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时珍《濒湖脉学·代》说
2021-09-06 06:00·河间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
明·李时珍《濒湖脉学·代》说:“脉一息五至,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五十动而一息,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代》说:“大抵脉来一息五至,则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也,故五十动而不一止者,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
清·李延昰《脉诀汇辨·代脉》说:“大抵脉来一息五至,则肺心脾肝肾五脏之气皆足,故五十动而不一止者,合大衍之数,谓之平脉。”
金栋按:以脉学言之,大衍之数当为五十,此源于《易·系辞传》,妥否?
《易·系辞传上》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上序乃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本。
又,“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上序乃宋·朱熹《周易本义》本。
对“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解释如下:
1、魏·王弼《周易注》说:“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
2、唐·孔颖达《周易正义》说:“'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者,京房云:'五十者,谓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凡五十。其一不用者,天之生气,欲将以虚来实,故用四十九焉。’马季长云:'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北辰居位不动,其余四十九转运而用也。’荀爽云:'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凡有五十。乾初九潜龙勿用,故用四十九也。’郑康成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凡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也。’姚信、董遇云:'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者,其六以象六画之数,故减之而用四十九。’但五十之数,义有多家,各有其说,未知孰是。今案王弼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据王弼此说,其意皆与诸儒不同。”
3、宋·朱熹《周易本义》说:“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4、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说:“'衍’,即推算、演算。'五十’为满数,为大数,故称'大’;《周易》'广大悉备’,以大满之数推演广大悉备的《周易》为演算中之最大者,故又称'大衍’。古籍中有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学《易》’、'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非’等,可以推知五十之数为大满之数、天命之数。五十根蓍草而用四十九根,所不用的一根就是'《易》有太极’的'易’或曰'易道’;而下文'挂一’的'一’即'《易》有太极’的'太极’。”
5、刘大钧《周易概论》说:“用以进行占筮演算的蓍草数共是五十根,实际运算用四十九根。'衍’与'演’字古通用。古人用蓍草算卦,称为'衍算’,亦即'演算’。就像今天我们仍称小学生做数学题的本子叫'演草’一样。
“古人为什么要用五十根蓍草进行演算呢?自汉至今,众说不一。……《周易本义》释《系辞》这段文字时,朱熹说:'大衍之数五十,盖以河图中宫,天五乘地十而得之,至用以筮,则止用四十九,盖皆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
“以上诸说,对'大衍之数五十’的来源,作了种种不同的解释。在这些解说中,我们认为朱熹的说法较为得体。因为汉人将'五’当作生数之极,以'十’作为成数之极。汉人此说,必有所本。这'大衍之数五十’当初很可能是据生数'五’与成数'十’相乘而出。至于为什么在实际演算时,取出一根蓍草不用,只用四十九根呢?由上面的引文看,这是古人始终没有说清楚的问题。
“朱熹看到前人的解释都太牵强,便干脆说:'出于理势之自然,而非人之知力所能损益也。’——这就更难捉摸了!这个问题,可阙疑待考。”
6、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说:“大,指广大;衍,指演绎。数,指在占筮中用蓍草的根数来代表的数。这里介绍的是《周易》用五十根蓍草占筮成卦的方法,总的意思是说,广为演绎的占筮之数是用五十根蓍草来表示。这个很奇怪,大衍之数为什么不是前面的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呢?在这一点上,自古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五十’是搞错了,应该是'五十五’,后面肯定漏掉了一个'五’;一派认为就是'五十’。后面有'其用四十九’的说法,'五十五’的一派认为,从五十五到四十九,差六,这个'六’就是抽出了一个卦,这个卦应该是乾卦;'五十’的一派认为,就差一,主张抽出的这个'一’就是太极。究竟谁对?不知道,都有道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