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178):正襟危坐——释“坐”

本文约8000字,阅读约需要16分钟


汉字探微

(178)

正襟危坐——释“坐”

朱英贵

“席地而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谓之“坐”;后来有了椅子和凳子,则把臀部平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以支持身体称为“坐”,这就是“坐”字的通常意义。那么,“坐”字这种为人熟知的通常意义是不是它的造字本义呢?“坐”字的构字理据又是如何呢?本篇就来谈谈这个“坐”字。

一、“坐”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图1:“坐”字的甲骨文形体

“立”、“坐”、“卧”是人类的三大常见姿势,“坐”为其中之一。上图中的三个甲骨文字形,从构字理据和造字本义来看,都应该是席地而坐的意思,其上部是一个很形象的古人坐姿,下部为编制的草席或竹席的象形。然而这种构形的甲骨文却未见金文的承继形体,跟下图的篆文“坐”字似乎也缺少一脉相承的演变关系。正因为如此,古文字学界一般都没有将上图的甲骨文字形看作是“坐”字的初文,因而讲解“坐”字也通常是依据《说文》,以它的篆文形体作为解读依据(见下图2):

图2:“坐”字的篆文形体

甲骨文与金文中均未见与“坐”字在构字理据上有渊源联系的形体,上图为“坐”字的篆文形体。据此来理解“坐”字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基本上没有争议,从“土”从二“人”会意,正所谓俗称的“二人土上踞”是也。然而许慎的《说文》却是另外一种解释:

《説文解字》卷十三土部:“坐,止也。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此與畱同意。”

许慎依据上图中的说文小篆的字形所解释的大致意思为:“坐”,就是停下休息的意思。它的字形采用“土”和省略了的“畱”来会意。“土”是止息的地方。“坐”与“留”是同一个意思。

许慎为什么说字形构件中含有省略了的“畱”(从畱省)呢?让我们来看看古文字的“留”字(见下图3):

图3:“留”字的金文形体与小篆形体

原来,许慎的意思是说,“坐”字的上半部分不是两个“人”字,而是“留”字的上半部分,也就是说,将上图中的“留”字的古文字形体下部的“田”换成“土”那就是说文小篆的古文字字形“坐”字了,在今天看来,说文小篆的字形应该是“坐”字的另一种写法。

这样看来,“田”与“土”的意思是接近的,“留”字的金文字形上部也很像两个“人”字,因此我们不妨认为,“坐”与“留”是同源的,其构字理据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坐”字的造字本义并非侧重在象图1那样的某种坐姿,而是侧重于“停留”的动词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活动之余停下来,留下来,那就是“坐”,并非是指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这也正是《说文解字》所谓“此與畱(留)同意”的关键所在。

由此使人不禁想到,两汉乐府诗集中《陌上桑》的描写罗敷的美貌和观者的痴迷那两段: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而对于最后一句诗“但坐观罗敷”的“坐”字历来的解释都是说这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当“因为”讲。愚以为,其实那正是用的“坐”字表示停留小住的造字本义。

试看这一段的描写:行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古代的“少年”含义相当于今天的青年)看见罗敷,禁不住脱帽重整头巾,希望引起罗敷对自己的注意;耕田的人忘记了驾驭耕田的犁头,锄地的人也忘记了自己正在锄草的动作;以致于这些人都耽误了农活回来晚了,回来后相互埋怨,只是因为停下来仔细欣赏罗敷的美貌。

请注意我对最后一句“但坐观罗敷”的翻译“只是因为停下来仔细欣赏罗敷的美貌”:这“但坐”二字是有分工的,“但”可以看作一个虚词,是它含有“只是因为”的意思,而“坐”应该是一个实词,意思应该是“停下来”,这就是“坐”字表示停留小住的造字本义。

