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琐屑

读书人或懒于流年琐屑,却勤于写作翻阅,常常囚首垢面读诗书,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般自由状态的读书,着实令人艳羡。此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从自律来。
积书盈房,赏心只有两三枝,翻开尘封旧书,见往事如花放,不觉已是曙色熹微,晨光晻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灌园抱瓮,莳花种菜,何等自在自得。视角不同,结论大异,心情不同,观点悬殊,换一个角度则是甘于落后,不思进取,所谓仁见谓仁、智见谓智者也。任何努力,起初都会遇讽,任何执着,何必被人读懂,别人眼里不屑一顾,自己心中敝帚自珍。乐声与噪声,全在是否听懂;亮点与污点,全在不同眼光。异议者异动,读书人乃生活中的突兀歧出之人。何以沉陷书本,其中因有步伐一致的同行者,现实中则罕遇。若想走得快,独行,若想走得远,伴行,若想走得又快又远,找个步伐一致的同行者。
人生无法超脱的悲苦,正是这些不疼不痒、不好不坏的琐屑。置身琐屑,并非一无是处,在家充当管家角色,差使支配,显示地位,在单位充任办公室或后勤部主任职务,挥军布阵,体现价值,且能从中得到乐趣,得到好处。对于不感兴趣者而言,身陷其中,虽曰周遭皆亲朋,也如羁旅异乡,天涯独行。寒蝉树间,顿觉衣单,读书并不能使伤口止血止痛,为此,除了忍受,别无他法。这些琐屑桎梏心智,朝来暮去,千转百回,书中的只言片语或能推开一扇洞窗。而生活越是琐屑,越需书本调剂心绪,还需躲到其中逃避,而不至美好殆尽,心若死寂。正如越是战乱,尤其兵临城下时,越是夜夜笙歌,霓裳羽衣,更有美酒如刀解断愁。承平多乐事,乱世乐事多。
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故言不必雅驯,文不必高深,达人所能达即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者,过于枯燥;解构世相、讽喻世情者,方有共鸣。未尝离事而言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心智未及,还是泥古不化?但这些身边的琐屑,如同一面犀利的镜子,映照出了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模式与通病。以生存的名义,学会世故与冷漠,鉴貌辨色,先意承旨,通权达变,明哲保身,接受并践行着潜规则。书中所怅,伤心最是中原事,此与身边的琐屑本无直接关联。
虽如此,含英咀华,吐词为经,饱读诗书又经历时光后,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气望。脸上自信昂然,皆因心底的善良业已生根。天有日光,人有工夫,书既可改变人,人便可改变世界,历史中满满属于未来的成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