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读城:张勋复辟前夕的周氏兄弟(上)|凤梨 ·早茶夜读612

612|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名著读城:张勋复辟前夕的周氏兄弟(上)

文/ 凤梨

80后,中学教师

从日记来看,周氏兄弟的1917年,是由离别开启的。

在北京当教育部科员的周树人1916年年底休假,回绍兴省亲,为母亲庆贺六十寿辰。在1917年1月3日这一天的日记里,周树人写道:“夜雇舟向西兴,至柯桥大风,泊良久。”而他的弟弟周作人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晚共饮酒。八时,大哥往北京去。”

1917鲁迅返京路线:绍兴-柯桥-西兴-上海-北京。船+火车用时4天

01

找工作

鲁迅这趟返京是带着给弟弟找工作的使命的……他的弟弟周作人留日归国后先在杭州做教育司视学,办公环境不佳,挨着小便桶,饱受蚊虫叮咬,还疑似得了疟疾,虽然算是闲差,但干了一个月左右就告假回家。

回家以后绍兴县教育会推举周作人当会长,同时周作人还在浙江省立第五中学当英语老师。从聘书来看,周作人每周的课时量是十四小时,工资每月五十元,后来涨到一周十八小时,工资每月六十八元,除灯油茶水以外,其余费用自理。每周十八小时的课什么概念呢?我也在中学混了四年饭吃,带两个班,即便初三毕业班,算上早读、午读、晚补,满满当当的,一周也不过十八课时。周作人当中学老师的这点工资与后来在北大比当然不算高,不过好在除此之外周作人那份绍兴县教育会长的闲差,每月有五十元的津贴。

周作人在这会长任上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最霸气的一项就是审核过学校的教材。跟现在国家统编教材不一样,那个时候选用教材的权限在各学校手中,市面上无论商务印书馆还是中华书局出版的教材,只要学校觉得合用就可以使用。不过据周作人回忆,有一年他们教育会莫名其妙增加了审核教材的任务,结果国文一科中华书局中选。大家都知道教材虽然单册利润不高,但因为用户数量庞大,所以是出版社争抢的肥肉(而今人教社是出版社里福利最好的单位不是白说的)。但这里又确实没有黑幕,所以可以想象知道结果后商务的气急败坏与无可奈何。

会长也好,中学老师也罢,对周作人来说都志不在此,他真正感兴趣的还是文学研究、创作与翻译。所以本职的日常工作也就敷衍敷衍,真正上心的是文章发表。

周作人先是把鲁迅用文言写的一篇小说加上了题目《怀旧》,寄到《小说月报》。那时候的《小说月报》没有经历后来的改革,还是一本通俗文艺刊物,结果不仅被刊用了,而且用在当年第一期第一卷卷头,可见编辑恽铁樵的赏识。虽然稿费只给了五块钱,但周作人也很受鼓舞,又把自己在东京时候翻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小说《炭画》寄了过去,然而这次却被批评翻译语言太生涩古坳,惨遭退稿。我们知道《小说月报》是商务印书馆的刊物,他们没有收周作人的稿子,周作人就把稿子又投给了他们的竞争对手中华书局的刊物——《中华小说界》,这次不仅有译作《炭画》,而且还附带了一篇新写成的谈童话的文章《童话略论》。为了增加发表机率,还特意附言说不要稿费,如果被刊用了,只需要寄来一年的《中华小说界》的刊物就行。这刊物订阅的话大概价值一块钱,基本就等于白送稿子求发表。但结果白送也没发表成,最后还是把稿子寄给在北京的大哥周树人,才得以在北京的文明书局出版,虽然纸也不好,墨也不好,版税也不高,甚至最后也没拿到钱,但好歹算是出了书。

周作人是弟弟,心思没有作为长子的周树人那么重,但在家乡县城的难以施展拳脚,却与哥哥有着共同的体验。这次周树人回乡省亲之后就在北京着手为周作人找工作,或许也是因为回乡这几天兄弟俩聊起天又说起了这些事。

02

过年

哥哥周树人1月3日从绍兴出发返京,7日抵京,再过十几天,到了月底22日就是旧历除夕,北京这边叫大年三十儿。弟弟周作人这个年过得很有绍兴味,除夕当天下午还下了雪,家里祀神、祭祖、分岁(守岁)。那日具体的场面难以考证,鲁迅小说《祝福》里的描写或许有助于我们想象: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 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 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绍兴为游客复原的“祝福”仪式

大年初一这天,周作人下午和朋友喝茶,买花炮,赌牌并且输了钱(博,不知道是怎样的玩儿法),晚上放烟花。初二这天上午地震,收到哥哥从北京寄来的报刊,其中有《青年杂志》十本,是陈独秀办的《新青年》的前身,周作人在日记中评价为“多可读”。当天周作人赌牌(博)到晚上,这回赢了钱。

