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系列(74)—大战盘点1,决定大战胜负走向的几个点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安庆大战中的几个关键点,每个点都是有可能改变战争的胜负走向的,此仅为一家之言,欢迎共同探讨。

第一,关于双方的战略战术问题。从双方各自角度来看,我认为双方的战略都是没有问题的,其中曾国藩的战略是最为明确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死磕不放也要拿下安庆,围住困死,实现其多年前制定的通过长江中下游城市从而顺流进逼天京的战略,这也是他一贯坚持的。

而太平天国方面,就是要死保安庆,安庆的战略重要性,太平天国高层非常清楚,所以实施了围魏救赵计划,如果这个计划执行到位我认为这个方法也没问题,有些学者对于围魏救赵存在异议,认为花了大力气绕一圈也没有效果还不如直接集中兵力在安庆战场对攻解围,其实这是从事情的成败角度来看的,围魏救赵这个方法不见得不行,而且太平天国的诸多将领都喜欢用围魏救赵这一招,之前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如1855年石达开攻江西腹地救九江和武昌,1859年陈玉成攻扬州以救六合以及1860年李秀成攻杭州以调江南大营兵力分散等等,太平天国的高层多是半识字的农民,以他们的见识和深度以及过往的经验主义能想出的最佳解救方法也只有可能是这一招了。只不过这次救援安庆的围魏救赵空间距离跨度太大,效果难以立马体现。

还有的人认为应该在围魏救赵的基础上应该实施围点打援,实际上当时对战的双方无论太平军也好湘军也好,军事理论素养是远未达到此高度的,还未上升到通过打援来歼灭有生力量的认识,他们最多也只能做到阻援的程度,遑论打援?曾国藩也还在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呢。将围点打援发挥至极致的是我军革命战争时期,我们不能错时空的讨论古人该做到些什么。

第二,关于统一领导力的问题。安庆失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太平军没有统一领导,各自为战,最高领导人的政令执行力不足。其实这个问题在杨秀清时代是不存在的,杨有绝对的权威,他号令一出,莫敢不从,所以在第一次攻打江南江北大营时,秦日纲也好石达开也好,立马放下前线手头上的事回师天京参与调令。但洪秀全在管理,组织、奖惩以及统筹方面比杨秀清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形成不了政令统一,部下同心,奖惩也不公,赏罚无度,所以李秀成敢于公然抗命,拖拖拉拉,弃皖去浙,甚至陈玉成在西征武昌时也先在安庆周边浪费了3个月时间,这在杨秀清掌权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特别是诡异的祁门之围,说实话,凡是稍微有点统一部署统一作战,曾国藩有可能就在此交待了。洪秀全的掌控不足,导致太平天国后期各军事山头尾大不掉,洪后来大肆封王,也有不得已的缘故,用他的话讲就是要“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其实就是变相分化各大佬的实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