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话题作文五则:苦与乐、低调与高调、择业与家国、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一)、思辨性话题——苦与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格言联璧》中说“贫贱是苦境,能善处者自乐;富贵是乐境,不善处者更苦。”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也有人认为:吃苦是良途,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废人。
苦境会变为乐境,乐境也会成苦境,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苦境、乐境都是对人生的考验。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材料引述了三段话。《格言联璧》侧重于看待苦境和乐境的态度和方式,态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二者的转化方向就不同。李大钊的话则是从劳动的角度来对待苦境和乐境的,我们可以理解为通过劳动(努力奋斗、经受磨难、砥砺意志)能够化苦境为乐境。第三幅对联,揭示了唯有“吃苦”方可求得幸福——“苦境终成乐境”的道理。据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

①苦境乐境,都是心境的投影,和世界无关,和别人无关,只和自己的内心有关。

②苦境不馁,乐境不骄。

③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④乐境容易生发祸端,苦境可历练心智。

⑤不懈的奋斗可获得乐境,砥砺前行可从苦境解脱出来。

⑥境由心造,我命由我不由天。

【范文】

以苦乐之心,创人生华章

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李大钊就表明,苦与乐可以相互转变。苦境与乐境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苦中造乐,能善其身;乐中得苦,能修其性。在今天,苦与乐更是我们养性的必要选择,只有真正体会苦与乐,才见内之真心。

苦中取乐,是内心无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生命中最有意义之乐。在苦境中懂得释放自己,不压抑、畏缩,便能看见前方的道路,未来的方向。一代名家司马迁在狱中受尽磨难,甚至每天都在遭受着巨大的折磨,但他没有放弃信念,终就在苦极中传出流芳千古的《史记》;哲学家爱因斯坦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见到了黎明的曙光,他们都没有在苦境之中迷失自己人生的方向。吃苦也是一种修炼,他们就是在一次次的磨炼中守住了自己的天日,让自己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

苦中取乐,是一种心性的坚守,那么乐中得苦,便是人生的修行之基。在安逸的环境中守得住自己的力量,在困境中展现坚毅。相反,若在乐境中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乐境的帆船很快就会被打翻,随之而来的便是急促的海水将人性吞噬,在困境中无法自拔;只在心中的乐境,才在云中见到生机。周幽王在大好之势中选择了安逸,贫图享乐,奢淫放纵,终将被安逸的迷药毒获了自己的内心。反观当今著名院士钟南山,没有在年近退休之时选择放松舒适的生活,而是始终坚守在国家卫生事业第一线上,没有人能在安逸的环境里寻见真理,只有持之以恒,不故步自封,才得以体会到乐境中那逆行的苦,才得以长久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无论环境多么放松,也不能竭泽而渔,不思进取,而应在顺境中造逆行之舟,冲阵其上,达人生华章之岸。

苦境自有苦事,但苦事从来没有永久地在苦境之中,没有苦境,仿佛没了动力,没有深思;乐境之中从来也没有永尽之乐,善待乐境,得其日月之精华,就能以最大的心志力,在苦境中守得云中见日月。