周树人那边孤身北漂,这年过得就没那么有滋味了,除夕这天日记里写得挺让人心疼:

旧历除夕也,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

周树人帮弟弟向蔡元培求职,一方面固然是周作人的想法,但另一方面周树人自己或许也希望弟弟能一同北上闯荡。周作人北上求一个像哥哥似的科员的职位,动念已经很久了,而且1914年也曾经有过到北京教英文的机会,但是被哥哥周树人回绝了,这一次再动念,或许是周树人以及周氏兄弟的浙江同乡,留日同学朱希祖、许寿裳一类朋友也觉得时机成熟了,毕竟1916年蔡元培到了北大,要改革求新风气一变了。

过完年,周作人北上的事基本敲定,蔡元培原本就对周作人印象不错,想请周作人来北大教语言学和美学,在得到蔡元培来信首肯后,哥哥周树人随即给周作人写信并汇了来京的路费。周树人在信里让周作人带上“言语学美学书籍”,但周作人觉得自己教不了,想推辞,周树人收到回信后把周作人的原话转发给了蔡元培:此二学均非所能,略无心得,实不足以教人,若勉强敷说,反有辱殷殷之意。这封耿直boy的信现在还可以在《鲁迅全集·书信卷》中读到。

就在周作人敲定北上事宜的时候,还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发生了。周氏兄弟有一个叔祖叫周椒生,2月21日去世了。周树人、周作人这兄弟俩名字这么相近,读前面几段文字两个人频繁交替出现的时候,八成也会让你眼晕。这谁起的名字呢?就是这位叔祖周椒生给这哥俩改的名字。周椒生作过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监督,当初周树人决定放弃科举进新式学堂的时候,这位叔祖帮过忙,而且为他改了名字。周树人本来叫周樟寿,这位椒生公以“百年树人”之意建议他改用周树人的名字报考,毕竟周家是绍兴读书世家,子弟进学堂当兵不算光彩事。到了周作人走哥哥的老路,这位叔祖同样给改了名字。周作人本来叫周遐寿,这位叔祖引《诗经》典故““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为他改名周作人。也不知道这位叔祖是不是当初就瞅准了这兄弟俩陆续都得出来混,名字改得这么工整也是高手了。

虽然周作人内心深处对这位道学家人设的叔祖并不特别崇敬,但1917年撰写的这两幅挽联却也情真意切:

上联数十年鞠养劬劳,真是恩并昊天,至今饱良暖衣,固无弗尽由慈荫
下联:廿余日淹留床篑,遽尔痛兴风木,并此啜粟饮水,亦不容长报春晖
 
上联:白门随侍,曾几何时?忆当年帷后读书,窃听言笑犹在耳
下联:玄室永潜,遂不复返!对此日堂前设奠,追怀謦欬亦伤神

叔祖周椒生的死对周作人而言,很有象征意味,但1917年2月23日的周作人还不知道,他人生中的南京时期就此翻篇儿了,此后北上将和哥哥周树人携手开创的是一个新时代、新天地。

03

上班

周作人北上的路线和周树人不太一样,但最终都要从上海坐火车往北京。当时上海到北京的铁路分作三段,周作人一路需要先从上海北站乘车到南京下关,这段是沪宁铁路;到了下关过长江,从浦口到天津,这段是津浦铁路;最后天津到北京就是京奉铁路的最后一段。

1911年全国铁路网示意图,可见周作人乘车路线:

上海-南京,浦口-天津,天津-北京

周作人到北京出正阳门东车站

今天被“镜像改建”后的正阳门车站,已成为中国铁道博物馆

周作人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4月1日晚上八点,坐人力车到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兄弟相聚可以想象心情还是很激动的,而且弟弟还给哥哥带了好多书,都是路过上海时候买的。哥哥周树人这天日记里写道:

夜二弟自越至,……翻书谈说至夜分方睡。

而弟弟周作人则在日记里记得更详细:

至四时睡。

第二天上午十点起床,这一天哥哥周树人跟单位请了假,陪弟弟到西单的镒昌搓了一顿。这是家番菜馆,也就是西餐馆,因为离鲁迅单位很近,所以经常光顾。

周作人来北京主要是找工作的,所以在和哥哥痛快逛琉璃厂之前,理当先去拜会蔡元培先生。所以周作人在到京第三天,雇了人力车到沙滩马神庙公主府,也就是当时的北京大学校址。上次阅读邻居走沈从文之路的时候的起点,景山东边沙滩后街进去,成都驻京办对面那一大片地方,这是当时的北京大学拜访蔡元培,那个时候红楼还在建,北京大学主校区就是这里。现在是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址,不对外开放,从旁边小区绕过去可以拍到一点老建筑。

