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宜想得太多
课程思政、学业预警、考试诚信,最近,学校里开始了新的一轮教育专项行动,要求班主任要给学生召开主题班会。耳旁风吹过去就没事了,然而话语里包含的某种深刻含义,都会印刻在人的记忆力。无论有意无意,教育都在发挥作用,从来就没有无效的教育。一次班会,不是要么做对了,要么就做错了。如果说班会白开了,那很可能是班会开错了,不如不开。多少年来,我们用动机正确、完成任务来推测结果正确,并以此作为评定工作水平的衡量。这可能是天底下最好做的买卖,只要你出发点是对的,完成了规定动作(比如说开会),不管结果如何,都算你成功。
说实话,这次班会是没有信心的。担心歪嘴和尚念错经,我总会说:“同学们,我也不懂,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文件吧!”在我想清楚教育的因果之前,止于文本就行了,不敢做任何解读。
很多人说:大家不要作弊,否则一旦被抓到后果很严重。比如没有了学位证、被开除学籍、违规记录记入学籍档案、丢掉了入党评优的机会等等。然而,出现这些最坏的结果必须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你作弊了,二是你被抓到了。如果你作弊了却没有被抓到,那你将面临的不是惩罚,而是利益——某种形式的奖励。这种话从一个老师嘴里说出来非常不妥,这似乎是在鼓励学生巧妙地作弊。然而,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即使老师不说,学生心里会接上这句潜台词。如果这是真的,天呐,我们是在授意学生作弊——我们本意并非如此。所以,我不强调任何作弊的后果。
我曾经问学生,你成绩好坏和入党有什么关系?学生非常明确地说,当然有关系了,如果你学习成绩好,你就可以转正,如果你不及格,就丢掉这个机会。我很是困惑,一个成年人回答这个问题,和小学生一样幼稚:如果我表现好,爸爸就给我……。
如果我努力学习,我会获得好成绩。为什么,因为考试就是学习过程的检验,这是一种自然的因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用不着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也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成绩好,你就能获得入党的机会。为什么,因为这是学校承诺的——这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逻辑。有时,奖励和惩罚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比如取消奖励,就经常被当作一种惩罚的手段。
柏拉图曾经把人的动机归结到两个: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把这种朴素的人模型假设赋予科学价值和教育实践。做实验时,他用奶酪引诱,用电击惩罚,最终使大白老鼠的行为定型。把两个没有必然联系的东西用承诺的形式(规章制度)强行联系起来,这是一种控制手段,目的就是想得到期待的行为。前提是,胡萝卜是想要的,大棒是极力回避的,一旦我们对胡萝卜的失去了兴趣,不再忌惮大棒,你就得构思新的强化手段了。用奖励刺激学习的动力,用惩戒威吓懒惰和欺骗,就是试图用手中的权利把人训练成趋利避害的温顺动物。它忽略了价值观的塑造,目的就是剥夺人的行动自主性,淡化道德敏感度,最终的结果是取悦于掌控权利的人。这是管理与控制,不是教育。
假设,承诺的奖励没有了,你是否还会努力学习?外部惩罚没有了,你是否还能诚信? 学习是为了什么?我们不愿意用诱饵和威胁教育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教育别人家的孩子?我们该如何做?
作弊,我们损失了什么
我们看看一个人作弊的心路历程。监狱和学校可能是监督最严密的地方了,到了社会和职业工作中,根本没有那么多监督者和摄像头。在种种诱惑面前,我们多数情况都处在隐蔽的地方。作弊了,人不知鬼不觉,只有自己知道。他不必去面对惩戒和舆论谴责,只需要面对自己就可以了。开始多多少少有点歉疚,可是一个人总不能在这种自我怀疑中过活。为了接纳自己,就必须赋予作弊行为某种正确性,这样才能原谅自己的一次过失。比如迫不得已、很多人都作弊等等。慢慢地“发现”,作弊好像无关乎什么人格好坏了。
学习过程中的懒惰导致被学业预警,懒惰可能与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关,只要本人有进取意愿,这种过错可以在别人的帮助下得以纠正。然而,作弊面临的真正后果是人格的贬损。一旦作弊了,即使没有人发现,你将不能再拍着胸膛说自己是一个诚实的人了。能力的缺失可以弥补,但道德一旦开始滑坡了很难刹车。所以,宁可被学业预警,也不能作弊。
如果想做个诚实的人,必须要完成两件事情。一是要回溯到过去,坦诚自己所犯下的错,在诚实的信仰面前忏悔,把自己视作一个不懂事,初学道理的孩子。二是要公开地改过自新,接受舆论的监督。简言之,先坦白,后承诺。所以,我觉得范冰冰还有的救,因为她还有道歉的机会,她愿意否定曾经的自己,并接受无处不在的监督。而更多的人,估计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我的建议是:说破无毒,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次互助小组来讲述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如果一直隐匿,那迟早要找到一个为自己辩护的理由的。一旦找到这个理由,就为下一次作弊做好了准备了。一个人不可能既诚信又不诚信,那人将变成一种荒谬的存在。图灵和柴可夫斯基最终没有原谅自己的行为,选择了自杀,而我们普通人要比这些执拗的天才灵活得多。
学习有它自身的价值
自己的孩子每天问这问那,在家里捣鼓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的问题。学习本来是一种原初的本能,遗憾的是后期的奖励和惩罚一点一点消解着与生俱来的乐趣。大学学习的价值本身就有乐趣,这种乐趣是不能受外部因素干扰的。一个人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能力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这种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励人持续地拾级而上。人始终处在自我效能的高峰体验中,这种学习无需毅力也会持续。所谓坚持,就是在为放弃做准备。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幸运让自己的天分和事业相遇。所以,大学的学习和考试还有另一些追求,比如责任、爱国、情谊和诚信。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当以促进价值观建立和道德认知为目的,而不是改变眼前的行为本身。
诚信本来就是的终点了,他本来就是人生追逐的一种目标,考试、升学、升职、报酬是实现诚信的手段。而我们在诚信教育中却颠倒过来,通过奖励和惩罚,把诚信折算成某种可以精确衡量的等价物。至此,诚信不再是美德,而是手段了。学习有它自身的价值,可以不依附于外部诱惑和惩罚而存在。过分的奖励和严厉的惩罚往往使我们忘记了学习的真实意义,学习过程中脑子里想的东西太多了,学习被异化了。
我的建议是,不宜过分宣传奖励,否则它就可能取代价值目标了。也不宜过分强调惩罚,因为靠回避也干不成个事儿。况且,极力回避的东西,不光在短期内而言无效,长期而言还会擦枪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