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青年》的整体装帧看其文化意蕴及追求

从《新青年》的整体装...追求.doc

yanpuyug分享于2014-02-20 10:50

文化与传媒?当代文坛?2009.6

谢明香

摘要: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书刊设计就是如何以科学的视觉传达手段进行有效的信

息传播.本

文以《新青年》为例,从其整体装帧设计阐释其独特的文化意蕴与追求.

关键词:《新青年》;装帧设计;封面插图;文化意蕴

般地,书刊的整体装帧设计,主要指封面设计,内文

设计及插图设计等,它包括封面的美化装饰及开本,插图, 版面,纸张,印刷等整体设计.着名装帧艺术史家邱陵先生 在《信息传递与书籍装帧》一文中指出:'人们对于书籍装 帧有很多误解,多数人以为装帧设计就是画封面,画插图, 这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后遗症',书籍装帧艺术'肩负着 作为必要的通道,传递科学,文化等等的信息'?.从传播 学的角度看,书刊设计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是以科学的 视觉传达手段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作为一个具有经典价 值的综合性月刊,《新青年》以其内容新颖丰厚,独特而前 卫成为引领时代的一代名刊.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 杂志的原刊名及变化后的刊名给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内涵? 《新青年》的封面插图及内文版式设计是怎样与杂志本身 的内容结合,构成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新青 年》的整体装帧设计来阐释《新青年》的独特文化意蕴及 追求.

1/10页

刊名:旗帜与号角

刊名设计是期刊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期刊 的旗帜,更是期刊的'灵魂'.不同的刊名往往昭示着不同 的立场观点,价值取向,也反映出不同的编辑理念与构思, 对于体现办刊宗旨,形成期刊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新青年》杂志在初创期的刊名是《青年杂志》,直截了 当表明刊物的读者定位是青年.主编陈独秀就是想通过这 个刊物启蒙'青年'的思想,以达到开启民智,启蒙救国,改 造国民性等目的.创刊号的《社告》云:'国势陵夷,道衰学 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 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明确提出其办刊宗旨与办刊方 针,刊名与编辑的总体构思,编辑方针和谐统一,且直陈目 标读者群——青年,希望他们能'放眼以观世界'.后因 上海青年会来信说《青年杂志》与他们创办的《上海青年》 (周报)同名,要求尽快更名,以避免犯冒名的错误.于是 大家经过商议,2卷1号杂志改名为《新青年》.改名后的 《新青年》更突出了'弃旧迎新'的革新与创造精神,名实相 符,相得益彰,从刊名足见其生机与活力.

封面插图:'火种'与'煮自己的肉'

《新青年》装帧简洁而朴素,端庄而雅致,内容与形式 统一,封面与插图协调,相得益彰.从《新青年》各号各卷的 设计来看,整体装帧风格并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号不同卷 的封面中却有很多细节变化.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新 青年》杂志传达出的独特文化内涵及意蕴.

,杂志封面风格一致,上半部分 在第1卷第1—6号上

为一方框,框中为一排黑头发的中国青年学生坐在桌旁,似 乎在聆听着交流着什么.方框正上方是法文'LAJEU- NESSE'.正中央是绿色圆框图案,框中为人物头像.中间 靠右侧是竖排红色新型美术字体的刊名'青年杂志',对应

2/10页

的左侧是竖排第几卷第几号.封面最底端是'上海群益书 社印行'.另外,封面上还有一些小的装饰,如音乐五线谱, 公鸡图标及出版时间等.整体看,封面以红,绿,黑三色为 主要色彩,整个封面典雅庄重,清新大方,既体现了设计者 的艺术构思,也表现出刊物的思想内涵.

《新青年》在封面内容及设计艺术上,非常重视与刊物 内容的密切配合.如法文'LAJEUNESSE',就是'青年'的 意思.在陈独秀看来,中国的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 中国缺乏像西欧那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思想革命. 陈独秀希望中国也能像欧洲一样来一次如文艺复兴式的启 蒙运动.法文的运用,正是陈独秀的文化追求的一个显在 表现.

