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钵,一个时代抹不去的记忆

你我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麻城文学微刊

主办单位

麻城市诗词学会

麻城市作家协会

智慧搜索
麻城文学微刊
老屋湾大赛全部作品‖大赛评奖颁奖盛典获奖作品电子书搜作品搜作者大美麻城文化麻城云峰诗友会编读同期声故事会散文现代诗诗词库近期热帖诗联年度热帖诗友会年度热帖散文小说年度热帖点将台管理团队‖投稿须知‖举水晨读‖半月新帖‖精华作品‖抗疫诗文‖顾问专辑‖编委专辑‖乘马诗社学苑新苗黄土诗社‖校园新风‖视频汇‖读者信箱‖诗词评论‖唐风宋韵‖格律知识

作 者 简 

李小林,笔名明月照酒,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英山县优秀教师,喜爱写作,在各级各类报刊、阅读平台发表文章(含诗歌)200多篇(首);在三十年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先后创办了涟漪、烛光、甘棠雨三个文学社,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受到了一致好评。

营养钵,一个时代抹不去的记忆

李小林

时光流逝,很多熟悉的人、亲历的事都会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但是,小时候做营养钵的那段苦涩艰辛,却成了一段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营养钵,又叫棉花钵,是专门为种棉花准备的。
我的家,在大别山的南麓。这里是沙质土壤,其土质疏松,有利于棉花的种植。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为了解决我们身上穿的和那床上盖的难题,一时间,山山岭岭广种棉花。
“一株棉,千种人生。”有人这样形容种棉的艰辛再也恰当不过了。说实话,从整地、选种、施肥、除草、整枝到采摘等等过程都十分的繁琐,其中,单是做营养钵一项就要倾注我们无尽的心血。
营养钵是棉种的“温床”,营养钵育苗有利培育壮苗,移栽时对秧苗也极有护根的作用。
为节省劳力,生产队每年都把做营养钵的任务分配到各家各户,家家户户就能各自利用自己的闲散人员、闲散时间在家里独立完成。
受当时条件的限制,生产队每年只给每户派发一个制钵器,接到制钵器,母亲当即就在饭桌边安排二哥、小妹和我这三个所谓的读书的“闲人”,要充分利用好放学之后的间隙,一个月内每人每天至少要完成二百个营养钵的任务。做二百个,看来并不多,但需要我们自己到田畈里挑泥,还要到前面的小河里挑水,来回折腾多次,就要耗时费力了,每人要完成二百个,也绝非易事。
开始,我和二哥负责挑泥挑水,小妹负责和泥,到后来,为了提高效率,聪明的二哥找来镰刀、锯子、铁丝和老虎钳,砍回一棵楠竹,不多时,就添了两个制钵器。从此,只要一放下书包,我们的三个制钵器就并肩前进,几天下来,数量十分可观,做好的营养钵摆在太阳底下,那整整齐齐的模样,像是阅兵的方阵,成了我家门前一道靓丽的风景,收工回来的乡亲无不啧啧称赞。
有时候,我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那熟悉的《军民大生产》的节奏,仿佛把太阳底下那劳动的艰辛变成了一种美好的希望。
看到我们超额完成了劳动任务,母亲就高兴的在灶台上忙上忙下,有时还会多做一道我们平时喜欢吃的菜,算是对我们最好的奖赏。
其实,做营养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儿。
首先,和泥有讲究。水加多了,泥巴就稀了,做出来的营养钵就会变形;水如果掺少了,泥巴就在制钵器里消极怠工,“难产”一般,就很难提高我们的效率。
其次,要选择好天气。如果没有碰上好天,做得再多也只算白做了。有几次,我们在学校上课,天突然下大雨了,已经做好的营养钵淋了一场雨,散学后,我们只好含泪又一次把它们放回到泥巴堆里,这样几次以后,我们做营养钵之前都要抬头远望着羊角尖,企盼那峰顶不要再出现积雨云。
再次,占地广。每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想办法腾挪地方。营养钵要摆放在平坦的地方,如果间距小了,就干得很慢;间距太大,又没有那多摆放的地方。
最后,收藏麻烦。做好的营养钵在太阳底下晒了四五天就可以搬到屋檐底下,一层层的码好后,再盖一点柴禾,算是告一段落,但还要时刻提防猪牛等牲畜,如果它们来破坏就前功尽弃了。
为了能让生长队快点来点数,我们天天盼望着,其实,只有等到下棉种的那天队长的号令,才知道就近收取哪一家的,如轮到我们家,我们就用箢篼或竹筐高兴地挑到地头,看到计分员一个不落的按清点的个数计入了工分,才放下心来。
每次打猪草从棉花地边经过的时候,我们都要放慢脚步。我们知道,那一望无际的棉花苗是长在我们的营养钵上的,它们从土里钻出来,那茁壮成长的样子,仿佛在招手,又仿佛在歌唱。
时光荏苒,往事只能回味。现在,家乡很少有人种棉花了,家家生活富足,再也见不到当年那样的劳动场景了,营养钵,也成了一个时代抹不去的记忆。那段苦涩艰辛,让我深深懂得,真正的人生幸福,只能从忘我的劳动中获得。

相关链接

李小林 | 母亲的手工鞋

难忘啊,母亲的葫芦面
难忘母亲“老片香”

犹忆故园纳凉时

姨娘

李小林 | 父亲的“教师资格证”

李小林 | 乡村看电影

李小林 | 小说《嬗变》

李小林 | 家乡有棵美香樟

你“在看”我吗?

