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画论中老是出现“意在笔先”这个名词,一边想一边画不行吗?
【摘要】:熟悉和了解古代画论画史的朋友来说,他们都经常遇到“意在笔先”这个名词,但很多人并不是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根本不会考虑太多,拿起毛笔就在纸上涂抹,一边想一边画,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其实古人强调“意在笔先”是有他们内在的底层逻辑的,只不过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奥妙罢了。本文针对此问题作一简要的剖析和探讨,希望能让正在学习山水画的人士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山水画;意在笔先;意在笔后;临摹;创作;
蓝瑛《仿古山水册》十二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01
一、古人强调的“意在笔先”其目的何在?到底有何深刻含义?包括哪些内容?
古人强调的“意在笔先”,其背后隐藏着创作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其中的“意”,包括“画面丘壑整体布局”、“心中意象酝酿”、“画面风格”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古人强调的“意在笔先”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正式创作是能一气呵成,达到写心畅神的终极目的。
只有在创作前,把要创作的物象或所要表达的绘画理念酝酿成熟,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的时候,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这种感悟通过笔墨畅快淋漓的挥写出来。才可以达到一气贯注,点画振动的艺术效果。
蓝瑛《仿古山水册》十二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02
所谓的“画面丘壑整体布局”,是指在作画前,就要考虑好山石林木的安排,哪些地方画山石,画什么样子的山石,用哪种皴法?林木又是如何选取的,以哪种林木为主,是画松树呢?还是梧桐树?点景人物和道路桥梁又该如何掩映穿插?
所谓的“心中意象”,一般是指画家骨子里的东西,是通过平日的阅读和经历慢慢形成的。其中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也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或者自己的绘画追求等。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胸中丘壑”,“胸有成竹”,胸中的竹子与自然界所看到的竹子是两码事,胸中之竹,是经过取舍、归纳、抽象之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不过是生活当中的竹子的一种投影而已。
与此同时,还得思考“画面风格”对自己的绘画理念有无冲突,是不是一致?前后该如何保持一致性,是以简笔山水为主还是以繁密厚重取胜?等等这些,都要在正式动笔之前,考虑好,千万不要急急忙忙就开始创作。
蓝瑛《仿古山水册》十二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03
当代许多画家,对“意在笔先”重视得不够,他们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这种方式其实也不是不行,而是容易把画面弄坏。因为山水画落笔成形,怎样就怎样,不能修改,西方绘画可以反复抹掉重来,山水画不行,落笔无悔。他们如果暂时思路不够畅通,没有了创作灵感,就会中途停止下来,把画到一般的山水画暂且放到一边,就会干别的事情去了。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最好还是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的把整幅作品完成后再去干别的事情,这样比较好,这样才可以达到气韵贯通,前后连贯的效果。
蓝瑛《仿古山水册》十二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04
二、结语。
总而言之,古人强调的“意在笔先”,其背后有隐藏着许多为人不知的底层逻辑。其中最关键的是写心畅神,达到创作时的一气呵成、前后贯通的目的。如果在作画之前,先立意,有了好的构思之后再动笔,那么画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会神速,不会卡壳。如果不先立意而冒然落笔,就会胸无主见,心手背离,这样怎么能画出气韵生动的山水画来。因此,要想创作好一幅满意的山水画,就得在“意在笔先”上面多花些心思,这对你今后的创作是有极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