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第十八辑)
榷文(第十八辑)
元宵节是我们团圆的日子,浓浓的亲情充溢在团圆中,这篇《爸爸在想我》且为佳节增添一些温情。这篇文章用平凡、普遍的事情传达出永恒的亲子情感,带给我们值得久久回味的审美感受,也启迪我们思考孕育千古的民族文化。读斯文,我们得以看到很容易忽视的亲情细节,我们得以看到很容易滑过的创作体悟。
爸爸在想我
文/赵轩
好一个周末放假的前夕,虽然冬送走了秋,让冷风在吹,但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跟着心中也明澈多了。一路小跑中,路边小河里路灯的倒影还对我眨着它们那调皮的眼睛。回到宿舍,我飞快的拨通妈妈的手机。
“妈,明天我们放假了。”我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激动,兴奋的说。
“知道了,我已经准备好......”
“妈,让我爸接,我想他了”没来及让妈妈说完,我继续嚷道。
“你爸呀!他忙着呢,他说这次还是不接你,他让我问你有事吗?”妈妈接着上面的话头说。
“哎呀,他都好几次没来接我了,以后我也不想他了。”我不高兴地大声说。
“你爸不接你,不代表不想你。放心吧,明天我去接你。快准备睡觉吧。”
“哼,工作总是比闺女重要!这家伙,肯定不想我。”挂了电话,我在心里小声嘀咕,一肚子的幽怨,心头又涌起了那件往事。
“爸,给我手机。”我一把抓起爸爸的手机,点开音乐,放肆的听起来。随着歌声,我还情不自禁的哼了起来。
“哎呀,好闺女,每天就知道听音乐,就不能好好想想怎么提高你的学习成绩呢?”在一旁工作的爸爸勉强忍受我的噪音,对我无奈地说道。
“你每天就知道关心我的成绩和你的工作,考虑一下我的感受好吗?”想到他平时对我毫不关心的样子,十分委屈,我不甘示弱、一脸不屑地说。
听了这句话,他沉默了,静静地工作,不再说话了。那时,我以为我赢了,他输了,他输到心里去了,他输的无言以对,无言以对嘛,就是事实喽。
“铃铃铃”晨起的铃声响了,我一骨碌坐起来,往窗外一看,天呐,窗外大雾弥漫。
“完了完了,大雾天,道路这么难走,妈妈开车还不行,我这次放假只能留校了。”我在心里复杂地想着。
很不情愿的挨过一上午,到中午,雾还没有一点要消散的意思,反而有点嚣张。这个周末假期泡汤了,我必须留校了。
“妈,这么大的雾,你车技不行啊,你就不用来了,女儿留校没有问题的,放心吧。”我强作镇定地说,话虽这么说,心里还是恼的,有那么一点儿委屈。
“闺女,你爸去了,他呀,假期看不到你不行,说放心不下你,一大早就走了,现在差不多也要到了。”妈妈的这番话,让我鼻子酸酸的......
窗外,雾蒙蒙一片,我心里一阵悸动,一片光明,原来我一直输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爸爸一直在想我。
【江一点评】
赵轩这篇《爸爸在想我》,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文中亲子之间的日常对话,既是以情动人,又不单单是以情动人。在写作中,我们习惯以情动人,因为我们想当然地认为能够以情动人的文章,其中的中心事件都是富有传奇色彩和特殊性的事件。我认为这样认知不见得好,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也没有太多的特殊性。相反,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它带有一种人生深刻的普遍性。作者这篇文章就是这样的,里面的事件与对话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雾天接孩子,因为妈妈车技不如爸爸,爸爸要去接孩子。看似是客观原因,路上不好走,同时也是主观原因,爸爸在想女儿,假期看不到女儿不行,心里放心不下女儿。文章到这里,已经达到了情感的高潮,也将一切的矛盾化解掉了。看到这里,我们会不由地心里一阵温暖、一阵欣慰。为什么呢,就在于这件事情对于作者而言是特殊的,但对于我们而言,又是普遍的,因为它触动了我们在亲子关系中的那颗心,或早或迟,或多或少,我们与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误会,而这个误会和误会的解除则是我们成长与成文的关键。当然,从写作手法上看,本文也是十分成熟的,抓住了题目辩证思维的特点,写爸爸想我要从爸爸不想我写作,准确地把握住文章构思的精华部分。文中又加入简洁精当的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进行烘托,同时回忆部分又进一步丰富了文章的层次与内容,很值得借鉴学习。最后,文章结尾简洁,“窗外,雾蒙蒙一片,我心里一阵悸动,一片光明,原来我一直输了,只是自己不知道,爸爸一直在想我。”却极富力度,照应了文章开头,又巧妙地深化主旨。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