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时全身抖动是怎么回事?
站桩时腿抖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现象我在早期站桩的时候 也遇到过。那个时候,刚刚接触站桩,这个,可能就是初识的乐趣,有点困难,有点好奇,其中又充满乐趣。腿抖是其中之一。一开始的时候,腿抖也是最为明显的,每次抖动起来,像安了一个电动马达,一直抖,抖的时候,没有立马结束。继续站,抖动消失,抖动往往伴随着出汗。
因为期间出现了很多调理反应,而且大汗淋漓之后是浑身的轻松舒爽,就像是卸掉了很多包袱一样,一身轻松。这个也是站桩所直接带来的直接效果,即使不谈修心,当看到身体的变化,也会心生信任与信心。拍打也是如此,真正体会了,会有客观体会,比言语本身更有说服力。
站桩过程为什么会有腿抖的现象出现呢?有三方面可以参考:
1、没有放松下来
站桩是放松的过程,身体没有放松下来,身体紧张状态,就容易造成腿部酸困, 出现腿抖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适当 进行调整,放松姿势,自然呼吸,循序渐进。
2、腿部肌筋僵硬
初始站桩时,腿部的肌筋组织还没有松开,是紧的,可能会出现腿抖现象。随着站桩的不断的深入,腿部肌肉越来越适应,越来越放松,腿抖的现象便会消失。第一点跟第二点类同。
3、腿部受寒
站桩过程是放松的过程,当大脑放松后,身体自我调节功能启动,将会对身体进行相应的清理修复。因为腿部微循环不通畅,有过受寒现象。所以也会出现腿抖的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站桩调理反应。可以继续站桩,将腿部寒气排出体外,另外可以利用拍打的方法,将腿部或是脚底进行拍打疏通。或者最直接的方法,可以进行跺脚,利用跺脚过程 脚底与大地产生的反作用力,将体内的寒气 排出体外。打通 腿部气血微循环,相互结合,效果会更好些。
这是站桩过程中出现腿抖的三点总结,以作参考。更多来说是初学阶段经络不通,下盘不稳所至,等后面有基础后就会消失,毕竟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生生不息之动!
刚开始练习站桩,身体会出现颤抖的现象,这是气血带动身体发生抖动。人体内本来就有一股阳气,还有一股后天带来的一些阴气,当阴气比阳气盛很多的时候,这阴阳二气暂时是蛰伏不动的。
这好比一个好人和一个坏人相处,坏人的力量压过好人,他们不会互相打架,好人会容忍一下。当有一天,好人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大,以至于坏人发现他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可能很快就要凌驾在自己之上时,坏人就会有所行动,找这个好人打上一架,希望降服他。
身体的气也是一样的原理。阳气一直被阴气凌辱,它就一直乖乖的不动,直到有一天阳气被慢慢养起来了,越来越盛,而阴气就会觉得被阳气所威胁,此时的阴阳二气就会有对抗了。
不助长不抵抗,阳气自然长
站桩时意念不能跟随着气走。如果你的意念随着这个方式走,它动你希望它更抖,这样就是人为造作了。这是属阴的念头,阴的念头会助长阴气,阳气就长不起来。你只是与感受共处,稍微约制,静静地看着它。只要你的心够正,阳气跨一步就战胜阴气,颤抖现象就停止了。
如果你的心尚玄好奇的话,是属于阴的心。比如你觉得这样抖起来蛮舒服,就让它再抖大一点。很多人都这样,说昨天有抖挺舒服的,今天怎么不抖了?这就是尚玄好奇的心,想创造一个舒适的安逸区,那不是本性。离开了本性的一切都是属于阴的,阴气一强,阳气又长养不起来了。
因此,慢慢养阳气。站桩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样的局面。持着安稳的心,不要尚玄好奇,就会安安稳稳地经过这个颤抖的过程。
站桩动作要领
一、精神集中,思想宁静,凝神定意,扫除万虑。