由于后人认为将“但坐”解释成“只因为”是非常流畅的,也就渐渐忽略了“坐”字表示停留小住的造字本义。

其实,即便是到了唐代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句意中的“坐”字都还是隐约含有停留小住的意思:停下车来小住歇息一下就更加舍不得枫林的晚景……

当然,这样翻译固然没有翻译成“因为”流畅,但是说“坐”字有“因为”的虚词意思,远没有说它保留了表示“停留小住”的造字本义更有说服力。以上乃笔者一得之见,不知各位学人以为然否。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拙论前文所提到的“甲骨文的坐字却未见金文的承继形体,跟篆文坐字似乎也缺少一脉相承的演变关系”这一问题。

其实真要表现坐姿,用一个人就可以了,何必用两个人来会意呢?而甲骨文的“坐”字就正是用一个人来表现坐姿的,那么汉字的“坐”字是如何由一个“人”形构件演变为两个“人”形构件的呢?我们注意到战国文字就留存了这一变化过程(参见下图):

“坐”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由上图可以看出,战国大篆的楚国简帛文字(如上图的包2·243)都还是由上部的一个“人”形构件加上下部的“土”会合成意的,这可以看作是对甲骨文形体的承继与演变,因为下部的草席或竹席构件演变为构件“土”,都是表示地面的意思,这是合情合理的演变,而战国大篆上部的“人”形构件虽然有一些变形,但大体还没有走样。

然而,战国大篆的秦国简牍文字(如上图的睡2·效20),其上部则由一个侧面“人”形构件演变为两个相对的侧面“人”形构件了,这就是甲骨文的“坐”演变为如今“二人土上踞”的“坐”字的关键环节。而秦统一后的规范字形小篆的形体又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的,这样我们也就容易理解从甲骨文至今,“坐”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了。

“坐”字的构字理据和形体演变既如上述,那么我们也就有理由认为图1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坐”字的初文了。至于“坐”字的造字本义究竟是人(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停止在地面(席地或者土地),还是人留止在地面,其中并没有原则的不同,因此,我们不妨认为许慎对“坐”字的解释大体上是符合其构字理据的,而“坐”字与“留”字也就存在着同源关系。

综上所述,拙论认为“坐”字的造字本义当为停留小驻之意。

二、“坐”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拙论认为,“坐”字的造字本义并不是通常意义的坐着或坐下来,而应当是停留小驻的意思。例如:“先生书策琴瑟在前,坐而迁之,戒勿越。”(《礼记·曲礼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当行的路前放有先生的书册琴瑟,就要停下来把它们移开,千万不可从上面跨越过去。这当中的“坐”不宜讲成坐下来或者跪下来,“坐下来或者跪下来”是不便于将挡路的书册琴瑟移开的。再如:“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又如:“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常以鸡鸣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溺死。”(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又如:“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又如:“父子坐旅中,惝恍累日,因留过岁。”(清·归庄《黄孝子传》)

“坐”字由此停留小住的意思可以产生如下三方面的引申义,每一方面的引申义又可产生各自的深层引申义:

其一,表示踞坐(就是平常所说的坐着)的意思,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谓之“坐”。后来把臀部平放在椅子、凳子或其他物体上以支持身体称为“坐”。例如:“主人无亲受也。受立,授立不坐。”(《礼记·少仪》)再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夫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又如:“管宁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其榻上当膝处皆穿。”(晋·皇甫谧《高士传·管宁》)

由“踞坐”的意思又可引申出如下几个意思:

一是表示使之就坐或留坐的意思。例如:“二子在幄,坐射犬于外,既食而后食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杨伯峻注:“使射犬坐于幕外。”再如:“(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后汉书·刘宽传》)又如:“提童子之手,坐之堂上,奉以为帅。”(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

二是表示踞守的意思。例如:“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大败之,为城下之盟而还。”(《左传·桓公十二年》)杜预注:“坐犹守也。”再如:“秦以强弩坐羊肠之道,则地去邯郸百二十里。”(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又如:“虏退,守与郡僚留金陵沙上卖酒,不敢返,君挺身坐黄悦村,招散民种稻,趣刈麦。”(宋·叶适《故通直郎何君墓志铭》)