苦境甘来,微芒已出;苦境良知,身体力行。乐境之松,坚韧进取;乐境之苦,自在心中。让我们以最忠实的信念民,守乐境之苦,创苦境之乐,以苦乐的品性,创人生之华章。

(二)、思辨性话题——低调与高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你需要经常在口袋里装上两张纸条,一张上面写着“我是一粒尘埃”,另一张上面写着“世界为我而造”。(犹太谚语)
材料二:记者采访一代球王贝利:“你所有的进球,哪一个踢得最精彩?”他不假思索地说:“下一个。”球王贝利在国际大赛中踢入了1200多个精彩进球,并被《时代周刊》列入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
材料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60年,曾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倍受人们尊重。他的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以“低调与高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主题:人生感悟 自我定位 梦想·追求
来源:2021·四川成都市·成都大弯中学高三月考
【审题】
1.分析材料
对题目中三则材料可采用“求同存异法”挖掘其内涵。
材料一中“我是一粒尘埃”是在告诫人们要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和卑微,做人要低调;而“世界为我而造”则是一种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的体现,“我”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中心就是“我”,与低调一样,高调是另一种处世态度。
材料二中的贝利认为他最精彩的进球永远是“下一个”,这是谦逊不自满的表现。有了这种低调的人生态度,他奋斗拼搏,不断超越。
材料三中许渊冲先生在名片上印着的那句“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展示的则是一种与贝利完全相反的人生态度,他在其翻译领域“锋芒毕露”,显得颇为另类。
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可以发现,低调和高调均可走向成功,成就自我。而材料一的犹太谚语则完美地将低调与高调结合起来,将它们视之为人生之所必需。
2.分析作文要求
题目明确了写作的话题“低调与高调”,行文时要辨明低调与高调二者间的关系,体现出辩证思维,切忌单向立意。另外,要注意结合实际,重点谈论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怎样的启示,这是作文不可忽视的写作情境。
【立意】
1.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2.高调做事是一种责任,一种气魄;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
3.低调和高调,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
4.当代青年,既要有低调谦逊的美德,又要有高调做事的气度。
【例文】

低调与高调的辩证,做人与做事的交响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种处世的方法,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低调做人,就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那么,高调做事,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了。

低调做人,是一种谦逊智慧的人生态度。

它上善若水,善于处下,善于避让,善于调和,善利万物而不争,目标专一而不改;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取人之长,容人之短,见贤思齐,见不贤能自省,不断积累,充实自我。曾国藩武能用兵,文能治国,乃一代名将名相,就是这样一个叱咤风云之人,却能始终坚持低调做人,的确令人佩服。他认为“居今之世,要以言逊为宜;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厚之道”。是啊,人生在世,即使有过人的本领,盖世之功,也不要天天挂在心上,露在嘴里,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有所作为。

高调做事,是一种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担当。

它像一团火焰善于燃烧,它像一座高山善于挺立,它像一棵大树善于生长,它像一只雄鹰善于翱翔,它像一朵鲜花善于绽放,它像一把利剑善于披荆斩棘。惟其如此,才能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斩荆棘,破巨浪,勇往直前,直到抵达成功的彼岸。

低调做人和高调做事,听起来好像矛盾,其实内在一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的统一。

具体来说,为人低调,不是自我贬低,也不是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无所作为,而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位置,团结他人,善于忍耐,积蓄力量,强大自我,打好基础,增强能力;做事高调,也不是装腔作势,自我张扬,贪图虚荣,谋求名誉,而是发挥使命,敢于担当,能够尽责,服务大众,贡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低调做人是基础,是前提;高调做事是发挥,是意义。只有低调做人,才能更好地高调做事,所向无敌;只有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才有底气,也才有其价值和意义。

也正因为如此,低调做人,非但不会降低其人格尊严,相反,还更能彰显其伟大坚韧,更能赢得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欢迎,其个人威信往往不降反升,做人更有魅力,工作起来也更有影响力和号召力。而高调做事,也非但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遭到人们的妒忌,相反,也更能显示其魄力,体现其应有的勇气和能力,得到人们的拥护、赞成和支持。

如此做人到家、做事成功,就从根本上实现了低调和高调的辩证,完成了做人和做事的交响,仿佛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岂不善哉,岂不美哉?!

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不妨做人低调一些,做事高调一些,在低调与高调的合奏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推向高潮。

