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因顶嘴被父亲活活打死:情绪化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敌人

从小缺爱的孩子,如何才能幸福?↑↑↑

作家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书中写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很多家长都在与孩子的沟通上,付出极大努力,却往往收效甚微。
问题出在哪里?
很可能,是因为你的情绪化。

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新闻。

凌晨一点,寂静的小区里,突然传来一声呼救:
“妈妈,我不敢了,你别扔我!
一位住户被吵醒,赶紧打开窗查看。只见某幢七楼,一个男孩的头已经探出了窗口,后面是个女子的身影。
杀人了?
民警赶到,开门的却是这家男主人。男主人告诉民警,儿子已经睡了,妻子在气头上,在楼顶。
原来,妈妈在检查孩子作业时,气不打一处来,当时就失控地把孩子拎到窗边,吓唬着要把他扔下去。
幸好,最后没有酿成大祸。
但也让我惊觉,情绪失控化的父母,是多么恐怖的一种存在。
这种事情并不鲜见。
一位父亲因为二胎经济压力大,把三个月大的孩子摔成颅内出血;
今年7月,一位6岁小女孩被亲生父亲活活打死。只因为孩子调皮不听话,训斥后还顶嘴,父亲就用衣架和皮带抽打,直至死亡。
行人天桥上,一位父亲因为心情不好,恰好孩子又惹到了他,一时冲动竟把亲生儿子从天桥上扔了下去,致其当场死亡。
去年,一位妈妈与儿子吵架之后,竟一怒之下用手机充电线勒死了孩子,惊恐绝望之下,她选择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你也看到了:所有这些极端案例里,总有一个情绪化的父母。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都带有极强的情绪性。
孩子不听话,就大吼大叫,要打要骂;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当出气筒,揪着小事就一顿训斥;情绪起伏不定,对孩子也忽冷忽热。
在一期《向往的生活》中,因为儿子巴图不会做饭,宋丹丹也直言不讳地说:
“怎么这么笨呢?我生了一个废物,但是废物也得利用。
前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鸡飞狗跳,爱恨只在一瞬间。
我把他们叫做“情绪型父母”。情绪型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教育,全看心情。而负面情绪就占了大多数。
也许有的人会辩解:
“我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我也不容易啊。”
“我也不想发脾气的,只是有时候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自己的孩子,要打要骂都是我的自由!“
确实,为人父母有着诸多不易。但你是否曾想过,父母的情绪,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活在“情绪型父母”阴影下的孩子,从来没有爱与幸福。
有且只有,泪与伤痛。

在一档节目中,演员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经历。

一次出门时,女儿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小陶虹见状,劈头盖脸就训道:

“你怎么回事啊?”

女儿当场就愣住了,眼神里充满了恐惧,不敢说话,也不敢哭。

当时小陶虹意识到,自己犯了个错: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了。

于是她走过去,温柔地抱住了手足无措的孩子。

这时,沉默中的女儿有了安全感,终于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父母的喜怒哀乐,其实他们都能感受到,甚至比大人更加敏锐。

这些好或不好的情绪,都会被投射到他们往后的人生中。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静止脸实验。

他先让一位妈妈与宝宝互动,妈妈温柔地笑着,宝宝玩得很开心;

随后,妈妈换上一副冷漠的表情,无论宝宝怎么互动,都无动于衷。最后,宝宝情绪崩溃大哭。

实验证明,孩子对成人的情绪感知力非常强。

而且,焦虑、抑郁、冷漠,暴力等情绪可能会让孩子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体内积累许多负面情绪,无法管理。

甚至,会影响大脑发育。

要知道,人类对伤痛的记忆,本身就比对快乐的记忆要敏感几十倍。

生长在父母坏情绪下的孩子,普遍安全感不足,更容易走向极端。要么,极度自卑,压抑自己;要么,极端膨胀,和父母一样情绪失控,到处宣泄负能量。

即便长大后,也会在心里留下极浓重的阴影。

知乎有个问题:父母情绪不稳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大吗?

数百条回答,个个在控诉父母给自己留下的阴暗回忆。那些父母争吵、抱怨、打骂的情景,在多年以后,依然让他们挥之不去,历历在目。

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千万别小看任何一次情绪失控。你的小小脾气,就是孩子心中的巨大伤痕。

伤痕不会消失,只会日渐加深,代代循环。

别让情绪化,毁了你的孩子。

情绪稳定的父母,带给孩子的是积极阳光的环境,也是孩子成长中温暖的港湾和臂膀。

所以情绪稳定,是为人父母必备的修养。

该怎么做?

  • 调节情绪释放压力,别把野撒在孩子身上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无论在为人处世还是教育孩子,都是通行不悖的道理。

当你有负面情绪时,别急着发泄,更不能拿孩子出气。

你可以对着镜子做出一些肯定、友善的表情和动作,比如微笑、伸懒腰等。还可以回忆一些愉快的经历或者想象一下未来美好的愿景,让负面情绪缓解。

如果和孩子发生冲突,可以先暂行离开,或是改变话题内容。

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情绪不好,就对孩子又打又骂。

  • 别太“望子成龙”,别把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发脾气、打骂孩子,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值实在太高。

一旦发现孩子的表现与期望有偏差,就容易把错推到孩子身上,歇斯底里。

这种状态,是非常畸形的。

你一定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你的附属品。父母的意愿,不应强加在孩子身上。

无论孩子有没有达到你的期望值,打骂都不是手段,更不是目的。

想想看,大人都常常犯错,更何况孩子?

作为父母,关心、指导和建议,才是最应该做的事儿。

  • 学会怎样去爱,更要适时表达爱

有句话说的好:富养孩子,不如爱养孩子。

学会表达爱,才是教育问题的最好解药。

社会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概念来自一则寓言故事: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

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春风化雨般的爱与温柔,润物细无声。

当你学会爱人,人也会爱你。学会怎样去爱,也适时去表达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倚靠和榜样。

收起你的坏情绪吧。

去爱他,拥抱他,给他信心和力量。情绪不应该是毒药,而是成长的阶梯。

请让孩子在明亮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