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中庸》经典名句,学会中庸之道,指导现实人生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也是儒家道德做人的风范和标准。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
《中庸》中提倡的中庸之道作为儒家道德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影响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时至今日,《中庸》中的许多道理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并不断被人引用。
0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第一章》
释义: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无所偏向,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法度,叫作和。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普遍标准。达到“中和”的境界,那么,天地一切都各安其所,万物也都各遂其生了。
延伸:中庸之道,各安其所。
02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中庸·第一章》
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延伸:一个人的时候,是检验人品最好的时候。
03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中庸·第十四章》
释义:君子高居上位,不会去凌虐居于下位的人。君子居于下位,也不会去巴结居于上位的人。自己正直就不会去乞求别人,这样,就无所怨恨,对上不怨恨天命,对下不归咎别人。
延伸:事不成,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04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第十五章》
释义:求取君子之道的方法,就像走远路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处一样,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延伸:所有的成就,都是从小到大,由近及远。
05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第二十章》
释义: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延伸: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0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第二十章》
释义: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尽细密地探究事物的原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谨慎思考,辨清是非,当获得了真理之后,就要坚决地去实践它。
延伸:知行合一。
07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中庸·第二十一章》
释义:由于内心诚实而明察事理,这叫作天赋的本性;由于明察事理后达到内心真诚,这叫作后天的教育感化。凡心真诚也就会自然明察事理,而明察事理也就会做到内心诚实。
延伸:真诚永远是处世的不二法门。
08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中庸·第二十八章》
释义:愚昧的人往往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卑贱的人却常常喜欢独断专行。他们生于现在的时代不遵守当今的法律,却一心想去恢复古代的法律。这样的人,灾祸一定会降到他们的身上。
延伸:自用自专,灾祸不远。
09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中庸·第十章》
释义:君子善于与人协调,又决不无原则地迁就别人,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君子真正独立,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国家太平、政治清明时,君子不改变穷苦时的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国家混乱,政治黑暗时,君子到死坚持操守,这才是真正的刚强啊!
延伸:刚强的君子,在于坚持!
10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中庸·第十四章》
释义:君子在自己所处的低位上行使自己所奉行的道理,从来不会倾慕本位之外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