周作人一看蔡校长不在学校,就打算接着坐人力车到他东城遂安伯胡同,但因为周作人带着绍兴腔的蓝青官话(蹩脚普通话),车夫听成了四根柏胡同,再加上周作人初到北京部分东西南北,朝着西边一通指,车夫一猛子就扎到了西城,周作人下车一看,这哪儿跟哪儿啊,日记里记叫“微觉昏眩”,这一天就算耽误了,只好打道回府,一路又扎回绍兴会馆。这一天,东城、西城、宣武倒是画了个大三角,跑了半个北京城。

18公里,现在开车的话不停歇也得1个小时
坐人力车跑这一圈也够一受

到了第二天周作人又坐车到东城遂安伯胡同找蔡元培,结果还是没碰上,这回倒是没再四九城地乱跑,径直回了绍兴会馆,等回来的时候发现蔡元培给他留了信,约定第二天上午上午十点来访。于是转过天终于见到了蔡元培,然而工作的事却犹豫起来了,究竟是蔡元培失信于人,还是周作人年少轻狂?已经过了九点半了,再不把稿子交给水哥今天就要开天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今晚二条

任剑涛:台北、香港、广州、北京四地淘书记行

沉浸书中,忘记烦恼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为什么中国人没那么反感封城?|钱不好赚的时候,你卖过尿吗?| 当沦陷成为日常生活……| 当你在讨论一个城市时,你的参照物是什么呢?| 自由,野蛮又文明,这就是临安| 南宋的临安:地球上唯一人口过百万的城市| 车如流水货隆隆,谁人不动容?| 焦虑、规劝与分裂:临安一面 | 穿越回去,会吃得精致,拉得卫生吗?| 从蒙元入侵前夜的两个小人物说起 |如何在危机下安顿身心 | 宋代社会变化的根子源于“杯酒释兵权”?| 蒙元入侵前夜的王惟庸日常生活| 从“浪漫天涯”到“彩云之南” |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沦陷区日常生活点滴| 从蒙元入侵前夜的杭州到1981年的北京|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

  • 绍兴——蔡元培故居

    蔡元培故居在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内,通过很多老照片让我们唤起对一代教育宗师的敬仰.    绍兴传统台门建筑,共三进. 主管中央研究院聘请的部分研究员 "九一八"后,主张抗日,与宋庆龄等 ...

  • 鲁迅与钱玄同的恩怨:昔日伯乐,因何决裂?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如果没有钱玄同,中国文学史上将没有鲁迅这个名字. 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二字是他 ...

  • (31)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090:鲁迅

    近百年书画名人印鉴090:鲁迅 文/潘飞翔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 ...

  • 鲁迅故居,周氏新台门——绍兴五日(2)

    ★旅游地点:浙江绍兴鲁迅故里之鲁迅故居 第二天吃完午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丽华去昨天没有赶上开放时间的鲁迅故居,这里有百草园,鲁迅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尽管多年前,我已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

  • 鲁迅三兄弟:书法差异,人生迥异

    奥森网络文男 2021-08-24 15:05 魏晋风骨有三曹,民国雅俗有三周.周作人与周建人在自己的领域也不输人.而都说字如其人,三兄弟的书法作品写得都不错,但从三人不一样的字中,人们依稀能够在这些 ...

  • 【新文化运动大师的夫人们,蔡元培最浪漫,...

    [新文化运动大师的夫人们,蔡元培最浪漫,胡适私德最差!只有"他"一生当中只有一位夫人!] 陈独秀比较惨,第一任妻子叫高晓岚,是包办的婚姻,生下三子一女: 陈独秀爱上了高晓岚的妹妹高 ...

  • 《徐志摩和鲁迅》

    <徐志摩和鲁迅> 文 | 黄瑞勇 这2位均是民国浙江文人中的顶级高手,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开创者之一.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徐志摩长自嘉兴海 ...

  • 28岁嫁给鲁迅的朱安,视许广平之子如己出,有大爱

    1906年,28岁的朱安与25岁的鲁迅(周树人)在绍兴结婚.朱安的家是绍兴当地的富商,鲁迅祖上为京官,但家道中落,仍属书香门第.他们的结合,看似是一段美好的姻缘,但却是朱安悲剧人生的开始. 在5年前, ...

  • 百年期刊 树人经典 |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期刊线上展览

    百年期刊   树人经典 绍兴鲁迅纪念馆馆藏期刊线上展览 前言 期刊,也称杂志,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是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1833年8月,德国汉学家郭实腊在广州创办了国内第 ...

  • 鲁迅与蔡元培丨两个绍兴人的交往史

    文丨张家康 "鉴湖越台名士乡",这是毛泽东<纪念鲁迅寿辰八十>中的诗句,说的是浙江绍兴多出名士.这是个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思想文化的厚重积淀,蕴育出一代又一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