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国·哲学】郭湛:历史的思维与实践的历史 2024-06-24 10:59:48 郭湛,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和文化观。2013年12月3日,与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在中南海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著有《人活动的效率》《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公共性哲学——人的共同体的发展》(合著)等。中华民族是富于历史经历、历史感悟和历史思维的民族。中华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自身所处历史环境的观察、思考和叙述。历史的思维贯穿于思维的历史,在反思的高度上即为哲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历史的思维,包括哲学思维从未中断。而现实的人们所经历的不仅是感受和思维中的历史,更是真实的实践的历史,即一代又一代历史主体以实践的方式创造的历史。在历史实践发展的同时,历史思维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既没有完全延续传统的历史思维,也不是照搬西方的历史思维,而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指引下,组织领导人民群众以革命的实践改变世界、创造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恩格斯说过,“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是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平行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但黑格尔心目中的历史本质上是绝对观念的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指出:“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源和环境。历史的人即现实的人,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参与历史活动,同时也在能动的现实活动中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和坚持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历史观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唯物主义,而是积极、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唯物主义;不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而是革命的、创造性的辩证唯物主义。在这样的历史思维指导下,我们力求在实践中,即通过革命的、创造性的实践,使自己的“存在”同自己的“本质”协调一致。百年来,中国所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摆脱民族危亡困境、实现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社会的人本质上是共同体的存在。“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以往的共同体很多都是“虚假的共同体”或“虚幻的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使中国社会、中华民族成为真正的共同体,使个人、群体、民族在联合中通过联合的奋斗获得自己的自由。这种联合形成社会的公共性,为个人、群体、民族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社会发展来说,生产力和交往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和交往发展的障碍问题,带动了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全面进步。在各个民族国家共同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并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是社会公共性充分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使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世界未来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实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向往的世界状态?我们不能陷入“乌托邦”的空想,而必须立足现实的历史实践,坚持符合历史实际及其规律性的历史思维。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思维中,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的实践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在继承前一代人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推进。历史的发展是各种社会基本要素和基本矛盾复杂运动的结果,历史运动中的各种力量交互作用,形成某种“历史的合力”,规定了历史运动的基本方向和道路。实践的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现实条件和精神状态,包括人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人的组织性、协调性和整体性,制约着人的实践状态和实践结果。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民族国家相继形成并走向独立,民族国家间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普遍交往日益扩大,开启了“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时代。各个民族国家由于原有历史基础、现实状况、组织方式、领导核心和主导思想的不同,能够以不同形式在总体上整合现实的力量并发挥其作用,造成了各种不同的历史结果。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国家,不是在同一条路上竞赛的赛车,而是行进在不同路上。车况和路况的不同,造成了各自速度和状态的不同。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状态,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况:(1)缓慢前进、整体稳定状态;(2)迅速推进、长期强势状态;(3)徘徊不前、趋于停滞状态;(4)改革创新、继续发展状态;(5)逐渐后退、步入衰落状态;(6)内外交困、土崩瓦解状态;(7)重建国家、艰难奋斗状态。应当指出的是,这些发展状态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或顺序,但并非不可逆。世界各个民族国家所走的道路和发展的状态,都值得深入研究。恩格斯说过,“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曾历经曲折,现正经历跳跃式发展。中国仅用几十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跳跃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赢得了宝贵时间。正如马克思所说:“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个大国的跳跃式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在内外两个方面引起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国家内部不同区域和部门发展的不平衡,带来快速发育中的“缺钙”问题;外部大国关系则可能会遇到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展望未来,中国正在经历迅速推进、长期强势状态,之后存在两种可能状态:其一,回到缓慢前进、整体稳定状态;其二,进入徘徊不前、趋于停滞状态。而美国在经历徘徊不前、趋于停滞状态之后,也有两种可能状态:其一,转向改革创新,继续发展状态;其二,进入逐渐后退、步入衰落状态。由于中国是后发展国家,将来也会遇到美国现在面临的选择。但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对旧式现代化道路的改革和创新,它是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公共性,代表了世界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国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公共性优势,将转化为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根本性优势。在困境面前,西方国家可以走改革创新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但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难以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及资本文明的制度“瓶颈”。西方国家许多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社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公共性水平,否则就会停滞或混乱。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中国走的是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正在超越西方。这是东西方两个世界未来此消彼长的历史大趋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思维和实践思维方式,定将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编辑:陈宣宇 赞 (0) 相关推荐 薛永武:人类主体性是促进人才开发的重要主体因素 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科学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在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只有充分体现出人类的主体性,才能够以主人公的视域和地位积极建构人类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从微观的 ... 世界的运动发展 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运动发展的.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 ... 共产党人的信仰与使命——重读《共产党宣言》所感 作者:宋东泽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意气风发.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同在布鲁塞尔一个名为"白天鹅咖啡馆"里,创作出了改变人类历史格局的<共产党宣言>.这一年 ... 黑格尔为什么说"恶"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批判费尔巴哈片面强调"善"的作用时,引用了黑格尔的一段话:"有人以为,当他说人本性是善的这句话时,是说出 ... 「学术中国·哲学」历史的思维与实践的历史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历史观和文化观.2013年12月3日,与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在中南海为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讲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 ... 「学术中国·哲学」从智慧民主看现代化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伦理学.历史哲学.代表理论有天下体系.旋涡模式.共在存在论等.著有<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g ... 精简版中国古代历史常识思维导图,建议给孩子收藏学习! 中国古代历史常识思维导图,从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进行了概述. 家长担心孩子不会学习,盲目学习,找不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小编给家长和孩子们推荐这一本&l ... 赵汀阳、张志强、吴飞、唐文明、先刚、杨立华||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从《历史·山水·渔樵》说起(上)... 当代中国哲学五人谈--从<历史·山水·渔樵>说起(上) 赵汀阳 张志强 吴飞 唐文明 先刚 杨立华 (原文刊发于<船山学刊>2021年第3期) 主持人: 杨立华,北京大学哲学系 ... 郭宝亮 韩越:用文学打捞历史,塑造中国魂魄——谈李铮的历史文化小说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魂魄一直是新世纪文化工作者思索的重要议题,一方面是响应传统文化复兴的国策之召唤,另一方面也是文学本身的需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受西方文学影响的先锋小说等流派的文学实验如火如荼,给 ... 李中华:中国哲学的早期启蒙与历史挫折 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一直以比较稳定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着.其间虽然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都是在其稳定的经学形式下,随着诠释者所处时代的不同,对其内容稍加改变,而其本质却始终未变.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明末清初 ... 煌煌《周易》是中国哲学源头吗?从历史角度分析八卦起源 原创2021-09-16 17:43·读史论今PFEF 趋利避害是一种连单细胞动物都具有的本能,人类也不例外.这种本能使得人类对预知未来有着极强烈的渴望.这其中,又以农业文明为甚.根于人们对于农耕收成 ... 第一次见这么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思维导图,... 第一次见这么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思维导图,全都按时间顺序整理出来了,家里有孩子的,为了孩子也要收藏起来,孩子学习历史的好资料. 有不少的同学表示,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要学的知识量太大了,也特别容易记混乱 ... 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从夏商周到近现代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哲学有着最为内在和深刻的精神地位.中华民族虽然历经重重磨难,但总能坚韧屹立,走向复兴,与中国哲学的独特创造力不无关系. 中国哲学不仅精神深邃,而且影响宽广.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