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中,聂荣臻究竟有何战绩,让他在授勋时获授元帅头衔?
在我国十大元帅中,聂荣臻元帅一直都是颇具争议的一位,因为其他各位元帅都有着自己的经典战例,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也都是大放异彩,获授元帅军衔无可争议。
可聂荣臻元帅却不同,在解放战争中他和傅作义在华北地区打了三年。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聂荣臻元帅在1955年仍能获授元帅军衔呢?
理清时局:华北失利的苦衷
要想搞清楚聂荣臻元帅在解放战争中究竟做了什么、为何名声不显,以至于许多人认为他“不够资格被授予元帅军衔”,咱们还得将时间线推回到1945年,也就是日本投降、抗战结束的那一年。
彼时我党中央将晋察冀地区交给了聂荣臻元帅,让他在“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基础上加训军队,准备迎接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冲突”。
而在解放战争开始初期,聂荣臻元帅主要将精力都放在了部队整训上,却没想到国民党竟然发起了猛攻,以至于我国晋察冀地区军队损失较为惨重。
聂荣臻元帅也因此而备受争议,而由于华北野战军的兵力长时间属于不足的状态,所以他只得采取防守的姿态与傅作义作战,这就让更多人觉得聂荣臻元帅在解放战争中打的有些“难看”。
可是倘若你因此就将华北的失利全部怪在聂荣臻元帅的身上,那就有失偏颇了。
从整体格局的角度来看,华北失力应当是由三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
第一,我党内部对聂荣臻同志的安排不够妥当。
要知道聂荣臻元帅是典型的政工型人才,在军事方面的能力的确不那么拔尖,与粟裕大将以及徐向前元帅等人相比,他的军事能力也的确有一定差距。
实际上有这种困难的不仅仅是他,还有罗荣桓元帅和陈毅元帅等人,只不过他们一个和林彪搭档,一个和粟裕大将搭档,有效的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聂荣臻元帅恰好碰到了国军统帅里最强的傅作义。
傅作义这个人大家应该也都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名义上他被称为“国民党五大悍将之一”,但是谁都知道其余几人与傅作义相比,在军事能力方面都是有着一定差距的。
第三,战争初期聂荣臻元帅失了先机。
在一开始由于晋察冀地区军队损失较为惨重,而这也就直接造成傅作义在硬实力方面占据了上风。
不过并不能仅仅从这方面否定聂荣臻元帅自身的军事指挥能力,因为其在政工、后勤以及城市管理等等方面却天赋异禀,综合来说他算得上是一位“全能领袖”,综合素质是完全够得上“元帅”的坎的,获得元帅军衔,也是实至名归。
别的就不说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就将晋察冀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很好。
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比罗荣桓元帅在山东根据地方面搞得差,而在建国后,聂荣臻元帅在科研方面也为国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正是他先后两次向中央以及各大领导人提出要坚持攻克两弹一星,并且在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后,多次深入现场进行考察、研究和指导,最终才能让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实现突破性发展。
从这种种方面来看,国家授予其元帅的军衔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我国在给10大元帅授予元帅军衔之前,是对他们进行过严格的评判、审核的,有着这一套极为严苛的标准,而聂荣臻元帅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这套标准的检验。
元帅标准:成为元帅的5个要求
在我国1955年大授勋之前,国家明确提出了评选最高军衔“元帅”的要求,而这项要求就被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详细可见第2章第9条的规定,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边蕴藏的成为元帅的要求却难如登天,对此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方面。
那么这5个方面的要求就分别是——“曾经参与创建过革命根据地”、“在红军时期就干过军团级领导”、“抗战时干过新四军军长、八路军团长亦或者是革命根据地一级领导”、“解放战争时干过野战军领导”以及“授衔时最少也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亦或者有着中央军委委员职务”。
接下来,我们就从聂荣臻元帅的戎马一生中,去看看他是否符合这些评定元帅的标准。
首先是第一个要求,“创建革命根据地”。
这个要求聂荣臻元帅是不符合的,他虽然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也在抗战期间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很好,但是他的确不是革命根据地创始人。
他是在1937年11月才接受八路军总部的任命,前往晋察冀地区,担任军区司令员以及政治委员的职务的。
然后是第二个要求,“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团级领导”,这个要求内容是在1931年末就达成了。
当时他服从组织命令撤离上海,来到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也正是在那里,他陆续担任了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以及第一军团政委,而红一军团政委毫无疑问是典型的军团级领导职务。
至于第三个要求,对于聂荣臻元帅来说也很符合。
我们前面也提到了,抗战胜利后,组织继续将晋察冀军区交给聂荣臻负责,而在这之前的抗日战争里,实际上他就已经是晋察冀军区的总司令员了,职务上完全达标。
同理,我们也可以看出聂荣臻符合元帅评定的第四个要求。
因为在解放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就是华北野战军的司令员,完美符合了“解放战争时期,担任野战军领导”这一条件。
接下来就只有最后一条了,那就是“在授勋时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亦或是中央军委委员职务”,可能有人觉得这一条没什么大不了。
可实际上这一条才是最严苛的,因为当时评选出的十大元帅全部都是中央委员,而十位大将则全部都是“候补中央委员”。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当时有不少“元帅候选人”就是在这一条上被筛下去的。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肯定会非常好奇,聂荣臻元帅既然没有达到第一个要求,为什么最后还能获封元帅呢?
原因很简单,当时能够完全符合这5项要求的人仅有4个,分别是朱德元帅,贺龙元帅,徐向前元帅以及彭德怀元帅,根本就填不满“十大元帅”的需求。
即使是要求退到4个也不成,直到将要求降低为同时符合3项,才有13个人脱颖而出。
这13个人分别是刘少奇同志、周总理、邓小平同志、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林彪、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以及叶剑英元帅。
是不是感觉这串名单非常熟悉?
没错,在我们将开头三位摘下来之后,这就是后来十大元帅的人选,那么为什么刘少奇同志,周总理以及邓小平同志没有获封元帅军衔呢?
说到这,就得谈到我国军衔授予时的一条隐性规定了,那就是脱离地方工作的人也不授予军衔。
就这样,这三位自愿放弃了授勋,给其余十大元帅腾出了位置,而这里面也的确还有一个特例,不过这个特例不是聂荣臻元帅,而是陈毅元帅。
彼时陈毅其实也已经脱离军队、从事党务和政府工作了,但是经过组织上的慎重考虑,最终还是将元帅军衔授予了他。
谈到此处,想必大家对聂帅为何能获封元帅这个问题,也都有了答案,不管是从资历、军功还是从评选规则的角度来看,聂帅获封元帅军衔都是无可厚非的。
这既是对他的一种褒奖,同样也是他对国家做出过巨大牺牲与贡献的证明,我们应当对聂帅,以及对无数在战争中挥洒了热血与青春的革命先辈们保有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