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 | 钟秉林:借用互联网+改革传统课堂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

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它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提出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借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我们应当突破目前传统的“万人一面”“千校一面”的桎梏,对人才进行多样化、个性化培养。

  第二,对传统学习过程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上课不能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知识的内化。

  第三,对教师职业生涯和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

  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形成互动,互相学习。那么,我们的挑战是:我们如何探索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如何让教师引导师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我们如何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改革教学评价标准与方式,重视教师和培训者的培养培训,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

  第四,对传统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挑战。

  我们应当积极探索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结合方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第五,对传统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挑战。

  为了适应基于互联网教学发展趋势对学校的冲击,我们必须要探索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学习制度的创新,包括教学管理体制、学生事务管理体制、教学组织形式,乃至传统的教室布局都应该进行创新。

  第六,如何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适应这样一个挑战,教师的聘任和考试的标准都要进行调整,评教标准要进行调整,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跟踪和评价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注重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以及如何把常态的监测和动态的监测很好地结合。

  

要有的行动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要不断完善,以下问题需要关注:

  第一,加强“连结”与“互动”。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连结”和“互动”,我们在研发在线课程,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和技术时,要注意如何能够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人机互动?我们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使互动进一步加强。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和改革课程组织方式,使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互联网教学中,以便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大规模特性。

  第二,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

  要探索互联网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能够保证互联网教学的质量,探索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强对学生个性化的服务,能够及时地评价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教学平台及教学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在此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第三,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

  我认为,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是互联网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厘清线上教学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关系。

  另外,我们要不断优化MOOC、微课程等联盟和协作组织的运营模式:它们怎么运行,相互之间怎么合作;如何筹集线上教学的经费,并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积极研究互联网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认证方法,同时要积极探索学分转换、学分互认、学分银行等重要问题。

  第四,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误区。

  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教育,互联网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育,我们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有关作用,要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应该把我们的关注重点、研究重点、实践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在线课程的质量上,教学环境的优化上,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上。

  (本文根据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教授在“LINK2016在线教育论坛”上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