【素材】
1.作为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要紧开拓者之一,朱光亚在中国战略武器的进展历程中可谓功勋卓著。从原子弹到氢弹,从第一代核武器到第二代核武器,从地面、空中核试验到地下平洞、竖井核试验,朱光亚参与组织和领导主持了我国40余次核试验中的每一次试验,其中30多次亲临试验现场组织指挥。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奥本海默”。但一直以来,由于从事工作的特别和为人低调,朱光亚生前从未给自己的人生写下只言片语,甚至连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也只有4篇。多年以来,人们特别少能看到有关朱光亚个人事迹的文章,甚至“朱光亚”这三个字在上世纪90年代往常从未出现在报端。并不是没有人写,而是写了文章到他那儿过不了关,不是被扣下来,确实是因不同意发表而被退回。生活中的朱光亚特别简朴。他有个百宝箱,收集了钉子、螺丝等小配件,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都自己修;剩菜剩饭,一定会留着下顿吃。一辆心爱的“老爷车”,因为他悉心保养又擅长修理,这辆车跟随了他近40年的时光,除非不得已,他的办公用车一般不用。温家宝总理曾先后三次到家中看望朱光亚,称赞他“一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谦虚慎重,勤勤恳恳,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对科学精益求精,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榜样”。
2.朱维铮是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异数”,但也并非是那种古板的老学究,他曾是复旦大学话剧团的台柱子,还曾是复旦大学100米短跑纪录的保持者。学生们最难忘的是朱先生在教学上的风度和犀利,引经据典的博大,警句名言式的精深。当然,还有他对现实始终如一的关切和大胆表达。2020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已经病重的朱维铮来到拥挤的上海展览中心为系列影碟做宣传,那个时候的他已经需要搀扶才能走上台,即使如此,朱维铮依然做了简短发言,他说:“现在我们的报纸上,大师满天飞,阿猫阿狗都能够是大师……”而对于大师的定义,朱维铮说:“大师就是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德才学识兼备,非但于本门学科为不世出的专家,并以卓特识见、新颖方法或指明未来取向,而受众多学者景仰,这里的裁判官,仅有一个,就是由时间体现的历史。”
3.68岁的萨金特是纽约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他的研究成果关于找到解决全球经济危机的方法至关重要,为感谢他为世界经济的健康进展所做的努力,把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他。接到电话后,萨金特轻轻地说:“好的,感谢。我还要预备讲义呢。”然后挂了电话。萨金特预备好了讲义,坐到餐桌旁,开始享用妻子为他预备的热气腾腾的早餐。出门前,他平静地告诉妻子:“亲爱的,我看起来得了诺贝尔奖了。”萨金特来到纽约大学,受到学生和校长的热烈祝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安心做了些研究,如何值得大伙这么热情地关爱?”不善言辞的萨金特动情地说。

(三)、思辨性话题——择业与国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38个。有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新职业人オ需求模麂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进入就业视野,丰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材料二:9月7日,“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在北京启动。首场直播中,杂交水稻之父隆平院士深情呼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袁隆平表示,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袁隆平还表示,他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材料三:湖南未阳留守女生钟2020年高考取得了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地选择了被称

为“冷门”的北大古专业,因为地喜欢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同年考进北大考古专业的重思:“我喜欢历史,也喜欢连博物馆。”她期待这种“既在书寄又在田野”的生活,“愿意去过一种物质上普通的生活”。

职业选择关乎个人发展,也关乎社会进步、民族未来。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①拥抱新时代,拓展业项;②承担社会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③了解自己的兴趣、发现自身特长,是职业选择的依据;④择业要综合考虑个人爱好与社会需要等等。

