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南第一峰八分山藏着这些鲜为人知的秘密
八分山位于江夏城区西,与城区仅隔一条京广铁路。最高处为子午石,海拔仅有272.3米,却是武汉市长江以南最高的山峰。对于八分山而言,不仅仅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峰,其中还藏有许多世人所未知的秘密。
林间凉亭
八分山日出
八分山夕照
登山步道
白云洞
自西晋起,佛教便在此建有寺院,且香火不断。北魏和北周时期的大规模灭佛运动,八分山的寺院尽毁,僧众或被杀,或逃遁。唐贞观年间,骆禅师持锡杖游方至此,见山腰有泉,饮之甘冽,称之为飞锡泉,并在此复建道场。该泉屡获帝王封赐,至今仍水流淙淙,清澈见底,水质偏弱碱性,当地居民常常以桶装回家,烧茶饮用,壶底从无水垢。在该泉不远处,另有一眼泉水,两泉呈八字分流,故将此山命名为八分山。明代,山旁曾有八分湖和八分院。从武昌途经武泰闸注入长江的巡司河就发源于八分山,是为武昌的母亲河。
唐宋年间,八分山为华中最大的佛教圣地,有大小寺院108间。经考古发现,八分山寺院群遗址分布绵延至郑店街的云景山,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后来因火灾和战乱夹击,八分山寺院群落悉数被毁。江夏城区纸坊因佛教用造纸业而得名。在八分山顶,有一块子午石,曾经是清代省会朝山祈雨神石,历代寺院建筑工人通过此石头的阴影判断时间,因此被称为子午石,清嘉庆年间,湖广总督汪志伊亲至山上祈雨,并于子午石正面镌刻“八分山之神”,左边刻“子午石”。
八分山南,有武汉地区仅存的石窟寺,由天然溶洞组成,全长800米。洞中有泉水逶迤而过,清冽透明,冬暖夏凉。上世纪,考古人员在溶洞中发现一尊石佛,佛首无存,疑遭盗窃。洞中遍布石刻和钟乳石,前洞口顶端镌刻“白云洞”三字为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所书。实际上,白云洞是一个溶洞群,除白云洞外,还有七星潭洞、牛鼻子洞、黄道士洞、黑龙洞等,尚未开发利用。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人员从白云洞发掘出了大量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的遗迹,包括灰坑、动物遗骸和猛犸象牙,说明该溶洞群是早期人类居住的天然处所。
近几年来,随着八分山上山公路、休闲步道和观景台的修建,很多市民在此登山健身,休闲游玩,呼吸新鲜空气。若是晴天傍晚,更是有人蜂拥而至,在此欣赏八分落日,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山顶,不仅能将江夏城区和汤逊湖周边区域尽收眼底,而且还能够看见长江两岸的高层建筑。在八分山西麓,建有滑翔基地,此处也是观赏八分山夕照的绝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