(0)

相关推荐

  • 乡土散文:老屋•水车

    有人说:"人在世上走着,记忆是唯一的行囊."岁月的沉淀,厚厚的情感灰烬尘封着悠远的乡思.几回回想叩开思乡的记忆之门,无奈,无法轻松地找到情感深处的入口.我想,那些青涩的岁月是不能随 ...

  • 诗韵飞扬 / 众友同题 和泥上树忘回家,掬口清溪充作茶(36)

    墨冉诗社众诗友同题六一 高考有寄 许胜带 驭风研墨入云中,万仞青山作笔筒. 且借长天一张纸,轻描学子势如虹. * 女儿入队 许胜带 碧草茵茵花作邻,风传鸟语动清晨. 鲜红一抹胸前挂,趁得朝阳色更新. ...

  • 那些激励我“农转非”的艰辛劳动

    我这里提到的"劳动",是单纯的耗费体力的劳动.我从小到大都是懒得出奇,我不愿意干体力活.小姨子曾经讥讽我不勤快,不知道干家务活.我反讥道,你们兄弟几个都是够勤快,吃苦耐劳,但收入加 ...

  • 夏夜难忘的农家小院

    薛国英 那日,整理书架时,翻出一张黑白照片,那是我十岁时和二哥在自家小院留的影. 相片上,我和二哥每人穿一身绿军装,头戴一顶草绿色帽子,脸上洋溢着甜甜的微笑,后面的墙上依稀挂着一辆纺车. 我由是想起了 ...

  • 三九寒冬,我们一起盖了座火箭炕

    " 火箭炕,冬日里家庭的宇宙中心" 01 - 什么是火箭炕?能上天吗? 天然粘土火箭炕,带来冬日的温暖 原理构造图 顾名思义,火箭炕就是由火箭炉和黄土炕体组成的综合体.火箭炉是一种 ...

  • 缑氏往事(六)

    缑氏往事之六--野味 2020庚子年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计,江城封.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 有智者言,勿食蝙蝠,勿食野味,赞同者众. 不知何时,吃野味成了一种时尚,似乎更是身份的象征,如果只吃鸡 ...

  • 历年人民公社题材年画选集,是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1958年出版,陈学楫作品,社社丰收,家家幸福. 1973年出版,马振龙作品,公社春常在. 我是公社小社员 作者未知 1960年出版,陈琦作品,三个万岁. 1960年出版,葛文作品,人民公社喜事多. ...

  • 抹不去的记忆(外一首)/叶红亮

    抹不去的记忆 破茧成蝶 只为期待与你天涯双飞 流星划过天边的许愿 遗落过往一缕记忆碎片 光阴煮沸的思念 驮不起情有独钟的矜持 陌上桃花盛开的树下 再也觅不到你痴情等候的踪影 回首雨巷相遇 是你不忍迎视 ...

  • 我们是迎合一个时代?还是去创造一个时代?

    那么,我们是迎合一个时代?还是去创造一个时代?如果创造的时候要去迎合,那么这样的时代有什么意义?我告诉大家,时代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个非常好的词.当然,人民不是指哪个人,而是指 ...

  • 抹不去的记忆 文/星落雨夏

    抹不去的记忆 文/星落雨夏 站在 岁月的渡口 回忆 抹不去的光阴 皱纹 一道道渐渐爬上额头 青春 一去不复返 岁月 虽然苍老了容颜 却 从未抹去记忆深处的回忆 那儿 不仅有父母的呵护 还有 有姐妹的情 ...

  • 纳录集市,抹不去乡愁记忆|李炜

    作者|李炜   编辑|安礼德  纳录集市,抹不去乡愁记忆 回到纳录,我们重温过去久远时光 集体跳大绳.抹包谷. 竹编技艺成为比赛亮点 捏泥人艺术 尝绵花糖是一种时尚 穿花衬衣姑娘,如当年的小芳 抬板凳 ...

  • 抹不去的记忆(牛素玲) ‖《济源文学》2021(070)

    抹不去的记忆 牛素玲 1964年8月初,家住轵城南岭的清泉和哥哥清河同时考取了济源一中.哥哥读高中,清泉读初中.清泉自幼家境贫寒,母亲早几年去世,老父亲含辛茹苦,又当爹又当妈抚养他们兄弟姊妹六个.清泉 ...

  • 抹不去的记忆

    我似乎是看电影长大的.以前的博文也常提及小时候爱看电影,小学期间县电影院放映的影片几乎都看过.看过了还不算,竟然过目不忘,只要提起哪一部,我便滔滔不绝地介绍剧情.演员等等,被妈妈说成是不务正业. 当然 ...

  • 抹不去的记忆 ‖ 马帮原创第25期

    墨香飘雅意 脉语出真情 抹不去的记忆 | 马帮原创第25期 <牧羊曲>视频/演唱:墨脉 一说起影视,就不得不提及票房. 何谓电影票房? "电影票房",原指电影院售票处, ...

  • 那个心酸的童年,这四部经典老电影,是80后抹不去的记忆

    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之下,常常会胡思乱想,自己年龄慢慢增大,对过往的一些事情很是怀念,尤其是自己爱看的一些电影,在自己小时候,家庭条件并不好,能看上一部好电影,可以说是上天的恩宠,在那个心酸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