一、优秀题目

1.职业选择显担当,个人发展国富强

2.己爱之业促发展,国需之职谋复兴

3.职业促己绽芳华,各业助国益强大

4.以社会之需,谋个人之职

5.选职报国甘奉献,却话青年当独秀

6.以吾小职业,助国成大业

7.选热爱之职,立鸿鹄之志

8.兴趣选择职业,职业目标为国

9.转职业观念之少年,铸海晏河清之家国

10.坚守复兴之职责,华巅犹抱济时心

11.职业选择恒久远,遵从内心永流传

12.正确选择职业,共现国家伟业

13.择理想而行,助国之未来

14.择业不谈贵贱,奉献不论高低

二、好题目+好分论点

1.《选职业,少偏见》

①选职业,少偏见,别让金钱蒙双眼。

②选职业,少偏见,遵从本心的呼唤。

③选职业,少偏见,为国为民做贡献。

2 .《于职业选择处见奉献》

①职业选择牵手奉献是朵朵浪花托起泱泱华夏,行稳目长。

②职业选择牵手奉献是人性光辉闪烁,九天金殿,夺目耀眼。

③职业选择牵手奉献是青年无悔选择,是属于我们骄傲的歌。

3 .《以初心热爱为马,奔时代国情之需》

①职业选择,应跟紧时代潮流,为社会进步而拼搏。

②职业选择,应回应国家之需,脚踏实地,奔于田野。

③职业选择,应坚守初心,寻找自己心中的伊甸园。

4. 《以热爱之石,铺职业之路》

①热爱是个人发展的源动力,怀昭昭之志者,必成就人生之花。

②热爱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持冥冥之心者,选择正确职业道路。

③热爱是国家强盛的助动力,怀赫赫之功者,职业之路必辉煌。

5.《民族泱泱百业,青年翻涌明朝》

①百业平等,百业辉煌,抱定信念,青云直上。

②百业待新,百业光芒,青年直选,明朝后浪。

③百业均输,百业崇高,时代汲汲,盛世共创。

6.《智选吾辈职业,助力国之繁荣》

①智选吾辈职业——深思熟虑理未来,明确个人兴趣。

②智选吾辈职业——具体分析社会路,符合社会指向。

③智选吾辈职业——牢记民族复兴路,顺应国家需要。

7.《强念祖国梦,职业守初心》

①强念祖国梦,职业守初心。坚守本真,脚踏实地,求真务实。

②强念祖国梦,职业守初心。朴质无华,默于职守                             ,为国为民。

③强念祖国梦,职业守初心。真抓实干,吃苦耐劳,努力进取。

8.《职业选择慎思量,个人家国皆勿忘》

①职业选择慎思量,新职业前景广阔,请君思考是否携手共创。

②职业选择慎思量,农业关乎国民温饱,请君积极投身为国为民。

③职业选择慎思量,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请君不忘初心坚守所向。

9. 《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国》

①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力国家科技进步。

②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力国家火种传承。

③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力国家辉煌明天。

10.《职业选择意义大,兼顾梦想与国家》

①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要投身基层,不畏艰辛。

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要敢于追梦,砥砺前行。

③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我们要心怀祖国,踏实奉献。

11.《遵循内心选择,拓展人生舞台》

①纵使千淘万漉虽辛苦,遵循内心选择,要有苟利国家的奉献。

②纵使尘土飞扬漫漫迷途,遵循内心选择,要有心如针石的胆魄。

③纵使春蚕丝尽蜡炬成灰,遵循内心选择,要有直指乾坤的勇气。

12.《持初心择业前行,谋未来璀璨人生》

①面对职业选择,我们应当砥砺奋进,做时代领头人。

②面对职业选择,我们应当摒利俯身,做时代奉献者。

③面对职业选择,我们应当不忘初心,做时代弄潮儿。

佳作展示

择吾爱之职业

助吾国之兴盛

《光明日报》曾发文:“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有什么样的我们,就有什么样的中国。”这正是我们当下所向往的。

扬梦想之帆,奔赴星辰大海,择吾爱之人生。

贾平凹曾言:“人的一生最可贵的就是坚持自己所热爱的,只有这样人生才不虚此行。”一个人在被迫的情况下是很少达到真正好的效果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前路漫漫总要择自己所好。钟芳蓉和董思奇二人虽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但在我看来,他们选择的就是自己辉煌的人生。

美国官网上发布过这样一段视频,一位垂头丧气的员工站在美国中心广场上听着一位拿吉他的人唱着歌,忽然他冲上去抓住了话筒唱起了歌,歌声吸引了无数的人,当人们问起他从事的工作时,他的回答让人们大吃一惊,因为没有人会想到他从事手语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没选择歌唱事业,他告诉别人,生活中总有些事是迫不得已的,此后这位员工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个人就是杰尔逊。说到底我们应当明白,不是生活选择了我们,而是我们选择了生活。亦如韩寒所说:“只有忠于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才能让自己无可取代。”

立鸿鹄之志,创造人生辉煌,助吾国之兴盛。

陈景润苦研数学数十载,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林俊德坚守本心献身科研……他们倾尽自己所有,只为祖国兴盛。当下,青年一代在大数据上操作的行云流水,他们喜爱科技,并且在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职业的同时,也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带动了中国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了中国的飞跃。青年一代有担当民族才有希望,祖国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要在自己喜欢的职业中大显身手,用自己的力量助推中国实现新的辉煌!

