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羞耻的认知,才是精进路上最重要的一课
主播:大宝
这本书是由临床心理治疗师罗纳德·波特和家庭治疗师帕特丽夏·波特所写。过多的羞耻感让人非常痛苦,这本书能帮你认识羞耻感是什么,教会你区分健康的羞耻感和过度的羞耻感,告诉你羞耻感的多个来源,最终通过带你学习治愈羞耻感的方法,帮你治愈过度的羞耻感,成为自信满满的自己。
这次,我们重点分享书中关于羞耻感的三个认知,分别是:常见来源、生理反应和逃避行为。
①
『常见来源』
基本上,羞耻感的建立和加强,都和外界有着最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包括两个方面:看重和打破。怎么理解呢?先来看两个例子。
案例一:一个两岁的小女孩在花园正玩得起劲,她用松软的泥土,捏出了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小桌子、小椅子,甚至还有发卡。她非常有成就,“瞧,我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厉害吧。”
可是,当她母亲看到后,立即大声吼道:“你看看你!弄得乱七八糟的,全身脏兮兮,衣服上也全是泥,我对你太失望了!”小女孩想不到,自我和外界的反馈差距竟然如此之大,她的世界瞬间崩塌,觉得自己非常渺小。
案例二:一个16岁的少女最近谈恋爱了。她的男朋友很绅士,从不强迫她做任何事。随着信任的加深,他们上课时也会频频互动,在小纸条上写一些情话。“性感女孩”是他对她的爱称。可是,有天女孩穿过校园,男友的舍友却对她高声呼喊:“嘿,性感女孩,你好吗?”
“一定是男朋友把纸条给别人看了”,想到这里,她瞬间羞得无地自容,脸上似乎有一团火在烧。她立马跑开,感觉所有人都在看她的笑话。 之后她和男朋友断了所有往来和联系。
这就是关于羞耻的故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那个被自己非常看重的东西,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生理上的强烈不适和精神上的折磨。
②
『 生理反应』
羞耻感基本上都产生于狂喜时的崩塌,是一种彻底颠覆性的体验。心理上的狂风骤雨,会牵动每一个神经和细胞,身体上的反应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过敏。在受到精神冲击时,我们会第一时间觉得脸上发烫、心跳加快、呼吸加重。脑袋会不由自主地低垂下来,这让我们不能正视眼前发生的一切。还会有种过敏式的胸口发闷;大脑也会被这种颠覆感,搅得一片空白;喉咙堵成了北京的东二环,很难说出一句话。
第二阶段:落差。惊诧之后,一大波羞耻感袭来,我们会觉得自己越来越小,声音小如蚊鸣。与之相反,身边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大,声音重若洪钟。情感上的不接受,扭曲了空间、时间和认知,理性、积极、正能量都被屏蔽在了大脑之外,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时常感觉自己在别人眼里,就像个小孩。
第三阶段:失焦。羞耻感的最大产物就是:自我否定。明明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很努力,在别人眼里却成了一文不值的笑话。我们的双眼盯着脚下,内心有一种想要逃离的强烈冲动,可是腿却是僵直的,全身的血液仿佛凝固一般。
这一系列身体变化的背后,都是内心从极喜到极悲造成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在平静状态下,别人对你的否定,造不成这么大的冲击力。
③
『逃避行为』
深陷羞耻感的人,会用各种负面的字眼来否定自己,比如:我不胜任、我没人要、我软弱、我一文不值等。再往下发展,我们就会产生自我憎恨。可是,人都有精神上的自我修复力,我们很快会给自己找到一个出口,通过做点什么来摆脱羞耻感,减轻痛苦。
001 麻痹。感到羞耻的人可能会陷入麻痹,无心惦记任何事情。他也许想找出一些理由,回击指责他的人,但头脑里就是想不出。也许他还想逃离,但却连腿都迈不开。“那又怎样?”“我就是这样的。”“这种事经常发生吧。”自我麻痹成了他的树洞,他在里面大倒苦水,躲避一切负面情绪。
002 苛责他人。“都是他们不配合。”“都是别人不和我玩。”“都是……”羞耻感会让一些人对他人求全责备,他们急于指出身边人的问题、缺点和毛病,把一切导致羞耻的因素全部归于外部。
003 暴怒。这是对抗羞耻感的另一种响应,即直接针对羞耻感的源头,抨击那些给我们带来羞耻感的人。有些人会表现得怒不可遏,甚至变得对他人狂暴。比如,他可能在同事面前责骂上司,责怪妻子午餐做得太晚,或者认为父母在多管闲事。
在你感到羞耻时,一定要对照这些行为,反思自己的问题。毕竟,逃避是无法帮助我们获得成长的。
总结一下,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自己的言行是无知觉的,或者是低知觉的。就是说,我们虽然感到羞耻,但当下并不自知。自我修复的心理机制,又会给我们找各种逃避的出口,这就是我们很难从挫折中收获成长的根源。搞清这些关于羞耻的基础认知,绝对是我们精进路上的最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