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详注》和清代学者的杜诗研究(全文)
摘 要: 《杜诗详注》作为清代杜甫研究的集大成者在整个杜甫研究领域地位很高,是现代研究杜甫及其诗歌的学者不可或缺的一本参考书。《杜诗详注》集考证研究和文学评论为一体,综合了这两种对于杜甫诗歌的主要研究方法。《杜诗详注》一书是在清代整体研究杜甫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文考察了早期清代的杜甫研究概况,并指出了《杜诗详注》一书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杜甫 杜诗版本 《杜诗详注》
一、清代杜诗版本研究的总体风貌
对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并非清人首创,其发源远早于清代。在宋代学者对杜甫的生平有了系统的研究、对其诗歌详加考定后,对杜诗的文学批评就兴起了,学者们纷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评论杜甫的诗歌艺术上。现存最早的这类研究要数生活于宋元之交的学者刘辰翁(1232-1297)的大作《刘溪批点杜诗》。这部二十卷的杜诗研究后来被高楚芳重新编定,与早年的千家本编辑在一起成了一部二十卷的《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①。这类批点杜诗成了元明之际杜甫研究的主流,涌现了一大批评点杜诗的版本,但遗憾的是这些研究中没有一部书对杜甫或其诗歌的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杜诗研究的衰微景象在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嗣(1565-1648)撰写的《杜臆》那里首先得到了改观。王嗣于明朝末年的大乱之世以“以意逆志”的方法研究杜甫,并开始把他读杜诗的感受编辑成书。在经历过明末的天下大乱之后,王嗣深觉与杜甫当年经历安史之乱有共通之处,这种相似的人生体验最终帮助他更好地理解杜诗。尽管《杜臆》的大部分在明朝彻底覆灭前已经写就,但是这部著作不仅与元明研究杜甫的路数大相径庭,而且对清代的杜诗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比如,仇兆就把王嗣的大部分评论和批点编入了他那部呈阅御览的《杜诗详注》中。因此,与其说《杜臆》是明末研究杜甫的余续,不如将它认作是清朝研究杜诗的发端。除此以外,《杜臆》还是第一部以杜诗全集为底本的分析杜甫诗学的独立著作。王嗣的那些饱含对历史背景深入细致考察的评注通常能够帮助读者追寻杜甫的人生足迹。
除了王嗣在点评杜诗上的努力外,清朝初年的学术界更流行朴学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对杜甫诗集这种经典的著作。钱谦益和朱鹤龄的杜诗研究就是考证文本的范例。由于深受当时的朴学影响,这两位学者都把注意力又放回对杜诗中典故、人名和地名的注释及对杜诗中相应历史事件的考证上。曾经有一段时间,钱谦益把朱鹤龄专门聘请到家中研习杜诗,他们两位曾经一起研究各种不同的杜诗版本及注释,并且时常交换意见。曾出任顺治朝礼部侍郎的钱谦益在短暂地在朝为官一段时间后就退隐在常熟的家中,以闭门收集各种善本孤本书籍自适。钱谦益对杜诗的校订始于1633年终于1663年。除了那些流行的杜诗版本,比如王洙本、蔡梦弼本等外,钱谦益还选择了吴若1113年付梓的宋本作为底本。吴若在本子中并没有作任何注释,而且把杜诗按照古近体分章别类。因为注意到吴若本缺乏年代顺序这一特征,钱谦益在编订自己的本子时特别注意校对杜诗中相应的历史事件,事实上他确实修订了不少杜诗编年上的讹误。
和钱谦益的本子有紧密关系的另一个杜诗版本是朱鹤龄的《注杜工部集》。作为钱谦益的朋友朱鹤龄在1655年到1657年间曾经从钱那里借阅过很多注释宋本杜诗。然而,与钱谦益的选择不同,朱鹤龄最终选用蔡梦弼的本子为注释底本。朱鹤龄的本子不仅继承了宋代学者对杜诗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以对杜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地理位置的精确考证及以对前代注释的仔细校订为特色的文本研究影响了很多清代后来的版本。仇兆的《杜诗详注》和杨伦的《杜诗镜铨》就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朱鹤龄的研究②。这在杨伦那里尤为突出。杨伦把朱鹤龄的本子当做注释的底本,其中只有少数几条是依照其他学者,诸如仇兆、王士和何焯的本子加以修订。钱谦益和朱鹤龄的本子分别在1667年和1670年相继出版。这两个杜诗版本奠定了清代杜甫研究的基础。
但是,真正代表清代点评杜诗的本子直到张的《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于1698年出版才真正出现。避开了对杜诗中典故、地名和那些不同文本的差异的注解,张的杜诗本子是以评点解释杜甫诗歌为主要特色的。③不同于钱谦益和朱鹤龄的考证学的发放,张把精力全部放在了对杜甫诗歌的文学批评上。他的评论往往可以读作是简短的诗歌评论,从中读者能够很快理解杜甫的诗歌语言。
