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北京离宫别苑 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辉煌的记忆和国耻的见证。
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一位欧洲来的传教士看了西洋楼景区,感慨到:圆明园者,中国之凡尔赛宫。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一座宫苑园林与之媲美。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的主帅额尔金(Lord Elgin,1811—1863)当时决定焚毁圆明园,主因就是深切了解清朝皇帝珍爱圆明园之深,故要焚毁它使皇帝无比痛心,以摧毁其心志,为今后的外交提高威慑力。圆明园被毁,已不是爱新觉罗一家的事,而是一种近乎“国耻”的耻辱。
这张照片是英国摄影家费利斯比特,在1860年北京被攻陷前拍摄。
圆明园遗址在北京西北郊。一般所说的圆明园,还包括它的两个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万春园)在内,因此又称“圆明三园”。它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即“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积347公顷。
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总平面图
长春园(左)、绮春园(右)、圆明园(下左)
圆明园
圆明园(上)、绮春园(下)、长春园(右)
绮春园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是在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乾隆时期再度扩建,乾隆九年(1744)竣工。以后,又在园的东侧辟建长春园,在园的东南辟建绮春园,作为附园。乾隆三十七年全部完成,构成三位一体的园群。
圆明园全部由人工起造。造园匠师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掇山和理水的各种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作为造景的骨架。圆明三园之景都以水为主题,因水而成趣。利用泉眼、泉流开凿的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大水面如福海宽600多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200米左右;众多的小型水面宽40-50米,作为水景近观的小品。回环萦绕的河道又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并供荡舟和交通之用。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以及岛、屿、洲、堤分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1/3。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构成了山重水复、层叠多变的百余处园林空间。这些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色的缩影,又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风物的再现。
乾隆皇帝六次到江南游览名园胜景,凡是他所中意的景致都命画师摹绘下来作为建园的参考。因此,圆明园得以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地汲取江南园林的精华,成为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园。
圆明园内有类型多样的大量建筑物,虽然都呈院落的格局,但配置在那些山水地貌和树木花卉之中,就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格调各异的大小"景区"。这样的景区总共有150多处,主要的如“圆明园四十景”、“绮春园三十六景”,都由皇帝命名题署。园内的建筑物一部分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如宫殿、住宅、庙宇、戏院、藏书楼、陈列馆、店肆、山村、水居、船埠等,但大量的则是供游憩宴饮的园林建筑。除极少数的殿堂、庙宇之外,一般外观都很朴素雅致、少施彩绘,与园林的自然风貌十分谐调,但室内的装饰、装修、陈设极为富丽,以适应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
圆明园作为皇帝长期居住的地方,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因此,在紧接园的正门建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宫廷区,包括帝、后的寝宫、皇帝上朝的殿堂、大臣的朝房和政府各部门的值房,是北京皇城大内的缩影。
圆明园内的150多组建筑群都各具特色。有仿效江南山水名胜的,如福海沿岸摹拟杭州西湖十景,“坐石临流”仿自绍兴兰亭;有取古人诗画意境的,如“武陵春色”取材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表现神仙境界的,如“蓬岛瑶台”寓意神话中的东海三神山;有象征封建统治的,如九岛环列的后湖代表禹贡九州,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利用异树、名花、奇石作为造景主题的,如“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修竹等。这些主题突出、景观多样的景区,大多数作成“园中之园”,它们之间均以筑山或植物配置作障隔,又以曲折的河流和道路相联系,很自然地引导游人从一景走向另一景。园中有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独特布局形式,圆明园在这方面可算是典型佳例。
圆明园
圆明园四十景
正大光明
勤政亲贤
九洲清晏
长春仙馆
镂月开云
碧桐书院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万方安和
山高水长
鸿慈永祜
水木明瑟
廓然大公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北远山村
方壶胜境
蓬岛瑶台
澹泊宁静
接秀山房
平湖秋月
曲院风荷
洞天深处
茹古涵今
慈云普护
天然图画
月地云居
武陵春色
濂溪乐处
汇芳书院
日天琳宇
映水兰香
坐石临流
澡身浴德
涵虚朗鉴
别有洞天
夹镜鸣琴
鱼跃鸢飞
多稼如云
后人所做圆明园的复原图
绮春园
绮春园成园于乾隆时期,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早期名为“交辉园”。绮春园三十六景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岗组合而成,山岗穿插,水系回环,布局自由散漫。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30多处,都是嘉庆命的名。
鉴碧亭
长春园
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此地原为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较好的园林基础,两年后该园中西路诸景基本成型,1751年(乾隆十六年)正式设置管园总领。稍后又在西部增建茜园,北部建成西洋楼景区,并于1766年-1772年(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七年)间,集中增建了东路诸景。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瞻园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
“西洋楼”,是由当时以画师身份供职内廷的欧洲籍天主教传教士设计监造的一组欧式宫苑。六幢主要建筑物为巴洛克风格,但在细部装饰方面也运用许多中国建筑手法。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和绿地、小品则采取勒诺特尔式的庭园布局。这是在中国宫廷里首次成片建造外国建筑和庭园。
圆明园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一座最出色的行宫别苑,乾隆皇帝誉之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游豫之地无以逾此”,并且还通过传教士的信函、报告的介绍而蜚声欧洲,对18世纪欧洲自然风景园的发展曾产生一定的影响。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先是劫掠,继而放火烧毁这座旷世名园,只留下残壁断垣,衰草荒烟。
法国作家雨果关于圆明园的一封信(全文)
维克多·雨果
