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曹植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真的合适吗?

影视剧中经常把曹植塑造成文弱书生,混世公子,看起来就不太靠谱的那种形象,甚至还恋爱脑。比如杨洋版曹植,帅是挺帅的,其实这样的人设未必就符合曹植本来的模样。

曹植,怎么不能是个糙汉子呢?

他和曹丕一样“生乎乱,长乎军”,乱世中成长起来的曹植,从小耳濡目染便有济世雄心,生命后期担忧的也是“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他心心念念的一直都是“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当然,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可能的确偏平庸,但那却可以说是曹植一生的宿愿。

曹植本人对自己的治国才能和对自己的文学才能一样自负。时间证明,文学才能的确卓越。我们该知道后来文坛上有了杜甫之后,文人们写诗多半选择模仿杜甫。而在杜甫之前,文人们作诗,都是以曹植为标准的。连杜甫本人自夸时都得承认他的创作是“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亲,这里是“近”的意思。)

时间证明,曹植治国才能一般。但他却一直不放弃,始终尝试着。早在少年时代,这位贵公子就不只是沉溺于宴游走马,而且也关注到战乱与民生疾苦,《送应氏二首》就是这类诗歌就真实地记录了东汉从京都到民间的衰败景象:“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后期处于逆境中的曹植对人生与世事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因此诗歌写作偏于衰怨、痛苦的情调。《赠白马王彪》就是后期优秀的诗篇之一,黄初四年,曹植朝京师时先吃了曹丕的闭门羹,后来返回途中又有胞兄曹彰暴薨的打击,诗歌中不仅有愤与怨,而且也有对生离死别的感怀:“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虽然墨酱承认曹植在政治方面才能的确比较平庸,但是这种属性也与长相气质无直接的关系。在文学上有比较高造诣的人未必都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形象,比如,婉约词写得非常好的秦观却是大胡子形象;那个写“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贺铸,人称“贺鬼头”。

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也就是说他的诗不仅辞采华美,而且遒劲有力。他的艺术创作之所以二者兼长,与他的人生际遇和个性气质脱不开关系。

因此墨酱总觉得曹植不完全是那种特别儒雅的公子,他身上应该还有几分潇洒,几分壮士意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