三是表示乘坐的意思。例如:“小礼动,中礼式,大礼下:坐车之容也。”(汉·贾谊《新书·容经》)再如:“少刻,沈琼枝坐了轿子,到门首下了进来。”(《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如:“诸事停当,安老爷便坐车进城。”(《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四是表示置放的意思,一般指把锅、壶等放在炉火上。例如:“(掌柜)打发他们吃过以后,才给铁锁他们三个坐上锅做米饭。”(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五)再如:“火起来,炉子烧的通红,上头坐着一饭盒饭。”(杨朔《三千里江山》第五段)又如:“”()

由“置放”的意思还可再进一步引申出如下几个意思:

(1)表示底座,指托着器物的东西。如:钟坐。

(2)表示座,用作量词。例如:“其时跌在一坐城池里,其中都是青绿门的房屋。”(鲁迅《热风·智识即罪恶》)

(3)表示座,指座席,座位。例如:“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论语·宪问》)再如:“门前蹀躞金羁满,坐上连翩玉斝飞。”(宋·司马光《二月三十日晚归马上赋诗》)又如:“大家把新亲让进上房,归坐献茶,彼此闲话,等候花轿到门。”(《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五是表示座,指在座的人。例如:“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后汉书·孔融传》)

六是表示坐落的意思,谓(建筑物、山、田等)背对着某一方向。例如:“他见大门内还有坐东朝西一间小屋子,开门一看,老宋住在里边。”(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八)

其二,表示争讼、对质的意思。例如:“言不相坐,行不相反。”(《晏子春秋·问下二六》)吴则虞集释:“‘不相坐’,谓不相争讼也。”再如:“叔孙婼如晋,晋人执之……晋人使与邾大夫坐。”(《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杜预注:“坐,坐讼曲直。”

由“争讼、对质”的意思又可引申出如下几个意思:

一是表示犯罪、判罪、犯有过错的意思。例如:“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春秋·杂下十》)再如:“季昶锻炼成其罪,庞氏当坐斩,有功独明其无罪。”(《旧唐书·徐有功传》)又如:“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儒林外史》第一回)

二是表示连坐或反坐的意思。例如:“明君之道,贱德义贵,下必坐上,决诚以参,听无门户,故智者不得诈欺。”(《韩非子·八说》)陈奇猷集释:“下必坐上者,谓主官有罪,属员不为告发,则须连坐;如告发不实,又须反坐也。”再如:“因任众人耳目,拔举疏远,而随之以相坐之法。”(宋·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又如:“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禁游宦之民。”(清·姚鼐《李斯论》)王先谦注:“坐,谓连坐。”

三是指诉讼代理人。例如:“卫侯与元咺讼,宁武子为辅,针庄子为坐,士荣为大士。”(《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再如:“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丐听之。”(《左传·襄公十年》)杨伯峻注:“坐狱,两造对讼。亦单言曰坐。”

其三,表示正、恰好的意思。例如:“幽闺多怨思,停织坐娇春。”(南朝·梁·王筠《春日》诗)再如:“闷到杨公池水头,坐逢杨子镇东州。”(唐·杜甫《答杨梓州》诗)又如:“西村渡口人烟绝,坐见渔舟两两归。”(宋·林逋《易从师山亭》诗)

由“正、恰好”的意思又可引申出如下诸多个虚词意思:

一是表示致、以致的意思。例如:“居无逸身伎,安得坐粱肉。”(南朝·宋·鲍照《观园人艺植》诗)再如:“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使闺窗孺弱,远罹构害。”(唐·李朝威《柳毅传》)又如:“厚味纷朵颐,妍姿坐倾国。”(宋·朱熹《斋居感兴》诗)

