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肇伦先生谈试力
林肇伦先生谈试力
王老说试力是意拳训练程序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
试力是个过程,其目的是摸索,研究放人、打人、控制人,重点在于探索动作内涵,试力深层次的攻防意义。
发力、试力是不可复制的,每做一次都不一样。
今年做和明年做不一样。对手来势不一样,做的也不一样,这也是王老反对固定招法的原因。
每做一次不是简单重复,是探索前一次的不足。
所谓“拳打万遍自然熟”,只是入门阶段的要求,以后则要观察、对比、揣摩老师和别人的做法,不断完善自己。
试力是需要细雕慢琢的,越慢越好,最慢就是站桩。所谓“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
此法非王老独创,王老是一个倡导者,更是一个集大成者。
练是从慢到快,而从意拳研究角度来说,则是从快到慢,从电光火石的发力瞬间,还原到最起始的动作状态,如同利用现代手段的回放、慢影、定格,系统而科学。王老在八十年前即已开始的训练方法,是何等的伟大而超前。
意拳练的不仅是打人,而更重要的是智慧的提升。
正如宗教是一个寻求智慧的过程。它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意拳对于民族文化,也是一个借助、充实、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借助精神和意念,长期以智慧修炼,其非无意识而是下意识;所谓“拳拳服膺”在心。达至随心所欲,则是智慧的体现。
放松是发力的基础。
所谓养生与技击的区别,在“舒适得力”四字的颠倒互用。
舒适为通达连通,得力在合理、平衡,有一触即发的状态。
形体调整养生不苛刻,但技击严格。如身体无恙,应尽快进入得力状态。
试力、摩擦步(腿部试力)是意拳独创。
姚师云:在不违背原则原理的情况下,什么都可以做。意拳训练就是在王老拳学思想指导下的站桩、试力、走步等七步功法。何谓意拳的原则原理:即是发掘人体的本能潜力,反对一招一式的拘泥招法。
站桩可以摹仿,试力不可摹仿。有上肢试力,下肢试力,整体试力,活步试力。
各门各派中最精华的部分,皆可在意拳中体现出来,它是调动人体先天的潜能,通过特有的训练方法,找回进化过程中丢失的生命能力和运动能力。
什么是意拳?
目前意拳界表现得五花八门,莫衷一是。如果意拳就是如现在我们见到的这个样子,四十多年前可能就不会练了。真实意拳如王芗斋当年所表现出来的:一触即发,连续爆炸,“周身无点不弹簧”,如同电击一般(欧洲拳击冠军英格语)。
而以一拳一脚的招法训练,则显然和意拳的原则原理相去甚远。因此如果不了解研究王芗斋,就无法清楚的把握意拳的主脉,那么什么是意拳主脉呢,拳界有云:“意拳就是王芗斋,王芗斋就是意拳。”
明末清初,是中国武术发展的一个转折和高峰,此时出现了新的拳种:太极、形意,以及后来的八卦,其理论完备,有道可教,有法可循,注重实效,因此很快就成为当时的优秀拳种。然也有失于片面不足。
如形意的三体式,讲究三星、三尖、三合(内外三合)、三圆等,有其具体要求,但技术线条显得较粗,在细节上把握不够准确,也有失之“片面之力”之嫌。
王老集各家所长,将各家的不传之功总结,提炼,融合,采取“弃者弃,立者立”,提纲携领,具体而微,形成完整训练体系,这就是意拳独特的七步基本功法。
七步功法又有多个层次,每一层次皆成一个系统、体系。不必站桩站到很上乘层次了才能练试力。实际站到一定程度即可直接进入到相应层次的试力、走步等功法。
站桩,尤其是试力,不是摆个姿势去傻站、憨练,这是一个系统的研究、摸索的体认过程。
试力原则是怎么好用怎么练,练的是:
1、 整劲,即听使唤,灵活的均整之力;
2、强化主要点(几个重大关节),输入重要的概念:“二争力”,这是要使所有的劲力都不失之片面的前提。
意拳强调“帅”的作用,即头部,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腰、胯、腿,各大关节是将军,肌肉、毛发是士兵。如同训练有素的军队,排出的阵法前后左右都照顾得到,齐整划一,听从指挥。
意拳的力可蓄、可发、可变,每个大的关节皆应形成六面力相互照应,这时才有资格和能力再谈混元力。
“争力”的作用是:
1、维持自我平衡,
2、增大武术功力,
3、增强浑圆爆发力,
劲力的一个主要来源来自腰胯部位,有“前膝后胯相争相合”,以及所谓“胯部闹鬼”等说法,掖胯是发力的重要要求,多练习伏虎桩可以强化掖胯状态,加强腰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