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篇 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5
X
图1 台湾在内陆展出的红山文化玉器。
(续)
(5)特殊类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特殊类玉器主要有三种:马蹄形玉箍、勾云形玉器和玉璧。马蹄形玉器又称为箍形器,它们大多数呈扁圆筒状,腹壁斜直,下端为平口,上端为斜口,靠近平口的两侧各有小孔。因为这种玉器立置时酷似倒置的马蹄,故称“马蹄形玉箍”。
勾云形玉器,如果按照形制的不同来划分有五小种,一种是非常典型的“勾云形玉佩”,因为器体本身为“扁平长方形”且“中心镂空一弯勾,四角对称地向外呈卷勾状”具有浅凹槽,长度明显大于宽度。因此也称为“长型勾云形玉佩”。第二种为“短勾形玉佩”,特点是“体略短,近方形,除四个卷角,上、下边还有3~5个较大的凸齿,上边中段有两个小穿孔”。第三种是“带齿兽面纹玉佩”、“带齿动物纹玉饰”。拥有“镂空圆孔式双眼”、“弯弧形双眉”,“有一排牙齿”,表面琢有浅凹槽且有一圆孔。第四种是“多勾形玉佩”。这种玉佩有一个镂雕的“主体弯勾”外,还有许多 弯曲流畅的勾角。第五种为“玉勾形器”,其最大特点为“有柄”,主体“一端为弯角”,勾云形类玉器造型独特,但总体特征一般“板状成形,以勾云形体为基本单位,中心勾云有单有双,间以单或双镂孔。四角各一勾云体,基本保持对称。”勾云形玉器有的是双面雕云纹,有的只雕一面。双面雕者器面钻有双孔,单面雕者背面作牛鼻孔。勾形器就像勾云形玉佩的一个单勾,而且有柄,柄端有榫,且有“栏”的明确表现,形似戈。玉璧,红山文化玉璧孔缘接近圆形,而外轮廓则呈方圆形,甚至近于方形。且边缘皆打磨成刃状,截面近于菱形,上侧中央钻有两个小孔。在墓葬中多置于死者胸前或腰部,应为佩饰。
除常见的玉璧外,红山文化遗址中还有二联璧、三联璧。
2.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礼制要素
(1)“尚玉”思想与玉礼器
中国的尚玉习俗为其他国家所罕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文化”。玉器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朝觐、丧葬、装饰等各个领域,甚至被后世赋予道德观念而人格化,赋玉以德,喻人以玉进而逐渐形成一系列关于玉器的传统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对于“玉”的理解日益丰富,其精神内涵也不断完善。并且尚玉习俗在产生过程中体现了向礼制过渡的特点,同时对中国古代礼制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玉器作为珍宝或者装饰品,即“美玉”;作为美德的象征即“德玉”。《说文》:“玉,石之美者”,所谓的“玉”即漂亮的石头,正因为玉质地光泽柔和温润续密,颜色丰富多彩及声音的悦耳动听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玉器成为人们的装饰品。《诗经·卫风·淇澳》:“有匪君子,充耳诱莹,会井如星”,就是写一位君子的冠冕上用青丝绳悬着两块美丽的玉石,自两侧垂于耳旁。帽子缝合的地方,处处用玉粒在上面作装饰,晶莹透亮,犹如灿烂的星斗。从这些玉饰品,亦不难想象到当年这位君子的雍容华贵和侗悦风流。人们把自己对玉的本质的认识,把自己的审美观念,渗透到了晶莹的宝玉之中。孔子将玉归纳为十一德,赋以玉详尽的伦理道德内涵。“君子比德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