杨伦的《杜诗镜铨》是清代学术史上最后一部关于杜诗的重要作品。正式出版于1791年的这个杜诗版本以其选择性的批注闻名于世,这点与仇兆的《杜诗详注》务求穷尽的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杨伦对于注释的选择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对杜诗中典故的更易理解、对那些地名的更好认定,以及对杜甫诗歌艺术的更佳欣赏为目的的。在杨伦的《杜诗镜铨》之后,大概出现了三十余种杜诗版本,但是其中再没有一本对杜诗研究作出过巨大贡献。
二、《杜诗详注》:最全面的杜诗版本
在现存的杜诗版本中,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研究者来说是最无可取代的一个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杜诗详注》不仅包含最全的前代注释,而且加上了仇兆鳌个人对杜甫诗学的研究。仇兆鳌所采用的方法正是由顾炎武和黄宗羲及那个时代的很多其他著名学者创造的朴学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所提倡的训诂的认真细致为准确地解读杜甫的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选择的那些注释来自于他之前的宋代和清代学者的重要杜诗版本。这些注释包括来自一些在当时被忽略的注家的著作。编著了《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集》的黄鹤在《杜诗详注》中被引用了884次,朱鹤龄被引用了751次,而作为清代著名语言学家的黄生④被引用了367次。被引用最多的著作是王嗣的《杜臆》,被引用了1075次。由于《杜臆》流传不广,大多数清代学者的杜诗版本都没有引用王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恰恰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在选择引用哪些注释上,仇兆鳌对杜诗和前代文本的互文性给予了很大关注。他经常指出那些平行文本,包括杜甫的用典和戏仿。尽管仇兆鳌并没有把这些平行文本分成不同的类别,他对这些平行文本的引用对于后来的学者研究前代作家对杜诗的影响提供了极大方便。
《杜诗详注》的重要意义在于仇兆鳌对于杜诗音韵学的研究,在由复旦大学图书馆保存的清木刻版《杜诗详注》的封皮页上清楚地写着“史官仇兆鳌诵习”,说明仇在研究杜诗时经常诵读其诗。可能正是由于仇兆鳌的诵习习惯,他最终决定重构很多词语的唐音。他在书中提供了4360个韵脚、多音字和罕见字的语音信息⑤。除此以外,他还创造了一套可以标识声调不同的多音字不同意思的符号。据统计,钱谦益的版本只有83个注释是关于语音的,王嗣的版本则更少。和清代这些早期的版本相较,仇兆鳌是清代第一个对杜诗的音韵学系统关注如此之多的学者。
由于《杜诗详注》广泛地保存了从宋代到清代早期的注释,仇兆鳌不仅在文学史的背景下提供了一个研究杜甫诗歌技巧的友好的文本,而且他的版本对于追寻前代研究杜甫的轨迹也非常有价值。假如只有一个版本可以用来研究杜甫的诗歌,《杜诗详注》毫无疑问应该就是学者们选择的版本。尽管其他版本,比如钱谦益、蒲起龙和杨伦的著作都对杜诗研究作出过特殊贡献,但是没有一个版本可以替代《杜诗详注》中的广泛而精细的注释。
注释:
①高楚芳重新编定了刘辰翁的本子,并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编定了自己的版本。他的版本在元朝被重印数次,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杜诗版本。见洪业,《杜诗引得》序,《杜诗引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2-33.
②关于朱鹤龄的版本,见蔡锦芳.《注杜工部集》研究.《杜版本及作品研,究》.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93-121.
③刘文刚.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学刊,2009(4):48-56.
④黄生写了一部《杜诗说》,主要研究杜甫的诗学艺术及如何从杜诗中学习作诗。关于《杜诗说》的研究,见王永环,生《杜》研究,硕士论文,西北范大,2006.
⑤见Kōichi,Satō佐藤浩一.“On the Phonetic Glosses in Qiu Zhao’ao’s Du shi xiang zhu:The Significance of More Than Ten Thousand Phonetic Glosses”,Nippon-Chgoku-gakkai-hō,58 (2006): 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