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有助记忆
心有所向,各奔他方,秀才谈书,屠夫谈猪,在自己的关注领域,越辩越明,越理越清,记忆大致是个加速过程。虽说充满未知才精彩,博观约取,温故出新,知识间的相似性,使之产生复杂关联,从而更易牢记。
价值背后有付出,不存在不会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不敢做。樵夫与羊倌聊天,羊已吃饱,柴没砍到,无效社交,实在陪不起。支撑一个人走完漫长一生者,惟有喜爱与学而无用、擅长与心甘情愿,胡应麟说:“于他无所嗜,所嗜独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杂食般阅读,未必有书单,心里却有数,专注一念,也不会挤不出时间。而炫耀书单者,读书未必多。日图三餐,无肉不欢;夜图一宿,无书不眠。手不释卷而旁骛其他,千字一同而波澜不惊,不走心的努力,都是在敷衍自己。也知道读书的重要,却在浅层次徘徊,但有经典,难以深入,鉴赏也需能力。
开窗纳阳,心情为之畅,诗风明媚,源自心胸敞亮。对自己有要求之人,总不会太过放纵,常智不离人见,惟有坚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后,马拉松式阅读,伴随一生。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媒介将知识传递,人类通过阅读,可获取第三记忆,并由一代传至另一代。从朗读到默读,从泛读到精读,煮雪烹茶,润物潜心,从公开阅读到私下阅读,蟹宜独食,不宜搭配。“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万人如海一身藏,身未小而心胸阔,无忧无惧,哼歌走路,那是读书后自我沉淀、自我欣慰的感觉。高调是一种活法,低调也是,高调者盘桓于他人世界,低调则生活在自己的内心。
此间少年,经不住似水流年,柯内尔·菲利波维奇的一首诗写道:“有人向上帝要求荣誉,有人要求金钱,但我要求免除老年。”饭吃八分饱,两分留给药,年老对记忆的损耗,显而易见。灵魂不灭,记忆有失,若不备忘,转身即逝,对人忘脸症,对事话到嘴边说不出口。阅读成为消磨时光的一种体面方式时,还能慰藉心灵,叶芝的《当你老了》诗中有此情形:“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芒种芒种,过后落空,若非童子功所记,中年后都要交还,头皮屑般的一层雪,经不住“烤蒸”。较之纯粹无知,记而后忘,懊恼不已,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小舟从此逝,哪能找回来。有线索尚可查资料,无线索则无着落,时间模式是重复,记忆过程是忘却,记忆是一次脑洞中的相聚,忘却则是重归空白,迷失的已然迷失,相逢的未再相逢。作艺术,才情不够,作文章,储备无多,皆大忌。却心有不甘,以为勤能补人工记忆之拙,有道是只要还有不甘心,便未到尽头,然作艺或可衰年变法,作文未见老当益壮者也。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纯粹,记忆也是,首在摒除杂念。好记性何以好,还因留意。推理有助思考,思考有助记忆,思考本身就是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