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逼不得已,选择的权利一直都在那里

01
很多女人都会习惯性地,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
就拿祥林嫂来说吧,她起先不肯死活改嫁,但后来还是听从了命运的安排。有一度,她的日子甚至过得挺滋润。
可是当柳妈笑话她时,她却连忙撇清责任:“阿~阿,你不知道他的力气有多大呀。”
如果你仔细品品,就一定听得出,她语气中,藏着淡淡的欢喜。只是她自己不愿承认罢了。
她强调一切都是身不由己,是因为她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个不节烈的女子,也不想承受世间的流言蜚语。
但祥林嫂真的别无选择吗?并不是。如果她坚持要死,总归死得掉,但她选择了继续好好活下去。
做一个无辜的小白兔,就没有过错,也不用承担责任。

所以相对于“我愿意”,女人更愿意把自己逼到一个角落里,甚至不留任何转身的余地。
情场老手都知道,吻女人的时候,最好把她们逼到墙角,这样更容易得手。壁咚会让女人觉得“这不是我的错,我是一个好女人。”
02
女人天生就比较被动,所以“错不在我”,“我不愿意”的这种思维,一直在她们脑海中根深蒂固。既不会因为结婚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当妈而改变。
如果留意下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你会发现,很多老母都喜欢说,“我也想让孩子轻松点,但是这个社会不允许,我做的一切是逼不得已!”
真的是逼不得已吗?不是的。老母们其实可以选择鸡娃,也可以选择不鸡娃。
选择不鸡娃,但最后可能会面对的风险是——娃因为成绩不行,没考上高中,啥本事也没会,最后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娃可能会怪妈妈,“为什么你当初不好好鸡我?”周围的人也可能会嘲笑妈妈,少壮不鸡娃,老大徒悲伤了吧。
而选择鸡娃,就显然要稳妥的多。首先在名义上,这是肯定是为孩子好。其次,也能暗示自己“我是一个负责的家长”。
哪怕最后没有鸡成功,至少也曾经努力过了。作为老母,可以拍着胸脯说一句:老娘问心无愧。
这个社会其实没有逼老母鸡娃,所有的一切鸡娃行动,都是在一番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最优抉择。
03
大多数女人都不喜欢主动。“我是被逼的”这种思维,常常会能减轻她们的负罪感。
但这种思维也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女人觉得,事情不受自己控制的时候,会忍不住抱怨,甚至愤怒。
我以前陪读的时候,就常常很愤怒,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是被逼的,受到了不该有的束缚。
明明上了一天班下来,累得要死要活,却还要管小孩的作业。我不想管啊!但是,猪队友一点忙都帮不上,小孩又是个学弱,一点也不自觉。不管根本不行!妈的,为什么是我!凭什么是我!
See,这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我不想做,但是不做不行,这个世界对我不公啊。
事实真的如此吗?并不是。如果我真的不管小孩作业,会有什么严重结果呢?
可能是小孩一点作业会墨迹到很晚,也可能是作业错得很离谱,第二天订正到飞起。
这事儿很致命吗?并没有,只是我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罢了。我不能接受孩子那么晚睡,我也不愿意孩子订正那么多,搞得负债累累。
所以,没有迫不得已,没有被逼无奈,所有的一切,其实就是我的真实意愿,是我自己选择了陪读。
当我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我就不再怨天尤人了。猪队友什么态度,我根本不care,我是在做我自己的事。
04
关于选择与自由,曾经有一本书,特别打动我。
这本书叫做《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一段特别悲惨的时光。
在那里作者失去了自由,吃不饱穿不暖,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但哪怕在那样极端的情境下,他还是一直坚信,自己依旧有选择的权利。他说过: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相对于集中营这种人间地狱,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的没那么糟糕。
吐槽来吐槽去,无非是老公不肯干活,小孩不肯读书。讲真,这种鸡零狗碎的事情,跟集中营比算个屁啦。
再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此恨人人有,三皇五帝也逃不开,更何况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

哪怕现实无法改变,至少我们可以选择,是开开心心地接受它,还是怨天尤人地唾弃它。
05
人生而自由,却也生而不自由。
很多时候,这种不自由的枷锁,往往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我们以为自己别无选择,但其实选择权一直都握在手里。
“上班”不是被逼无奈,是我们在更多的时间,还是更多的钱中做了选择。
“听父母的话”不是被逼无奈,是我们在让自己满意,还是让他们高兴中做了选择。
“不离婚”不是被逼无奈,是我们在未知的境遇,还是熟悉的生活中做了选择。
一个可怜巴巴的弱者,固定能引来更多的怜悯和同情,但做一个敢作敢当的强者,却能让心灵远离焦躁,获得更多的安宁。
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还是把握住命运的方向盘?
你真的有权,自己说了算。
改变世界,要靠上帝。
改变心态,只需自己。
希望今晚
你们能选择开开心心地陪读
或是开开心心地给自己放个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