二、周身放松,舒适得力,四肢、关节、躯体、内脏,都尽可能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即能维持姿势,又不得用力。
三、初时呼吸均匀自然,切忌人为造作。
撑抱式(抱球式): 两足平行开立如肩宽,头颈中正,虛领顶正,躯干保持与地面自然垂直,臀部略下坐,膝微曲,二目平视或微闭,唇齿相着、面部放松,双手慢慢移至胸前,手心向内如抱球状,五指放松微曲,两侧手指间约距2~3拳远,高不过肩,低不过肚脐,虚腋,垂肩,坠肘,松腕,基本姿势摆放停当后,要逐步达到各部位的充分放松:
(1) 面松:似笑非笑,眉头舒展,额肌充分放松。(2)口松: 唇微闭、上下齿轻合、不要扣紧、舌自然平放,不抵上颚.(3)目松: 凝视平远,微闭。(4)颈松: 似头部漂浮在水中。(5)背松: 略有拔意,不后驼。(6)胸松: 略有含意,不内陷。(7)腹松: 腹微内收,似尿非尿。(8)腰胯松: 臀部略下坐,似靠一高凳上, 但不可坐实,即使随时将高凳移出,仍能保持原有姿势。似坐非坐,似靠非靠,尾间内收、似有托起小腹之意。胯关节内收(掖胯)。(9)膝松:膝微曲,膝关节投影不得超出脚尖。(10)足松: 重心放在两腿间,两足平均用力。(11) 肩松: 垂肩,锁骨向下松沉。(12)肘松: 肘尖斜垂,肋骨向下松沉.(13) 腕松: 五指分开,微屈,掌心空。(14)臂松: 如抱纸球,腋半虚,臂半圆,远不过尺,近不贴身,在此范围内手的位置可自如变动。
对这些要求,不可一味追求,最好是逐步自然形成。这一桩式的意念,设想是胸前环抱一极薄的纸球或气球,用力抱要瘪,要破。无心抱则球可跑掉,要以双手,双臂和胸腹来体察,感受这一球的存在。只许用意想,不许用力去作(用意不用力)。
站桩时出现抖动是怎么回事,对不对?
站桩时出现抖动现象也是筋不太有力的一种表现。抖动一般出现在站桩时间较长时,抖动的出现说明筋的力量已经不够用了。站桩时间长出现抖动比站桩时间短容易出现抖动,说明筋的力量是不一样的,前者比后者筋的力量要大些,所以站桩时间越长出现抖动越好,说明筋的力量越强。站桩时间不太长就出现抖动说明筋的力太弱,有功夫的人站桩二个小时都不会出现抖动。王芗斋站桩可长达四个小时,数年如一日都不会出现抖动现象,说明筋力十分强大。
站桩时如出现抖动现象,身体好的,年轻的可继续站下去直到坚持不住为止。身体属老、弱、病、残者一旦出现抖动现象,就应该停止练习,经过休息后再站,或者明天再站。站桩时出现抖动也是一种正常现象,是前进中的过程,有功夫者站桩时是不会抖动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灵活处理站桩出现抖动现象。
“站桩十年不如一抖”是真的吗?
“站桩十年不如一抖”是真的。
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出处,仅从字面理解,纯属个人见解。
站桩是静态的,抖是动态的,如果从搏击的理论去归类对待专项需求,当然是动态的动作比静态的动作更为重要,格斗是要打别人,是动态为主,而静态是出现频率是很低的内容。
肌肉工作性质可分为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大类。
1.动力性工作 肌纤维紧张持续时间短,收缩和放松不断交替,经常改变拉力角度、方向及骨杠杆的位置,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
2.静力性工作 肌纤维紧张持续一段时间,收缩和放松不交替,使运动环节固定、维持一定身体姿势的肌肉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
在格斗当然这两种性质都是存在的,以静态的马步为例,在抱摔对抗,或是作为支持时,有一部肌肉是瞬间静态的,但也是很快要转移轨迹。
至于另一种理论,就是调气,经络之气,用在现代搏击里就是神经,气息,肌肉的三者配合,这种方法练习神经募集肌纤维的能力方面特别重要,也是在精细技巧上的训练法。但作为整体训练法或是基础训练法,不是主要的。
站桩不求人、不费劲,随时随地可以练,可以说法简效宏。我喜欢这种简单、直接、安全、高效的懒人运动。而且还是从内到外的根本改变,这多好呀。
怎么知道从内到外改变呀?
