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肾病患者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吗?看界哥如何摆事实,讲道理。关于对乙酰氨基酚是否属于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国内外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它与NSAIDs具有相似的作用,因此曾经被学界很多人和教课书划归到NSAIDs里面。然而在界哥看来,这种归类方式亟待更新。
如果将对乙酰氨基酚归入NSAIDs,将会在用某些药物时造成肾内科医生的困扰,甚至无药可用。因为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可对肾脏造成多种损伤,而对乙酰氨基酚通常剂量下很少有肾毒性。
本文从对乙酰氨基酚的诞生开始,详细论述了二者的异同及肾内科用药注意事项,欢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是目前解热、镇痛、抗感冒的常用药物。NSAIDs:是一类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且不含有甾体结构的抗炎药,该类药物具有抗炎、抗风湿、止痛、退热和抗凝血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多种发热和各种疼痛症状的缓解。甾体类抗炎药:是指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临床常用的强的松、地塞米松等。这类药物的主要药理功效是“四抗”,即抗炎、抗休克、抗免疫以及抗(细菌)毒素。对乙酰氨基酚之所以被列入NSAIDs,历史上曾有一定的渊源。对乙酰氨基酚在1878年首次合成,因为当时对其药理学机制研究不十分清楚,它又与NSAIDs具有相似的解热、镇痛作用,而且有轻微的抗炎作用,所以曾经被学界很多人和教课书划归到NSAIDs里面。经查询发现,国外很多网站和用药软件是把对乙酰氨基酚与NSAIDs区分开的。比如:(1)药物网站——Drugs;(2)用药查询软件——Lexicomp的药理学分类;(3)在外文文献检索网站(pubmed)以主题词搜索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是不同的药理学分类。最新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告强调,对乙酰氨基酚不属于NSAIDs,不受孕20周以上避免使用的限制,而NSAIDs则受此限制。(1)把对乙酰氨基酚列入NSAIDs介绍者众多,如: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NSAID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3];目前也有部分相关规范或学术论文不再将对乙酰氨基酚列入NSAIDs。比如:有学者[4]已明确将NSAIDs分为6类,即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丙酸衍生物(如布洛芬、萘普生等)、乙酸衍生物(如吲哚美辛、舒林酸、双氯芬酸等)、吡唑酮衍生物(如氨基比林、安乃近等)、甲酸衍生物(如甲氯芬酸等)及昔康类(如炎痛昔康等)。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作用在中枢,而NSAIDs作用机制在外周,与抑制PG合成有关。对乙酰氨基酚主要是退热、止痛,几无抗炎作用;主要作用退热和对轻度疼痛的止痛。NSAIDs则主要是抗炎、止痛。临床上主要利用其抗炎止痛作用,用于风湿止痛。其退热应用主要用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多为肝毒性和过敏反应,主要有肝细胞损害、药疹等。其不良反应特别是肝毒性多与服用剂量过大有关。而NSAIDs一般很少有肝毒性。NSAIDs如今已广泛应用于风湿病的治疗。临床医生对这类药物引起的胃肠道黏膜损害认识较深,但常忽略其对肾脏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此方面的认识。NSAIDs的共同作用机制是干扰花生四烯酸(AA)代谢,抑制环氧化酶(COX),导致PG合成障碍。由于PG合成障碍所致的肾损害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水钠潴留和高钾血症等。具体如下:在原有肾脏病及/或肾功能不全、老年人伴有肾小动脉硬化症的患者,应用NSAIDs后,使肾脏失去代偿作用,就有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如果肾缺血进一步恶化、时间更长,则可能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但这种肾损害如能及时识别,及时停用NSAIDs并经积极处理是可逆的。
PG E2具有直接减少水和钠等溶质在髓袢升支厚段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有排钠利水的作用。而NSAIDs抑制PG E2合成,同时NSAIDs使肾血流量降低,滤过率减少,以致水钠潴留。患者表现为水肿、血钠增高。在有高血压或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等情况的患者,就有可能使病情加重。及时停药可迅速缓解。
NSAIDs抑制PG合成,减低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活性,造成低肾素-低醛固酮,以致高血钾。尤其在低肾素-低醛固酮状态下,如在原有慢性间质-小管疾病、肾小动脉硬化症或糖尿病肾病、或肾上腺切除/次全切除的患者,服用NSAIDs后,更易导致高钾血症。一般临床医生在应用NSAIDs时通常都非常小心。这类药物有加重消化道溃疡、出血以及肾损害的副作用,在有消化性溃疡、肾炎、肾病的患者(无论其肌酐及滤过率在什么水平)需要使用解热镇痛药时,都会非常谨慎甚至不使用这类药物。NSAIDs如布洛芬,在药物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写有:曾报道出现过肾乳头坏死、肾毒性以及其他肾损害。因此本类药物避免用于终末期肾病的患者,除非其获益超过风险。国外更有明确规定,当肾小球滤过率(eGFR)接近甚至<60 就得避免使用布洛芬。而对乙酰氨基酚则不同。只要是肌酐清除(CrCl)>30ml/min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都可以安全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而不需调整剂量。综上所述,NSAIDs通过抑制PG合成可对肾脏造成多种损伤,而对乙酰氨基酚通常剂量下很少有肾毒性。当患者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和患有消化道溃疡、曾有过消化道出血史时,忌讳选择NSAIDs,甚至是禁忌,这时如果因为医师认定对乙酰氨基酚也是NSAIDs,不给这个群体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那么,他们发热将无药可用!如果把对乙酰氨基酚归属于NSAIDs,在儿科也会遇到同样的难题。因为儿科高热患者处理中医生经常会告诉家长,如果还没到用下一剂布洛芬的时间,而孩子又烧起来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在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用药时,医生也常告诉家长以后孩子发烧,可以交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预防惊厥;如果两种药都是NSAIDs,这样用药则违反了临床常规,会导致NSAIDs“过量”!虽然目前仍存在争议,但界哥认为,对乙酰氨基酚若归属于NSAIDs,可能引起某些情况下的用药选择困难。其可以定为非甾体解热镇痛药,这样既有利于临床合用用药,也有利于和国际学术接轨。本文所述为界哥个人的一些见解,欢迎各位读者共同探讨。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加速康复外科专家委员会,浙江省医师协会临床药师专家委员会,浙江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9,34(3):283-288.[2]蔡林,潘楠楠,石姗平.《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中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安全性[].中国药房, 2013,24(12):1140-1142.[3]潘坤明,陈灿,江莹,等.中国人群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21,32(9):1100-1107.[4]尹培达.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肾损害的认识[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2):69.[5]施文,王永铭,李端,等. 对乙酰氨基酚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10(6):3:32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