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元节中读懂古人的日常 | 符号里的中国

中元节起源于原始祭祖,七月份粮食收获,人们要用新粮食祭祀祖先,感谢祖先的保佑,并向祖先祈福。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和神灵崇拜合一的,祖先就是神,或者半神半人,半鬼半人,人与鬼神的界限并未判若鸿沟。祖先之灵有着先知先觉的神性,他们时刻关注着子孙后代,通过祭祀就可以获得他们的保护,这也就在官方和民间形成了祭祀祖先的活动。

道教把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正月十五为上元,十月十五为下元),这一天是地官生日,所以在这一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经过人们的祭祀及道士的超度,鬼魂得以减轻罪孽而安息。道教经典《修行记》曰:“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鬼囚徒亦得解脱。”唐代的《艺文类聚》引《道经》也说,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道士念经作法,可以使得囚徒饿鬼免于众苦,得还人间。道教的中元节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和“孝”发生联系,在其后的发展中,正好与传统的祭祖时节重合,才渐渐加强了对“孝”的强调。

佛教融入中元节,始于魏晋。佛教徒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养佛、僧,超度亡灵,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与道教对外超度不同,佛教是对内部团体进行的一种法会。

“盂兰”意思是“倒悬”,“盆”意思是“救器”,“盂兰盆”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义就是用盆子装满百味果品,供养十方佛僧,可拯救地狱苦难众生。这个信仰的来源,据说和释迦牟尼的弟子目犍连(简称目连)有关。传说目连的母亲因为做了坏事,死后下了地狱,在地狱中挨饿。目连神通广大,想解救母亲的痛苦,于是施法将食物送到母亲嘴边,结果食物一到嘴边就化成火炭。目连向佛陀求救,佛陀指点他,要在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法会,靠众僧的力量,才能拯救其母,也可济度地狱中的其他苦难者。目连依佛陀之言而行,终于使母亲得到了解脱。这就是后世流传的目连救母的故事。盂兰盆法会,推其源,大概最早兴起于梁武帝时期,因其宣扬孝道,后世不断遵循效仿,此仪式中报答父母、祖先恩德的内涵不断得到加强。

地藏菩萨也是佛教中尽孝的楷模。其本愿故事记载,地藏菩萨那时为婆罗门女,其母修习邪道,死后堕入地狱受苦。此婆罗门女卖掉家宅财产,修建佛塔佛寺,供养十分虔诚,最终通过信佛念经,普度众生,为母亲积累了功德,使得母亲脱离苦海。这个故事经过不断改编,在民间也广为流传。

北宋时期绘地藏菩萨,敦煌卷子,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地藏菩萨手托宝珠,右侧是金毛狮子和道明和尚,左侧站立的武士是冥界掌生死的五道将军。

世人一般视佛教“割爱辞亲,出家修行”为不孝,实际上佛教所谓的孝道与世俗所说的“孝”不一样,佛教弟子尽管不能亲临父母,侍奉左右,但他们实竭尽一生普度天下众生,为父母积德积功。佛教通过七月十五的盂兰盆法会公开表明与儒家伦理并不冲突,也正因此佛教被人们广泛接受。

《西游记》中也提到了这一节日,是在孙悟空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还没有放出来时。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写道:

佛祖居于灵山大雷音宝刹之间,一日,唤聚诸佛、阿罗、揭谛、菩萨、金刚、比丘僧、尼等众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后,我处不知年月,料凡间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宝盆,盆中具设百样奇花、千般异果等物,与汝等享此'盂兰盆会’,如何?”概众一个个合掌,礼佛三匝领会。如来却将宝盆中花果品物,着阿傩捧定,着迦叶布散。大众感激,各献诗伸谢。

后面是三首诗,即福诗、禄诗、寿诗。

《西游记》中,盂兰盆会是与蟠桃盛会相对的佛教的一个盛会。小说中的这一节日已经世俗化,不局限于孝道,还与福禄寿等美好愿景联系了起来。正是在此会上,佛祖谈起四大部洲的风土人情,说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为了解救众生,其与观音菩萨商量在南赡部洲找个取经人来此取经。也就是说,取经大计就是在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上定下来的。

清人绘《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二人去找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鉴定孙悟空的真伪。

《西游记》还写道,在五百年前的盂兰盆会上,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曾与镇元大仙结交。所以,后来唐僧师徒取经途经五庄观,镇元子临行前交代徒弟,他和唐僧是故人,如果唐僧路过,打两个人参果给唐僧吃。手下不解,他解释道:“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佛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可见七月十五盂兰盆法会,在《西游记》中是一个重要的背景符号。