创刊号上,第一篇论文是陈独秀的《法兰西人与近世文 明》,表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知识分子向往的是法国启 蒙运动,希望向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也印 证着《新青年》的办刊宗旨与文化追求.该号的封面正中 是英国钢铁企业家,'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的典型安德鲁? 从《新青年》的整体装帧看其文化意蕴及追求

卡内基的头像.陈独秀这样做的意图是希望青年要有卡内 基那样为实现自己理想而艰苦奋斗之精神.这一号中还刊 载了卡内基的传记,让读者对卡内基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第1卷第2至6号,《新青年》的封面人物肖像依次 是:屠格涅夫,王尔德,托尔斯泰,佛兰克林和谭根等西方人 物头像.屠格涅夫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大都是 揭露农奴制度的残暴.《新青年》第1卷1至4号连载其 《春潮》,第5号至第2卷第2号连载其《初恋》.王尔德是 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戏剧家,诗人.他创作的一系列剧

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有深刻的认识.《新青年》第1卷第2,3,4,6号,第2卷第2号都连载了其剧本《意中人》,

3/10页

成为《新青年》创刊之初刊载翻译文本篇幅最多的作家.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 出的作家之一.《新青年》第1卷第2号刊载了《托尔斯泰 之逃亡》,记述了这位文学巨匠晚年企图摆脱贵族特权,执 意放弃私有财产,最后弃家出走病逝于车站的生活历程. 佛兰克林是美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科学家,社会活动 家.《新青年》第1卷5号刊载了《佛兰克林自传》,赞赏佛 兰克林自强不息勇猛进取的精神.谭根作为中国航空业的 先驱,《新青年》第1卷第6号刊载《大飞行家谭根》,极力 赞赏并推崇谭根的爱国思想.

整个第1卷的封面人物像,可以看出编者的目的就是 希望用醒目的封面宣传配合内文的推介,去感受人物自强 不息,勇猛精进的精神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怀疑批判精神. 封面与内文相得益彰,构成了《新青年》的一种独特的文化 韵味.该卷封面的图案相较于其他卷而言更为丰富,如公 鸡,乐谱等,'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热情冲动的热闹情绪风 尚,使得刊物封面醒目美观,概括力强,形式丰富显得颇有 新意和美感'(邑).

从第2卷l号开始,《新青年》杂志正式改名,封面有了 新的变化:没有了青年学生照片及名人头像图,刊名用醒目 的红色美术字体置放在封面上方,将法文'LAJEUNESSE'

放在刊名对应下方.从这一期开始,出现了另一行醒目的 大字——陈独秀先生主撰,并用盾牌形线条框竖排杂志要 目且置于正中央.下端横排红色的几卷几号,与上端的'陈 独秀先生主撰'字体相对应.最下端是'上海群益书社印 行'黑色隶书字体.整个封面以红与黑构成封面主色调. 从封面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 对杂志的主导权,特别是'主撰'表明陈独秀对杂志所付出 的心力.同时,将杂志的内容以'要目'的形式放在封面起

4/10页

着广而告之吸引读者的作用.从以前单纯地希望引入传播 西方文化到试图改造国民思想,逐渐形成刊物自己的特色. 到了第3卷,刊名,'陈独秀先生主撰',第几卷第几号 字的颜色改为绿色,其他改为深棕色.在3卷1号的封二 页宣传介绍前两卷时,特~J)jJjn上了一排文字:'大名家数十 名执笔',以此作为宣传《新青年》作者的品牌影响力. 从第4卷开始,封面内容除了字体稍变,封面颜色全部 改为黑色外,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陈独秀先生主撰'几个大 字消失了.《新青年》杂志改为同仁刊物,该卷1—6号分别 由胡适,钱玄同,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轮流主编.集各 家的智慧,《新青年》进入了发展的辉煌时期.

到第7卷1号,《新青年》封面又有了新的变化:画面中 改为黑色井字形方框,'新青年'三字竖排,框线右边是几 卷几号,左边为'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整个画面简约明晰. 此后的封面都与第7卷I号相同,只是更换色彩.

在7卷6号封面上,《新青年》一改封面上一贯的两个 醒目样式,仅保留了'新闻纸类'字样,'上海群益书社印 行'字样不见了.紧接着,从第8卷1号,封面中间构图变 成了一个圆形地球,中间是两只紧握的手,上端为横排的 '新青年'三个仿宋体大字,下端为几卷几号,整个封面色 调为墨蓝色,更显简洁.封面上'上海群益书社印行'被 '上海新青年社印行'取代.据说是由于当时《新青年》加 量不加价的做法,陈独秀与群益书社经理陈芝寿发生了激 烈的冲突,'无法调停,终于决裂'.这个冲突或许仅是一 个表象,真正的原因是陈独秀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的冲突. 《新青年》8卷I号的首篇便是陈独秀的《谈政治》,并首次 公开批评胡适等人'不谈政治',表明陈独秀与胡适不同的 '政治取向'与'文化诉求'.由此开始了陈独秀的'政治之 旅','俄罗斯研究专号'由此应运而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