铸强国之力,固大国之根基,谱盛世之华章。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吾国与吾,吾与吾国相互依托,我们应学习鲁迅先生用唇舌刀剑来惊醒国人,使沉睡的雄狮再发怒嚎;应当学习袁隆平不断追求,使生命之树常青;应当学习谭嗣同先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向昆仑的豪情,使人生之志长存。

我们未能生活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不能像五四青年那般为国奋战,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所以我不愿我们如提线木偶一般,机械地站在工作岗位之上。新时代中国下,新时代职业中,将被燃起的内心的火焰,将被成就的人生,都要和我们所站立的中国一起踏着九合八荒,谱成盛世华章。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此刻所站立的中国,终有一日将会为我们辉煌光芒的职业而骄傲不已!

佳作展示

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斯言不谬。面对越来越广阔的就业空间,青年人越来越茫然无措。但“舍半生,给茫茫大漠”的学者樊锦诗,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透过樊锦诗厮守敦煌的事例,我们应该认识到,如今选择就业须以热爱为基,以个人小力助力国家辉煌。

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力国家科技进步。

“不带任何目的的人生,就像是困于笼中的鸟,埋头猛撞,不问方向,最终潦草离场。”诚如斯言,像钱学森选择导弹研究,夙兴夜寐,废寝忘食,只为了新中国提高国防实力,昂首挺胸;南仁东选择研究遥远的太空,故而潜心钻研22年,终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为国家装上“天眼”;更有90后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卫星并成功升天……不论是老一辈学者,还是新一代青年,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奔跑,闪亮着萤火之光,助国家之星长亮。

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力国家火种传承。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正如默默无闻张玉滚,投身山区教育,即使因此失去女儿,内心为培育国家希望的信念却从不动摇;正如无私奉献张桂梅,扎身萍乡这块土地上,一腔热血,20年光阴,一片初心,11万里公路。他们,在冷暖未知的晴雨里,在文山书海的吟唱里,在万笔朱批饱含的桃李春秋里,为国家薪火相传,为国家文明传承,为国家希望努力,谱写自己的人生华章,奏响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名人之曲。

择热爱之业,汲小力助力国家辉煌明天。

鲁迅曾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不问前途如何,便只顾风雨兼程。像留守少女钟芳蓉,选择“授业于田野之间,树人于实践之中。”宁在北大考古,找到自己毕生所爱;像盲人中医朱丽华,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继而又化身灯塔,照亮贫困学生的航途。他们点亮了自己,也点亮了社会,给予我们择业的路引,人生的指南。

投身自己热爱的事业,使天堑变通途。奉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点点星光也能助万家灯火通明,祖国龙翔九天!

(四)、思辨性话题——文化传承与科技发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曾经,写得一手好字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文明的薪火相传中,书法更作为一门艺术,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大特色。

材料二:你是否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某研究机构调查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301人中,只有38%的受访者每天都会写字,62%的受访者遭遇过提笔忘字的困扰,85%的受访者认为当下有必要强调手写的重要性。在今天,无论是研墨润笔,或者拿硬笔书写,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可遇而不可求。相反,在键盘上敲打,在手机上按压,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常态”,“失写症”成为了“键盘族”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
本题所给的材料有两则。第一则材料主要讲“手写书法是中华文明的特色”,言外之意,书写很重要,坚持书写更重要,出题者偏向于此。第二则材料先是通过一份某机构的调查结果指出“失写症”成为亟待重视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讲述“当下,键盘手患失写症”的尴尬。出题者对现代科技对传统文明的扼杀和异化颇为担忧。综合两则材料来看,主要讲传统文明VS现代科技,如何利用好现代科技更好地传承传统文明,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本次作文立意有三个角度。一是力挺书写角度:坚持书写习惯,传承中华文明;二是批判现代科技的角度:勿让现代科技阻碍书写文明,勿让现代科技使书写文明异化;三是综合书写和科技角度:科技文明有何罪?关键在现代人要保持书写的习惯。
【立意】
一、赞成“手写汉字”
1.汉字书写,需要回归手写
2.让传统书写技艺世代传承
3.我们应重视汉字手写
4.手写汉字,不应衰落的文明素养
5.传统文化不可轻易抛弃
6.莫让现代科技淹没传统文化
7.“失写症”当警惕
二、赞成“打字”
1.不必恐惧“失写症”
2.打字,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打字”成为常态未尝不可
4.“打字”并不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辩证看待二者
1.“手写”与“打字”同等重要
2.“传统文化”应与“现代科技”携手发展
3.在继承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还应兼顾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与需要
【例文】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

