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
下载大图
文件格式:jpg
文件大小:238.64KB
项目名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
位置:北京
设计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位于北京西北区域的一处城市和自然的交界线上,其所处的环境和不规则形状的用地一起,赋予了校园本身对话、自由、开放的基调,而这种基调,同时由教育变革的力量为其带来更为坚定的支撑。当然,校园所面对的不仅如此:规模和土地、学习者和空间、现状和未来、文化和科技、校园和社区……我们希望校园在传递自身存在的同时,能够建立一种融合的语境来对这些诉求一一回应。社会需要学校尽可能多的辐射区域城市的适龄受教育者,教育发展也需要更多元、更完善的功能空间配置,而这些往往和城市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不相匹配,这座校园同样面对如此。于是我们尝试将校园进行垂直重构:所谓垂直重构,即相较于传统意义上校园的水平向发展,这座校园呈现出立体分层的特点——除了对地上空间最大化利用外,还充分发掘地下空间,将对日照没有强制需求的功能设置于地下,通过下沉庭院解决其采光、通风、消防等问题,同时在首层顶或屋顶等处设置活动场所,以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这样一方面节约了城市土地,另外一方面经过垂直重构的校园缩短了功能分区之间彼此的距离,更加紧凑,更具效率,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平向发展的各功能区之间的流线交叉,同时更加聚合的建筑形体也会更为节能。
我们把校园的地上部分划分为四个建筑单体,由南往北依次是:小学部、综合楼、高中部、生活楼。由于用地是一个近似于梯形的形状,并且和正南北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于是建筑单体们在适应用地边界和争取良好朝向之后,自然的生发成了一个扭动的趋势,同时扭动带来了朝向不同方向的半开放院落,分别对应了用地东侧城市形态和人流的出入,以及用地西侧自然景观对校园的渗透。这座校园同时面对有两个文化主题:一是校园毗邻的中国航天事业的核心——北京航天城,一是校园的使用方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顶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如何将两个主题的特质在校园中同时表达?从而做到既延续语境又服务教学?我们尝试通过建筑师自身所特有的方式——相对物化的“建筑语言”对其做出回应:建筑主体材质为红色砌块砖+白色铝折板,其中红色砌块砖部分是方正的、厚重的,隐喻着人大附中的历史传承,白色铝折板部分是轻盈的、蓄势待发的,隐喻着航天科技的发展趋势。除了通过物化的语言对文化主题进行回应外,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在红色砌块砖和白色铝折板二者之间形成的很多过渡的、相对异化的空间,例如通高的入口门厅、宽度变化的走廊、立体倾斜的墙面、不受楼层限制的图书空间等,这些空间可以是生发出未来学习行为的地方。
我们希望校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和教育本身之间的介质,它必然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并且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不希望这些功能被清晰的界定,而是期待一种彼此之间的混合和过渡,当然如果“未来性”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功能的话,那么希望它会是这个校园的主角。我们尝试取消墙面和门等空间的物理界线,把一些功能做成开放式,这样使得空间更具有灵活性和透明性,希望学习者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连贯和通透,他们的行为和思想也因此不受拘束,可以无碍的交流互动。同时我们也尝试在校园的室内外之间制造一种渗透,因此我们在校园里最为活跃的区域——地面、首层和下沉庭院三者之间设置了多处景观大台阶,争取最大限度地消解建筑和场地的边界,景观大台阶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露天学习和休憩的场所,被学生们称为是“蓝天白云的课堂”。我们希望校园可以支持未来教学的发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在面临挑战,我们相信未来的教学行为是开放、互动和体验式的,因此我们希望营造一系列的多形态、多层次和多尺度的空间,以满足不用模式的教学行为。同时,我们希望空间是通用化的,使它更具包容性和融合性,因为教育是不断演化发展的,与之相对应的空间也应该富有前瞻性,对未来留白,并且这还会促成将空间的支配权更多地还给学习者,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从而实现让空间鼓励学习。
面向未来的环境不仅应该有利于学习,还应该促进创造、沟通、分享和协作,这些关乎未来的技能应该在一个兼具透明性和流动性的环境中得到培养。我们认为校园可以是社区的映照和激励,学校可以给社区融入文化的理解和滋养,因此,我们致力于将学校化身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节点。校园地上空间以教学、办公、住宿为主,相对静谧,而地下空间是一个相对更加活跃和热闹的场所,这样体现了整个校园的动静有致,同时,大型场馆空间都设置在地下,这样可以使其相对独立的各自面向社区开放,并且不会对地上造成干扰。此外,将功能空间分别设置于地上或地下的另一个原因是依据其不同的能耗条件——地下空间具有良好的节能环境,因此我们把一些能耗相对高的大型场馆空间设置到地下,把教学、办公、住宿等对日照和通等风条件有更高需求的功能设置到地上。教育家Adam F. Flak认为:“促成师生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是建造一座校园最为重要的内容。” 我们笃信于此,但又不限于此——“交流和沟通”可以被放在更为宏观的层面进行讨论,这会让学校所面临的诸多诉求得以回应。我们期待校园可以成为一个对话和融合的有机体,具有明晰的逻辑、健康的构架和多样化的空间来支撑教育,并且可以超越时间和有形,同学习者、使用者乃至同社会一起不断成长,这即是我们设计这所学校的最大期待。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建设用地面积:4653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89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1880平方米,建设规模为72班,包含小学、初中、高中、宿舍、餐厅、冰球馆、体育馆、游泳馆、报告厅等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外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内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内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内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内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内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内部实景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平面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平面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平面图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航天城学校平面图
下载大图
文件格式:jpg
文件大小:238.64KB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