西方有万圣节,确切地说应为万圣节前夕,这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现在变得很热闹,而其起源却是充满恐惧的。传说在这一天,故人的亡魂会回到故居,在活人身上寻找生灵,借此复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一切火源,让鬼魂看不到活人,又装扮比鬼魂更恐怖的造型,企图吓走他们。这一天,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死去的人是可怕的,哪怕是最为亲近的人。

中国古代的观念不同,不仅不熄灯,还要点灯,“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往往点燃荷花灯,将其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描写了中元节的民间习俗:“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对于一些鬼魂,人们的心是善良的,慈悲的。

总之,中元节受到了原始祖先信仰、道教祭祀鬼神信仰、本土佛教信仰以及民间信奉的影响。到了宋代,官方意识形成了以“孝”为核心的祭祀亡灵的节日,而在民间也保留着遍祭鬼神的传统。但这一节日大概迷信成分过多,到了近代渐渐式微。实际上,在古代宗法制社会,这个节日对祭祀共同的祖先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中元节的存在也影响了人们对鬼神世界的认识,激发了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人鬼殊途却能相见的想象力,以及形成了人鬼交流的仪式,即在日常生活中“驱鬼”的程式化、习俗化,等等。

“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重要的信仰符号,以其为核心,不仅形成了以“孝道”为内涵的传统节日中元“鬼节”,也形成了人鬼交流的“鬼符”等符号,“鬼”文化更是影响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学作品的创作。了解这一文化线索,有助于我们破解迷信,也更有助于我们读懂古人的日常。

(本文摘自赵运涛著《符号里的中国》,中华书局2021年7月出版)

(0)

相关推荐

  • 肃穆与欢愉:传统中元的复调与变奏

    人们向来认为中元节是一个肃穆的祭祀亡灵的日子,但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元节也曾是一个欢愉的秋天里的节日. 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七月十五.七月半等,曾是一个十分盛大的节日.清代<帝京岁时纪胜> ...

  • 鬼节:七月半

    故乡读书会 ◆  ◆  ◆ ◆  ◆  ◆ 余梦楼   ◆  ◆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 中华传统节日诗话13:中元节 文|李全修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七月半".作为节日,原先,不同的社 ...

  • 《吴子兵法》中的经典名句,读懂古人最高谋略!

    <吴子兵法>又称<吴子>,是一部重要的汉族军事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一.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 选自<吴子兵法·论将第四> ...

  • 《孙子兵法》十大精髓名句,读懂古人最高谋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全书分为十三篇,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 ...

  • 《易经》思维导图,一图读懂古人智慧

    <易经>算是一部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了,一度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相传成书于西周时期,作者为伏羲.很多朋友将<易经>与<周易>混为一潭 ...

  • 《三十六计》精美图文释义,读懂古人最高谋略

    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 ...

  • 在遗憾中读懂人生

    文字:网络 编辑:夕阳QQ:1050184607 懂了遗憾,就懂了人生,遗憾是人生的必经之路.遗憾可以彰显出悲壮之情,而悲壮又给后人留下一种永恒的力量,也许生活带走了太多东西,可是却留下片片真情. 有 ...

  • 读懂古人7首除夕诗,你就明白了中国人过年的滋味!

    2021年02月11日 春节,终于到来了. 此刻,万家灯火,有人合家团圆,有人漂泊在外. 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当下,这个春节,都值得我们用心品味. 古人这7首诗词,早写透了过年滋味,穿越过千百年时光,给 ...

  • 能从乒乓球中读懂这些,绝对是“球痴”无疑了!-国球汇

    枫彧 乒乓国球汇 今天 本文为@枫彧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欢迎更多球友在国球汇发表观点.分享心得 投稿事宜请添加微信号:pingpang3333 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大学时代,被高等物理支配时的恐惧 ...

  • 聂成华||读懂古人10句家训,家庭和睦又兴旺

    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 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 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 传统家训家规中,包含了很多做人处事的智慧 而且,家规家训都非常质朴.实用 可以说,这些古代的家规是中华民族的巨大财富 是对 ...

  • 《孙子兵法》20种大智慧,读懂古人最高谋略

    提起中国古代的兵书,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蕴含着深邃的战略思想,曹操曾盛赞<孙子兵法>道:"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