时代巨轮滚滚向前,莫可阻挡。孙文高呼:“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信然!时代如此,“书者”亦是。

书者,中华书写、书法之谓也。运诸日常,乃书写;用诸艺术,乃书法。按乎史籍,书写盛行,书法亦昌;书写式微,书法亦颓。要言之,书写、书法昌茂之时,即为“书者”盛于日常之代;书写、书法颓微之时,即为“书者”衰于日常之代。

仓颉造字,文明薪传。蔡伦制纸,文化荣茂。汉字结构其形意,汉纸舒适其张纳,汉墨淋漓其情色,汉笔泼洒其精神。故在毫笔书写之古代,人们以形、意、神融契之,创造世界文明瑰宝之中华“书者”。纵然近现代西风东渐,硬笔书写盛行,国人亦得以毛笔技法融入其中,将传统中华“书者”秉承发挥。

但,斯亦明日黄花罢!

审视近古代中华“书者”之盛衰,其要莫不在“适用”二字。适用于世,则荣;非适于世,则微。文房四宝于古、近代乃日常之物,故“书者”盛乃必然。又以古代科举极重“书者”,严限以正楷应制。唐“以书判取士”,非“楷法遒美”不得授官。明清阅卷,多以“书者”优而取。此风影响诸学,则是自蒙童始,规之以严格之“书者”训练,以求写得一手好字。加之中华“书者”涵毓数千百年,已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基因,九州四海之内,擅“书者”莫不为人高看一眼,虽耕夫贩卒概莫能外。“书者”如此适用于世,焉得不盛?

然,俱往矣!世易时移,当今之世,乃“5G”、“无纸化”、“移动支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之高科技时代。植根于古老农耕文明之“书者”,其“适用”之环境已然消逝。“书者,著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转成温情脉脉之文化思忆。纸张手写,靡时耗材,颇难适用当世。纵然键盘与触屏,亦渐步“语音”替代之境。而盛世中国,正宏图“工业5.0”!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斯往矣!勿挽哉!

虽然,“书者”乃中华之国学,挽之不可,仍需珍存。一国之别于他国,实因其有别于他国之文化。国学即一国文化之血脉,须世代延绵而不可断绝。绝其国学者,乃无根之国,焉得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故为国运计,需秉传“书者”不渝。而文化之本,在于教育。于学校教育,规之以“书者”传授及考试,以养其“适用”之土壤;于社会教育,倡行中华“书者”,以扬其“适用”之风气。如此,“书者”庶几珍存也欤!

“键屏”正当时,“书者”已黯然。国之人,勉之哉!

【素材】

1.正确认知汉字和书法的文化内涵是基础。汉字只是书写和表达工具而已吗?当然不是。古人造字时,把传统伦理道德的标准融入其中,方正的汉字满整端直、安静敦重,通过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匀称的结构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美观、灵动、天真,正能给人一种品德教育。此外,阴阳相生、刚柔相济、虚实相间、计白当黑、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等等,作为汉字重要表现形式的书法中常见的矛盾关系无不体现对立统一的哲学观念。“违而不犯,和而不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等原则,也体现出了温柔敦厚、谦谦君子的形象和道德指引。

2.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当下民众的“失写症”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民众不重视的结果,更与审美教育缺失、文化创新能力不足等相关。拯救“失写症”,关键在于让民众懂得汉字之美、愿意提笔写字。我们更要思考,这种“时髦”的微恙小症,会不会异变为一种“文化断层病”?谁都知道,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它的横竖撇捺,它的形神兼备,它的刚柔相济,恐怕有着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企及的一种书写乐趣和境界。正是循着这样的精神底蕴与文明传承,历来也便有了字如其人、观字识人的素质判断。

