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五苓散医案 青光眼 假近视

【组成】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功用】利湿泻热。

【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方某,男,43岁。初诊日期1965年12月7日。3个月来尿不尽、尿频、阴囊抽缩,曾查前列腺液,白细胞15~20,卵磷脂小体(十),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西药治疗,疗效不明显。后转中医诊治,以补肾、疏肝等治疗,症不减反加重。近症:常腰痛,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食后则少腹拘急、晕眩、阴囊和阴茎挛缩,现症恶寒、头晕加重,舌苔白,脉细弦。此外寒内饮为患,为五苓散方证: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结果:上方服3剂症减,继原方服6剂,诸症基本消除。

【解读赏析】成无己曰:“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枝味辛热,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可以桂枝为使。”

五苓散是一张调节人体水液分布异常的方剂。水液的异常分布,《伤寒论》的注家们称之为“蓄水”证。但“蓄水”时水液并非仅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可以停留在人体的任何部位。蓄于下则小便不利;蓄于中则见“心下痞”和水入则吐的“水逆”;蓄于上则见“吐涎沫而癫眩”;蓄于表则有汗出;蓄于肠则有下利;蓄于肌肤则有水肿。至于现代医学中青光眼的眼压增高,梅尼埃综合征的内耳迷路的积水,以及脑积水,肝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都可以认为是“蓄水”的表现形式。只要出现口渴、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者,都可以考虑使用本方。一般临证常将五苓散用于以下疾病。

一是以腹泻、大便稀溏为表现的疾病,如夏秋季节的肠炎,包括小儿的腹泻都常常用到。这类疾病往往表现为水样的泄泻,次频无度,甚或空洞无物。多伴有肠鸣、小便不利、渴欲饮水,久用抗生素而不见效。此类腹泻,前人谓之“洞泄”,五苓散是针对这类泄泻的特效方。如曹颖甫先生常以之治洞泻,其医案载“大南门郭左,洞泻当分利,川桂枝一钱、猪苓、茯苓各三钱,生白术三钱,炒泽泻二钱”。

二是治疗以水肿腹水等为表现的疾病。如肾脏病的水肿、肝腹水以及库欣综合征的水钠潴留性肥胖。某医曾治疗一肝腹水以高热、水泻人院,伴有口干、大便稀、下肢水肿、轻度黄疸,投以茵陈五苓散腹水得退。库欣综合征病人多表现为肥胖、水肿,女性还有月经量减少,多毛。舌体多胖大,有齿痕。本方加生石膏、滑石、牛膝。

三是其他水液代谢障碍性疾病。诸如多汗症,用黄芪、麻黄根等固表止汗药无效者,当细审有无口渴、小便不利之方证。对此,《伤寒论》73条明言“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青光眼、假性近视等眼病,也有用本方的机会。其人视物眩而不舒,类似于《金匮要略》中所载的“癫眩”。另外,某医以此方治一例脑垂体瘤,症见口渴、手抖、视力下降,大便稀、下肢肿。用本方后口渴、手抖、水肿及大便情况明显好转。虽然后来还是做了手术,但本方对改善症状疗效是肯定的。

五苓散加减的经验是口渴甚者加生石膏、滑石;有黄疸者,加茵陈;吐泻甚者,加干姜。也常常与玉屏风散、平胃散、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及真武汤合方使用。还要嘱病人温服,避风,喝热水热汤。若方证相应,服后其人多小便畅利,大便转干,水肿消退,口中有津,身体也随之感到轻松。

前列腺炎者,前阴为宗筋所聚,肝肾所主,一般遇阴缩挛急,要想到补肝益肾。但本例慢性前列腺炎为水饮为患,且呈外寒内饮之证,补则激动内饮,饮邪上犯,故现心中摆忙、头晕、目眩,正邪相争,内外皆急,故恶寒、腹拘急、囊缩挛急,原案曰,此时唯有在解表的同时利水,方能使表解水去,五苓散正是这种作用。

原文T0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胡老讲解:

这一条前一半是承接上一条说的,说太阳病当然可以发汗了,如果发汗不合法,造成大汗出。这个发汗,头前讲了,不要大汗,这与护理也有关系,你不那么大捂大盖,不会出大汗的。要不合法,指的大汗出,身上水分丧失太多了,那么这胃中水分也被夺。你外面撤水分,胃里头水分也被夺,所以胃中也就是干了。干了,他想喝水,而且胃中干,胃气就不和,烦躁不得眠。那么这个时候啊没有其他的病,也没有大便干等等这些情况,也不谵语烦乱,光是人烦躁而渴,这个时候可以“少少与饮之”。它就是胃缺水。“少少与饮之”这是个重点,不要大。这个胃中干就是人想水喝,你要不限制他,他猛喝,就坏了,那人非喘不可,因为渴得厉害,喝的水存到胃里头,压迫横膈膜就要喘的。那么少少给他,一点一点给他,胃得了滋润了,胃气和,不但不渴了,他也不烦躁了。这个我们在临床上也常遭遇的,发汗后,汗出多了,病是好了,但是呢由于胃中干,有这么一种反应,人是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这个时候不必给他吃药,少少给他水,胃气和就好了,这是一个。

