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善于气血双补的方子!气虚血虚,一招搞定
(以下文字,曾经在前不久推送过。作为以上音频的文字内容,贴在这里,供您对照收听。)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在我后台上,常有读者问我:
文老师,我气虚,怎么办?
文老师,我血虚,怎么办?
还有的会问,文老师,我气虚血也许,怎么办?
对此,我常常会说,气虚的,考虑四君子汤。血虚的,考虑四物汤。气虚血也虚的,很简单啊,就把四物汤和四君子汤合在一起,成了八珍汤。八珍汤,就是调治气血两虚的方子。
八珍汤,到底长啥样子啊?我告诉你啊——
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9克,熟地9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一日2次。
这里头,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是四君子汤,负责补气。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是四物汤,负责补血。生姜和大枣,固护脾胃,促进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双补的格局,非常清晰。
这方子,到底是怎么用的啊?针对啥样人、啥样的病呢?来,我还是给你举例说明。
话说有这么一个人,男孩,15岁,是一个在校的学生。
这个人啊,曾经在半年前,患过一次感冒。感冒以后,发热、头痛、头晕、不爱吃饭、吃东西欲呕。
感冒了,就对症治疗呗。用药以后,发热等问题很快就没了。
但是,这孩子接下来就添了一身病,包括左侧头痛、眩晕、面色苍白、爱出汗等。什么时候严重呢?就是在活动或者体位发生改变以后,头痛眩晕严重。与此同时,食欲不好,肢体倦怠乏力。
这怎么办啊?家里人开始带他继续求医。结果,还真就查出了毛病,是左侧椎动脉狭窄,血流速度变慢,脑供血不足、缺氧。但经过治疗以后,效果还是一般,孩子的身体和从前比,依然十分虚弱。
这时候,有人就建议,不如看看中医吧。
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沉细、舌质淡,舌苔水润。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党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6克,竹茹10克,羌活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天之后复诊,发现头晕头痛大大减轻,而且即便是在身体活动、体位改变之后,依然不会加重。这时候,原方去掉熟地,继续投用6剂。
用完,诸证悉平。再做检查,脑血流图提示脑血流速度正常。
随后,再服两剂,用来巩固。
随访两个月,患者未见复发。
小医案不大,不复杂,就这么简单。
通过我的描述,你能感受到这个八珍汤,是怎么治病救人的吗?
来吧,我还是给你详细解说。
其实,用中医的辨证视角来看,这个患者属于典型的气血两虚。
脉沉细,舌质淡,这是标准的气血两虚的舌脉。气血虚弱,脉道鼓动不起来,所以沉细。血虚不能养舌,所以舌淡。血虚,不能荣于面,所以脸色苍白。气虚,不能敛摄肌表汗孔,所以他就爱出汗。气血虚弱,不能荣于四肢,所以乏力倦怠。气血不能上养于头部,使得清阳之气不升,所以患者头晕头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意味着脾胃气虚。于是,患者纳呆、吃不下饭。
所以说,从整体状态来看,患者属于气血两虚。脑供血不足、头晕头痛,只能算作是这个气血两虚诸多症候里的一个表现。
怎么来改善这个局面呢?你看看医案里的方子——
党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白芍15克,川芎6克,竹茹10克,羌活9克。
你看到没?这里头既有四物汤,又有四君子汤。前四味,就是四君子,用于补气健脾。接下来的四味药,就是四物汤,用于养血活血。这不就是气血双补的八珍汤吗?羌活,性味升散,入头部,在这里是引经药,引气血入脑。竹茹,可以降逆,化解患者中焦升降失常、胃气不降的问题。竹茹性降,羌活性升,两者配合,升降搭配,活络气机。
后来,由于考虑到熟地太过滋腻,容易碍胃,所以将其去掉了。
经过这么一番调治,患者气血得到补充,又能直接上荣于头部,所谓脑供血不足、头晕迷糊等一系列气血两虚的症状,就都没了。
我这么说,你应该看懂了吧?
这就是利用八珍汤加减,治疗脑供血不足的案例。
其实,八珍汤,可不仅仅是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临床所见,诸如一般的头痛、胃炎、贫血、冠心病、习惯性流传、中风后遗症、皮肤瘙痒等疾病,只要证属气血两虚的,都可以考虑用八珍汤加减。辨证要点,自然是患者既有气虚之象,又有血虚之象。气虚, 则气短懒言、四肢乏力、头晕目眩、饮食减少。血虚,则面色萎黄或苍白,心悸心慌。看舌脉,往往是脉象细弱,舌淡苔薄白。还有的人,气血两虚比较严重,使得脉象虚大而无力。
总而言之吧,补气血,中医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八珍汤。这是业内人的共识。
我把这个详细写出来,供我的读者朋友借鉴、参考。我希望你能通过我的表述,对这个方子,以及其代表的调治思路,有一个基本认识。
不过,落实到具体应用上,我希望非专业读者,还是能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进行。因为八珍汤属于典型的补益剂。服用补益剂,就得考虑患者的脾胃,是否耐受。一般而言,在应用的过程中,有经验的中医师会酌情加入枳壳、厚朴、木香、砂仁、麦芽、山楂这类东西,从而保护脾胃,不受滋腻之碍。有些人呢,则需要酌加薏苡仁、车前子来利水除湿。总之,这里是有一些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气血双补的总体思路,不变。
其实,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别看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属于气血两虚的人,依然有不少。尤其是年纪大的人、久病的人、大病初愈的人,容易这样。至于说气血两虚型的脑供血不足,更多见。我讲的这些东西,就是给大家伙做个简单的科普。中医补气血,的确有办法。但什么办法是科学的,哪些办法可以尝试,我们得有科学的认识。这就是中医科普工作者,必须给大家讲清楚的事儿。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