304、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寒者灸之,附子主之。

解:附子汤证病机:少阴阳虚湿蕴。脉:沉迟短虚。舌淡苔白。

口中和: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

灸之:温法之意。不可拘泥艾灸。

背恶寒:合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背指背部督脉地界,督脉为少阴地界,少阴阳虚兼水饮所阻,少阴之阳宣发有碍,故背恶寒。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口渴因水饮所阻津液输布有碍。水饮所阻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伤寒论》中背恶寒有二处,一为白虎加人参汤证,一为附子汤证。

305、少陰病身痛,手足寒,骨痛,沉者,附子主之。

附子湯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芍藥、人、茯苓三、白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解:附子汤证病机:少阴阳虚湿蕴。脉:沉迟短虚。

疼痛:病标为阳胜热证,湿郁虚阳,阳郁化热。

手足寒:手足逆冷,病标为太阴阳虚寒证。少阴阳虚母病及子传经太阴。

骨节:少阳地界。

骨节疼痛:病标为少阳阳胜热证。少阴阳胜热证母病及子传经半表半里(机体气机升降出入运行不息,阳出阴途径半表半里地界)。关节僵硬病标为少阳阳出阴枢机不利。

附子汤证与真武汤证比较:

相同:病机皆有少阴阳虚,脉皆沉迟短,证皆恶寒、四肢逆冷。

不同:

附子汤证病机为少阴阳虚湿蕴,证以少阴阳虚寒证为主要临床表现,水饮表现不明显,无口渴。

真武汤证病机为少阴阳虚水泛,证以少阴阳虚寒证兼水饮泛滥为主要临床表现,有口渴,欲热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