看眼睛!“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气神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看气色,“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不管皮肤白还是黑,都有光泽,这种光泽真的不是化妆品能够化出来的。许多女桩友,人家根本不用化妆,素颜同样光彩照人。为什么呀,因为站桩生发肾阳、培补肾精。老百姓有句话怎么说的呀,看你没精打采的样子!没精打采,就是缺精少气,脸上灰土土的没神、身上疲沓沓的没劲。你站桩站得天天光采照人,天天精力充沛,这就是有精打采嘛。所以,化妆不如站桩,绝非虚言。
还有,精气足了,皮肤紧致细腻,皱纹少,肌肉有弹性。这也是内在改变的证据。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关键是精气神足了以后,能够给生活带来许多衍生的趣味。
养生桩是一种学术,也是一种医疗体育运动,参加这种运动的人,不限年龄性别,不拘身体强弱,亦无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无病者防病,运动时不尽在姿势方面着想,也不在式之繁简上注意,更不在姿势的前后秩序,主要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使肢体得到适当的锻炼,即静中生动,动中求静。
这种运动能调整神经系统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发挥体内燃烧,且能加强各种系统的新陈代谢作用,因而能调整、恢复和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机能,对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具有显著的待效,五十年来从无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几都有效果。
这种运动能加强人体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说:“提炼精华,洗净糟粕。”其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自力更生的运动,就是说,它对于人身及其部分机体,具有生生不已的效能,比如体弱的通过锻炼可使身强,人体某一系统或器官组织有毛病的,通过锻炼可使毛病消除,恢复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体会到无穷的理趣。
这种运动和一般体育运动不同,它是把锻炼和休息统一起来的一种运动,是在锻炼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锻炼的运动方法,因此它具有调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功能作用,从而使人体各部分在高级中枢神经支配下密切协作。
养生桩不仅是健身治病的运动,也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所以学习养生桩的人必须注意这种锻炼。粗暴、浮躁、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和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要禁忌。
对于治病的人来说,凡是学养生桩治病的大半都是久病不愈,药石刀针不易奏效者,但须要气不自馁,应该积极的锻炼,积极的治疗,精神要焕发,蓄有弹力,时时作反覆斗争的准备,才能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如果悲观失望、生气着急,毫不振作,一曝十寒,时作时辍是不起作用的。医生常说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学习养生桩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虚心体会站桩的意义,耐心地、持久地锻炼,使精神焕发,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练养生桩必须心神安详,摒除杂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体。”神态要轻松自如,蓄意要深戆雄浑,力量要稳准虚灵“无动不机,无机不趣,虚灵守默,而应万物”,虽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学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为主,不是枝节片面形式问题,意在整体与内部,不要使局部破坏整体的统一,不要使外部动作影响内部推敲,要浑身轻松自如,心旷神怡,好像沐浴在大自然之内似的,要做到这样,在运动前就必须作到心安神定,摒除杂念,还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庄、声静;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对人对事都要恭敬谨慎,意思周密而切实,任何事不说硬话、不作软事,这是学者内心和外貌应具备的养生条件,从个人意念来说,应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为,父母的心肠对人,在练功方面来说,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这样才是练功应有的要义。
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的,病症不同,其有关的神经和肌肉系统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条件、习惯、修养、性情以及其他各种特点,对于设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考虑适当的姿势和运动与休息的时间长短,以及身体负担的轻重等,教者对此自应充份了解情况,作适当的安排,学者应注意掌握,慎重锻炼,不可忽断忽续,任意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收效快,并防止在锻炼中发生不正常的现象。修养不够的人,初学时多有幻想或任意活动或拘泥执着等现象,须细心体验,待实验充实之后才能解决,主要是师古不泥古,谨守师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聪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劳动。离开已身,无物可求,但执着已身,都是错误。力量在身外求取,意念在无心中来操持,若本着以上的所谈切实用功,细心体会,自不难得到万变无穷,奇趣横生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