底下这一节呢,与这个就不一样了。底下这一节就是误发里有停水人的汗,这根据头前啊,头前不有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觉着小便不利,水不下行,里有停水,这个发汗表不解,非得利小便不可。就即便发汗,(也是)汗出而脉仍浮。“脉若浮,小便不利”,它原来就有小便不利了。“微热消渴者”,这个表不解,还有微热。消渴就是随饮随渴,叫做消渴。这种渴就与上边不一样了,上面那个渴,喝点水就好了,这个不对。小便不利,脉浮微热这种渴,这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那么里有停水怎么渴呢?里有停水一般都不渴,比如胃有停水,人都不渴。唯独这个由于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这个也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我们身上这个废水呀,应该排出而不得排出,那么你再喝水呀也没法吸收。这个物体呀,不可入性啊,你比如我们静脉里头充斥一种废水,分解到肾脏,到小便那排不出去,那么达到一个饱和量,你再喝水也不吸收,没法吸收了。可是组织上缺少水的营养,他渴,反应到人的食欲上面就渴。这种渴相当地凶,它叫消渴呀,你怎么喝,这水还在胃肠里头,它不吸收,而这个组织还是需要水,所以渴得相当厉害。

这五苓散的渴(有)两个内因,这是一个,由于小便不利。另一个就是热不除,有热。各组织细胞又缺少水的营养,他渴,同时有热,他烦渴。这两个加到一起了,所以形成这个微热消渴,这是五苓散证。我们用五苓散一方面是解表——利水解表,就逐其热了——同时通利小便,就是包括水代谢机能整个恢复了,旧的去了,新水自然也就吸收了,他就不渴了。

在后面注的有几句话,“即猪苓散”,这个是错的。猪苓散在《金匮要略》上有,猪苓、茯苓、术这三味药,(术)就是白术了,这个叫猪苓散。大概也解渴,但不是五苓散。这后头五个字大概是注错了,“即猪苓散是”这错了。你们回头找一找《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那一篇里头有猪苓散,是呕吐而渴者,吃猪苓散。他渴想水喝,水停这个地方还是吐,这个恶性循环。那么这个怎么办呢?这个猪苓散利小便,还解渴。他要是不渴,里头也不停水了,这个里头也不能再有了,你们看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篇》。这一节后头注的这五个字是错的。

这个五苓散啊,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这都是利尿药,而伍以桂枝,配伍桂枝,小量,你看桂枝才搁半两啊。这个方剂,桂枝也治气上冲,(它在)桂枝汤里是主药了,它也解表,解表去热。我们这个小便不利呀,常由于气上冲,所以利尿药都搁桂枝的多。搁桂枝呢镇其气上冲,不让气往上来,气凌于上,往往诱导水往上不往下。另外寄利尿药的群力,达到小便行于下,利尿。这个在利尿药里是相当重的一个方子。这几味药虽然都是利尿药,在临床上应用是不相同的。猪苓这个药利尿的作用相当强,同时这个药利尿之中还解渴,它是寒性利尿药,你们看是利尿要是渴的话,都有猪苓。这个泽泻是甘寒的药,也是寒性利尿药,甘寒,它入胃,所以胃有停饮(就用它)。这个白术也入胃,白术偏于温。这个泽泻偏于寒,假设胃有停水,又不是那么寒,而且反而有热,用泽泻。凡是胃有水,都是致头晕,泽泻、白术,这个药都治头晕,所以也是个利尿药,它还治头晕。在临床上,由于里头有停饮而头晕,我们一样用利尿药。小便不利,有头晕,白术、泽泻这药我常用。这个茯苓呢咱们讲过了,这个茯苓治心悸,心悸、心烦,像肉跳,这都是用茯苓,它也利尿,它也入胃。茯苓性最平和,所以一般利尿药常用它,尤其咱们现在说神经官能症,关于神经方面的,由于停水造成的多用茯苓。你看安眠药,酸枣仁汤也是大量用茯苓,你不搁茯苓都不行的,它(治)神经官能这方面的病最多,尤其心悸、心跳。不但心悸、心跳,其他地方跳,它也治。所以这几个药啊,共同的作用…………特殊的作用并不一样,就像方才我说的那个。所以五苓散,少加桂枝,即能解热,又能利尿,又解渴,当然也治头晕了。这个利尿药里种类用的比较全。我们现在用面药的也有,不过常常用汤药。我们用汤药,一般说来,头前这四味药都可以用9克,桂枝可以用6克。但是这个水逆——饮水则吐,叫水逆,后头有——这个还是用面药好,汤药不大适宜,这是通过临床上的观察(得的结论)。现在我们常用汤药,这个分量大致可以这样,头前的各9克,桂枝搁6克。