3.写字是一种修炼。能写得一手漂亮字,不仅是文化修养的标志,更是行为文明的体现。写字好坏犹如一个人仪表言行的雅俗。 写字,书写姿势端庄,执笔方法正确,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以及形体保养,还能预防近视、斜视等眼睛疾病;可以锻炼人的耐性,培养良好的心态、性情和气质;训练严谨务实的责任意识,抑制浮躁情绪,树立充沛的自信心,善于钻研的独创能力,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也曾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呼吁,百余位政协委员联名倡议,唤起民众对汉字的重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五)、思辨性话题——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因“疫”而生的“距离”终让我们心相连

山东一考生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安宁的生活。让大家感受最真切的,就是防疫所需的隔离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正因如此,人们在空间上的距离虽远,心灵上的联系却变得更加紧密。

心怀惶恐,视而不见——疫情肆虐时,大街上格外冷清,晚上七点,就像往昔凌晨三点一般静寂。即便是白天,人们也步履匆匆,连遇上熟人都很少停留,至多打个招呼便匆匆离去。从空间、地域上看,疫情的确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与此同时,在我们的家庭群、同学群、师生群里,却比往日多了慰问,添了祝福。都说距离产生美,这美正盛开在我们的一声声问候和“唠叨”中,使亲朋好友的心贴得更近。

扶危渡厄,勇往直前——疫情刚开始蔓延时,84岁的钟南山院士便连夜从广州赶到武汉的抗疫一线,奔波辗转,救死扶伤。全国各地的四万多位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疫”的战场。“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距离,是他们隔着屏幕,含着泪水,微笑着与相隔千里的家人视频时的欢喜;距离,是夫妻二人穿着防护服,在医院走廊相遇却因穿戴厚厚的防护用具而迟迟不敢相认的等待。他们拥有“最美逆行者”的称号——为我们逆行,牵动了万千中华儿女的心。此刻,心已相“联”。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山东寿光发往武汉的一车车蔬菜吗?还记得山东齐鲁医疗队和四川华西医疗队在机场相逢时互道“加油”又相互祝福吗?还记得收废品的老爷爷拿着一个装有一万元现金的信封和一张写满祝福的信纸,送到社区要捐给武汉,摆摆手说“不要问我的名字,我是共产党员”吗?还记得工人们、设计师们以两周的神速建成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吗?还记得从车上搬下一箱又一箱口罩,被问“贵姓”,脱口而出“免贵,中国人”的叔叔吗?还记得世界各地那些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为中国捐赠呼吸机、口罩、防护服的人吗?通往武汉的航班和火车虽被关停,大家只能在电视里遥望樱花悄然盛开的江城,默默地说一声“加油”,但爱和希望的传播永远比病毒流行的速度更快,它让世界人民的心紧紧相连,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从各地紧张的一级响应,到越来越多的省份宣布当日新增感染人数降至个位数以至清零;從各省市纷纷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到数万医疗队员被武汉的旗帜、鲜花、红彩带包围,胜利回到故乡;从一向严肃的钟老和李兰娟院士严肃告诫新冠病毒不可小视,到他们的眼角终于绽开笑容;从停产闭市停学,到各省市纷纷复工复市复学;从大街上一片灰蒙蒙,到叫卖声、欢笑声和广场舞的音乐又一次此起彼伏……我们一直在手拉手向胜利迈进。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终会并肩站在一起,宣布美好生活的回归。渡过此厄,经此一“疫”,人与人的心灵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一同祝福国泰民安,一同期盼繁花似锦。

点评:

这篇超过千字的考场作文,采用各主体段均以八字短句开头来标示段意、揭示题旨。各段之间层层递进、文意步步深入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距离”和“联系”的辩证思考。这样行文,不仅结构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了从疫情爆发到被及时控制,及至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发展变化过程,叙议结合、情理交融。行文严格遵循了“疫情中”这一限定语,表现了对纷繁写作素材的驾驭、透视能力。大量生动的事例如信手拈来,其中既有场景勾勒,又有细节展示;语言鲜活、富于变化且具有感染力,第三段的引述句、第四段的反问句、第五段的排比句的运用都很有特色,值得称道。

文章由超然客校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