1861年,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在给他的朋友、参加过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巴雷特大尉的一封信中,严厉地谴责了英法联军在圆明园犯下的罪行,表达了这位文坛巨匠令人尊敬的正义感和坦荡襟怀。
致巴雷特大尉:
您很想知道我对军事远征中国一事的看法。既然您认为这次远征是一桩豪迈而又体面的事情,那就只好劳驾您对我的看法赋予一定的意义。在您看来,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联合舰队所进行的这次远征真是无上的荣耀,而且还是法兰西和英吉利共同分享的一次荣光,因此您很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次胜利是否有充分的认识。
既然您想听听我的意见,那我就来谈谈我的看法。
在地球上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个世界就叫做圆明园。奠定艺术的基础的是这样两种因素,即产生出欧洲艺术的理性与产生出东方艺术的想象。在以想象为主的艺术里,圆明园就相当于以理性为主的艺术中的帕特农神殿。
凡是人民——几乎是神奇的人民的想象所能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在圆明园身上得到体现。帕特农神殿是世上极为罕有的、独一无二的创造物,然而圆明园却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而且也只有根据想象才能拓制出这样的模型。
您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您尽可以用云石、玉石、青铜和陶瓷来创造您的想象;您尽可以用云松来作它的建筑材料;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拿最最珍贵的宝物,用华丽无比的名绸来装饰它;您可以借想象把它化为一座宫殿,一间闺房,一个城堡;您尽管去想象那里住的全是神仙,遍地都是宝;您尽管去想象这座建筑全是用油漆漆过的,上了珐琅的,镀金的,而且还是精雕镂刻出来的;您尽可以在想象中指令那些具有跟诗人一般想象能力的建筑师,把《一干零一夜》中的一千零一个梦表现出来;您也尽可以去想象四周全是花园,到处都有喷水的水池,天鹅,朱镂和孔雀。
总之一句话——您尽可以凭人类所具有的无限丰富和无可比拟的想象力,把它想象为是一座庙堂,一座宫殿——这样,这个神奇的世界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了。
为了创造它,需要整整两代人成年累月地进行劳动。这座庞大得跟一座城池一样的建筑物,是经过好几个世纪才建筑起来的。
这是为什么人建造的呢?是为世界的各族人民。因为创造这一切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
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个个都知道这座圆明园;伏尔泰就提到过它。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大剧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没有亲眼看见过它的人,那就尽管在想象中去想象它好了。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这里对它的描绘还是站在离它很远很远的地方,而且又是在一片神秘色彩的苍茫暮色中作出来的,它就宛如是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影影绰绰地呈现出来的亚洲文明的一个剪影。
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盗窃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然后彼此分赃。这一切所作所为,均出自额尔金之名。
这不禁使人想起帕特农神殿的事。他们把对待帕特农神殿的手法搬来对待圆明园,但是这一次做得更是干脆,更是彻底,一扫而光,不留一物。
即使把我国所有教堂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又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才双双手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我们,欧洲人,总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然而,文明却竟是这样对待“野蛮”的。
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不过,我要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抗议,而且我还要感谢您使我有机会提出我的抗议。绝对不能把统治者犯下的罪行跟受他们统治的人们的过错混为一谈。做强盗勾当的总是政府,至于各国的人民,则从来没有做过强盗。
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它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圆明园的这些美轮美奂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我暂且就这样证明:这次抢劫就是这两个掠夺者干的。
阁下,您现在总算知道了,我对这次军事远征中国的事情,是有充分的认识的。
圆明园的总设计师名叫雷金玉。雷金玉(1659—1729年),字良生,祖籍江西南康府建昌县(今永修县),乃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的第二代传人。创造了“烫样”的模型方法。
雷金玉
所谓烫样,就是立体模型,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产物,是为了给皇上御览而制造的。因为需要熨烫,所以称烫样。
烫样
“样式雷”,是对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中国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雷发达,雷金玉,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雷思起,雷廷昌等。
宫殿、皇陵、御苑等清代重要宫廷建筑和皇家工程,几乎都出自雷式家族。样式雷可是说是赣派建筑中的瑰宝级人物,在江右大地的山水毓秀,文化浸润中,兴盛五十余雷式世家族,为中国古建筑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
郎世宁:从传教士到宫廷画师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米兰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Giuseppe Castiglione),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并于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以传教士的身份离开欧洲来到东方,次年抵达澳门,起汉名郎世宁,继而北上京师,随即于康熙末期进入宫廷供职,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宫廷艺术家的生涯。郎世宁在清宫廷内为皇帝画了多幅表现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以及众多的人物肖像、走兽、花鸟画作品,还将欧洲的焦点透视画法介绍到中国,协助中国学者年希尧完成了叙述这一画法的著作《视学》,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1766年7月16日(清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郎世宁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圆明园铜版画》是清代郎世宁于1724年创作的纸本画,共20开。这组完全西式的铜版组画也成为清代宫廷建筑绘画全新技法的代表作。
铜版画(copper plate etching)是一种在金属版上用腐蚀液腐蚀或直接用针或刀刻制而成的一种版画。发源于欧洲。
从郎世宁的圆明园铜版画可以了解当年建造圆明园的设计与施工状况,并发现建筑的精细和宏伟。
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由西方传教士郎世宁、蒋友仁、王致诚等设计指导,中国匠师建造。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造园形式为“勒诺特”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恃。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