胡老自注:

太阳病,当发汗,但发汗宜取微似有汗佳,若使大汗出,胃中水分被夺,胃中干则烦躁不得眠也。欲得饮水者,可少少与饮之,使胃润即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为水停不行,表不得解也,五苓散主之。

胡老自按:

首段只因为汗出多,胃中干而渴欲饮水,故少少与饮即愈;次段是误发小便不利,里有停水的汗,故仍脉浮微热表不解,此少与前之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条的道理同,可互参。小便不利,废水不得排除,新水不能吸收,但组织缺乏水的营养,故渴欲饮水,虽饮亦止留于胃肠,因致隨饮隨渴的消渴证,与五苓散利其小便,使水代谢恢复正常,消渴自已,则表亦自解。

【五苓散方】

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

右五味,捣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酌增各药量,亦可作煎剂。

方解:集猪苓、泽泻、白术诸利尿药,伍以桂枝,不但兼以解外,而且降气冲,加强利小便也。

冯老解读:

胡希恕老师对本条及五苓散的注解皆简而明,又一次论述外邪内饮的治则,宜细读。本方证应属太阳太阴合病。

学生总结与体会:

1.五苓散之“消渴”,原因有二:其一为小便不利,废水不去,新水不生;其二为有热之故。

2.方中桂枝治气冲,助利水,又能解表。

3.五苓散治水,入汤剂,常用量如胡老所荐,桂枝6g,余药各9g。治水逆证还是用散剂为好,

(0)

相关推荐

  • 经方时方合用临床验案

    郭某,男,34岁,尿频,尿分叉,小腹疼,尿白浊3月,患者三个月来反反复复尿频,尿分叉,尿白浊,前后经多家医院治疗后,疗效甚微,曾去西安第四军医大诊断为前列腺炎,服药后有所改善,停药后症状如前,很是苦恼 ...

  • 李克绍五苓散加减治疗​湿疹、尿崩症医案经验

    湿疹 国某,男,64岁,社员.1975年3月16日就诊.患者上肢及颈项部患湿疹,已2年多,虽迭经治疗,服中西药甚多,疗效不显,时轻时重,本次发作已月余,症见两上肢及颈部密布粟粒样疹点,渗水甚多,点滴下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化湿利水方剂类7. 五茯散《伤害论》

    7. 五茯散<伤害论> 组方:泽泻15克 猪苓15克 茯苓15克 白术15克 桂枝10克 适应症:本方适应广泛,大体包括如口渴如吐水者,急性胃腹炎,胃扩张,胃下垂,糖尿病,尿毒症,急慢性紧 ...

  • 五苓散治癃闭配方、医案

    [原方配方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开水调服.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小腹部急胀,严重者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症.严格地区分 ...

  • 胡希恕五苓散医案

    [组成]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功用]利湿泻热. [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方某,男,43岁.初诊日期1965年12月 ...

  • 胡希恕经方医案集之五苓散

    胡希恕(1898-1984)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q ...

  • 胡希恕经方医案十一编

    胡希恕,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著有<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解说>.<经方理论与实践>.<经方实践录>等 一.越婢加术汤 [医案]宋某,男 ...

  • 这才是中医真正的实力!胡希恕经典医案!

    导读: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 ...

  • 临床精华!胡希恕经方医案医话十四则

    -1- 越婢加术汤治肾炎腹水 "越婢加术汤非常好使,它不单能治外边的水肿,也能治里边的水肿.可是有个问题现在我也闹不清楚,若是肾炎的腹水,用这个方子,百发百中,你们尽管试验:要是遇上肝硬化的 ...

  •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

    [中医名家胡希恕临床医案--胃痛反复发作5年,施小建中汤正中病机] 患者男,42岁.胃脘隐痛反复发作已5年,经检查诊断为"胃黏膜脱垂".近常饿时胃脘痛,恶寒怕冷,口中渴不思饮,大便 ...

  • 胡希恕吴茱萸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吴茱萸汤 吴茱萸6~10g,人参10~12g,生姜10~18g,大枣6~8枚.水煎温服,日1剂,分2次服. 1.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2.少阴病,吐利,手足 ...

  • 胡希恕桂枝茯苓丸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芍药各等份.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 ...

  • 胡希恕甘草泻心汤医案与用量、应用方解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12~15g,黄芩6~12g,干姜6~10g,人参6~10g,半夏6~12g,大枣4枚,黄连3~6g. 水煎600mL,日1剂,分3次服. 1.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