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散文:距离之美
在2002年日韩足球世界杯,中国男子足球队圆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梦以后,有一体育女记者李响撰写的纪实文学作品《零距离》轰动了体坛和文坛,也成了畅销书。有许多球迷、读者也许因为没有“零距离”的了解而通过该书来弥补这一缺憾。我想,对于作者而言,“零距离”的接触采访是她的本钱和可贵之处,而对于出书的出版社和经销商而言,《零距离》的消费者是对中国男子足球队了解有距离的所有人,这也是“距离之美”的另一种吸引力吧!
距离产生美,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只不过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对于何种情景的距离在习惯上或尺度上有所差别,如朋友相逢的谈话距离,欧洲人以0.5米左右为佳。可这样的距离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双方一行礼鞠躬,头就会碰头了。而在中国,因习惯比手划脚或抱拳握手,这样短距,显然过于“冲迫”。当然,世界各民族青年谈情说爱,从性别“距离”到异性相吸,从近距离接触到如胶似漆的情爱,直至洞房花烛夜的新婚燕尔……过程大多是一样的。而夫妻之间的相处,国人尚有“小别胜新婚”的说法。如今城里人从家政AA制,到分床共房,同屋分室……在零距离以后重新寻找一种新鲜感和距离美。可见,人的天性可从亲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增广贤文》云:“久住令人贱,频来亲也疏。”闽南谚语说兄弟间“远的杀鸡角{1},近的相碍眼”,其意思也一样……
在漳州乡下,许多老大妈看芗剧《山伯英台》上瘾,剧中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三年读书”的零距离中,共同培养了同学情,他俩学成回乡从“十八相送”到“楼台会”英台改扮以后又由同学情上升为爱情,封建包办婚姻的礼教无情地对这一情侣划出一条人间“天河”。面对世俗的距离,反叛而相倾的两情相爱与日俱增。后来,梁山伯在不能自拨的相思病中凄惨而故,而祝英台则在马文才“迎亲”半途中“哭坟”殉情,山伯英台双双被神化为彩蝶翩舞齐飞……诚然,封建包办婚姻的礼教应予批评,高尚的自由婚恋值得讴歌,问题是如果没有梁祝杭州三年读书的“零距离”了解,也不可能有后来的剧情发生,没有接触就没有感情,没有“零距离”也不可能有“距离之美”!由此而推及同事间、同学间、战友间等人际关系,同样可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而干部与群众的“鱼水之情”,首先要基于“鱼水”的零距离相依为命……这样,才不至于造成“一潭死水”或“脱水休克”的情况发生……
许多云游世界的海外赤子,其诚挚“归心之情”和凝重的“落叶之意”,不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遗风薰陶,更有“绿叶”对根的深情使然。子不嫌母丑,是子对无私母爱的回报;孝不因家穷,是老一辈的刻苦营生难以使人忘怀。老子云:“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八章),没有“奸臣”的衬托,显不出“忠”的精神,宋朝的秦桧衬出了岳飞……没有痴父悍母恶少的作坏,大舜就不会被公认而使尧帝禅让天下并嫁女娥皇、女英……同样,没有鸦片战争以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危难…中国这一头“睡狮”不知何时才会醒来。而今享受着和平与建设生活的我们,尽管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不满,但与“抛头颅、撒热血”的先烈们比照,这种隔代的“距离”肯定大于现在同代之间的所有距离!显然,先天外部的距离产生不平感,后天内在的距离却给人压力感!
在闽西革命老区,有一个“不回头”和“不改姓”的故事已成了当代的《警世通言》。故事梗概是:当年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前夕,许多红军子女等被迫寄养到老百姓家中。白军进剿搜查时,举着锋芒的刺刀对着一村妇说:“你的娃娃自己抱走,把‘共匪’的兔崽子留下!……”那一个村妇把红军的孩子当为自己的亲生女儿抱走,眼睁睁地看着留下的亲生女儿被白军捅了三刀而死,她当即晕倒了……后来,红军养女被接到北京,再也没有回到闽西看她养母一眼,而闽西妈妈却毫无怨言,只是嘱咐病床边孙子说:“等你姑姑有一天回来了,再让她到我的坟前烧上一柱香就行了,只要她平安,我就满足了……”。而另一个红军的后代同样寄养于另一个农妇家,养妈家贫体弱,一时要乳喂两个孩子奶水总是不足,她平常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挨饿(后夭折),也要优先把红军的后代养大成人。为避嫌白匪搜查,她把红军的后代叫成亲生儿子的名字,把其孩子原来的李姓改为夫家张姓……建国后,张姓的养子走上领导工作岗位后,尤其是他亲生父母位及高级领导干部之列,有人向他提出把姓氏改回来,他及亲生父母都坚决反对把自己的姓改回原姓,他们认为“改姓”就是“忘本”。张姓的养子无论职位怎样变迁,工作再忙,每年春节都要回闽西“老家”过年,与养父团圆……两位红军后代的故事,也是一种距离,这种距离有多大,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把尺子。并且将会永远比照流传下来,这种“距离”也有“美”与“丑”之分,但都起因于“零距离”的养育之情和对红军的拥戴之心……
{1}备注:鸡角,闽南话指公鸡,“杀鸡角”意为热情招待宴请。相碍眼:互相看不顺眼,指关系冷淡甚至有矛盾。
梧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散文作品并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作家出版社)。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2009年9月《新文化泛思》入选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编审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与实践文集》;《<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