二是表示因为、由于的意思。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诗)再如:“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明史·海瑞传》)又如:“时至今日,世变亟矣,外侮深矣,而事之所以至此者,坐师不武、臣不力耳。”(严复《主客平议》)

三是表示无故、自然的意思。例如:“孤蓬自振,惊砂坐飞。”(《文选·鲍照〈芜城赋〉》)李善注:“无故而飞曰坐。”再如:“侬是嵚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宋·辛弃疾《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词)

四是表示遂、乃的意思。例如:“江湖一相许,云雾坐交欢。”(唐·陈子昂《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诗)再如:“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唐·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又如:“生鹅斩颈血未干,风马云车坐相及。”(宋·黄庭坚《次韵子瞻祷雪唱和》)

五是表示渐、将的意思。例如:“客念坐婵媛,年华稍庵薆。”(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再如:“青春坐南移,白日忽西匿。”(唐·沈佺期《和杜麟台元志春情》诗)又如:“山中日易晚,坐失群木阴。”(宋·陈与义《游道林岳麓》诗)

六是表示聊、且的意思。例如:“才子乘时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唐·孟浩然《登安阳城楼》诗)再如:“使君地主能相送,河尹天明坐莫辞。”(唐·岑参《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诗)

七是表示空、徒然的意思。例如:“坐销芳草气,空度明月辉。”(南朝·齐·王融《和王友德元古意》)再如:“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唐·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诗)又如:“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明·刘基《卖柑者言》)

八是表示殊、非常的意思。例如:“夫君日高兴,为乐坐骄奢。”(南朝·梁·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咨议别》诗)再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唐·张九龄《感遇》诗)又如:“皖灊终身幽人约,空对湖山坐惘然。”(宋·王安石《书何氏宅壁》诗)

根据上面对“坐”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坐”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坐”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坐”字成语虽然不少,但“坐”字在成语中基本上都是表示动词踞坐的意思,“坐”字的其他意思和用法很少在成语中出现。下面是常见的一些例子:

安坐待毙——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语见明·李贽《焚书·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独坐愁城——愁忧愁。独自坐在忧愁的城中。比喻独自为忧愁所包围。源自汉·李陵《答苏武书》:“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割席分坐——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语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裹粮坐甲——携带干粮,披甲而坐。形容全副武装,准备迎战。语见《左传·文公十二年》:“十二月戊午,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

平起平坐——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语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源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如坐云雾——像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语见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源自《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十眠九坐——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初时父子坐店甚好,后因十老得了腰痛的病,十眠九坐,劳碌不得,另招个伙计,叫做邢权,在店相帮。”

席地而坐——泛指在地上坐。语见《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枕戈坐甲——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语见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语见《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语见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坐不垂堂——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语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坐吃山空——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语见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坐食山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财产堆积如山,也会吃光用尽。语见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坐地分赃——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语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赃。”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语见《抱朴子·用刑》:“通人扬子云亦以为肉刑宜复也,但废之来久矣,坐而论道者,未以为急耳。”

坐观成败——冷眼旁观人家的成功或失败。语见《史记·田叔列传》:“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

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源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源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坐立不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语见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坐失良机——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语见清·昭梿《啸亭杂录·木果木之败》:“若不审敌势,坐失良机,使兵心至于溃败。”

坐视不救——见别人遇到困难或危险,坐在一旁看着不去援救。语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即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

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源自《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坐享其成——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取得的成果。语见清·叶廷琯《鸥陂渔话·葛苍公传》:“欲使他人干事,彼坐享其成,必误公事。”

坐以待毙——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源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语见《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坐于涂炭——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语见《孟子·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坐运筹策——指坐在帐内策划军事方略。语见《汉书·项籍传》:“夫击轻锐,我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我。”

相关链接:

汉字探微(176):长乐未央——释“央”(上)

汉字探微(176):长乐未央——释“央”(下)

汉字探微(177):三人为众——释“众”(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