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叶天士学习治疗“气病”

导读:今天一起学习《叶天士晚年医案真本》中记载的叶天士的10个医案。

清代名医叶天士善治气病,晚年真本医案中常讲到气,五脏皆有气病。叶氏对气病治法,临机应变,对证下药,效如桴鼓,对后学者颇多教益。

叶案中关于气病很多,兹举10例,以为启发之助。

1

肾气逆上

顾,四十六岁。

此病起痰饮咳嗽,或外寒劳倦即发,发必胸脘气胀,吐出稀涎浊沫,病退,痰浓气降乃已。

此饮邪皆浊饮久聚,两年渐渐腹中痞闷妨食,肛门尻骨,坐则无恙,行动站立,刻刻气坠,若大便欲下之象。肾虚不收摄显然。

或于在前见痰嗽以肺治,苟非辛解,即以寒降,以致酿成痛疾。

肾气丸加胡桃肉、角沉香。

徐灵胎批云:“肾虚气不归原,即不能温养脾阳以化食,以致饮邪浊阴久聚,此肾虚而脾亦虚也,再经肾气不摄逆上,饮泛病苦,胸脘胀闷,必得肾气收摄,则诸症皆安。”

按:此种肾气不足之证,肾气逆上而咳;肾阳不运,肾气丸。

六味丸加附、桂,扶阳育阴,加沉香降气,核桃肉纳气,使肾阳安于其宅。

他批评前医见识只知治肺,辛解寒降,药不对病,酿成痼疾,此庸医误人者多矣。

此病揆诸现代医学,与老年性肺气肿极相类。肺、脾、肾三脏交虚,主要是摄纳肾气,药须久服,可以收功。

2

疝气虚痛

吴,六十三岁。

寒入厥阴之络,结为气疝,痛则胀升,气消寂无踪迹。

老年下元已乏,不可破气攻疝,温养下元,尿管胀或阻溺,佐宣通。仿香茸丸。

鹿茸、大茴、韭子、蛇床、当归、麝香、青盐、覆盆子

徐批:“温经不用刚燥,总以老人下元先亏,肾虚恶燥,故主以柔阳药。”

按:叶氏对这病首先一语道破寒邪入于厥阴经。尿道作胀,小便不畅病象,绝不用破气攻逐,必须温养。

鹿茸、蛇床、韭子、覆盆温肾;大茴、麝香通透;当归补血和络;青盐咸降引导,方药简练精当。

而徐氏又提示,肾虚病人,不得纯用刚燥,刚柔相济,乃为上医,启发后学之功匪浅。

3

肝气呕逆

姜,五十七岁。

胁膈左右,懊憹不舒,有呕逆带血。

凡人脏腑之外,必有脉络拘绊,络中聚血。中年操持,皆令耗血,气攻入络,必有难以自明其病状之苦。

宜宣通血分以和络,俾不致瘀着,可免噎膈反胃。

新绛、青葱、橘叶、桃仁、钩藤、土蒌皮

徐批:“肝气本居下焦,宁静即是生阳,则逆攻入络,以致血液瘀聚,久生变幻。通络宣瘀熄风,理厥阴之血气,有如此清灵松锐。”

按:气有余即是火,操持经营,诸多未遂所欲,气愤填胸,扰动胃络而溢血,主要是气滞血瘀。

青葱、橘叶通气疏达,新绛活血通络。气动扰阳,内风掀动,故以钩藤熄风潜阳,蒌皮清热和阴,药只六味,面面顾到。

4

怒气血溢

蒋,十九岁。

冲年阴火未宁,情志易动,加怒气火迸逆,络血上溢,问纳食不旺,气冲血上,必抚摩气降,血不出口,但络中离位之血,恐致凝遏,越日必气升涌逆矣。

杜苏子、降香末、炒桃仁、粉丹皮(炒)、炒南楂、苡米仁、加老韭白汁。

徐批:“此证血气平静之后,补阴似不可少。以通为主,识力俱老。”

按:此有余之气,方中绝用破瘀通降,老韭白汁辛温行气,苡米淡渗导下,极合病机。阳升必阴以收之,徐语所见极是。否则阴阳失调,反复多变矣。

5

气痹内阻

李,廿八岁。暑湿气痹,咳逆微呕,有发疟之象。

杏仁、白蔻仁、厚朴、丝瓜叶、连翘、象贝、射干

按:此病者必是内蓄有积湿,外邪暑湿则从而客之,病在上焦,肺气不利,故用开肺通结,宣湿轻清之品。

外邪往往易与内病结合,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医者不可不知此理。

6

火气内燔

罗,六十三岁。

情怀内起之热,燔燎身中脂液,嘈杂如饥,厌恶食物无味。

胃是阳土,以阴为用,津液既穷,五火皆燃,非六气外客之邪,膏、连苦辛寒不可用。必神静安坐,五志自宁,日饵汤药无用。

人参、知母、茯神、甘草、生地、天冬、鲜莲子

按:此病是虚劳之热,五火皆燃,重点在心、肺与胃,灼烁津液,人参补气生津,生地凉血清热,莲子清心,知母、天冬清肺肠,甘草和中,符合《内经》“劳者温之'之旨。

耐心久服,兼以安养神志,自能奏效。

我认为此病一由五脏积劳,二由七情受伤,诚如费伯雄所言:“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限之气血,消磨殆尽矣。”

又说:“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

叶氏言日饵汤药无用,须在神志宁静安养,不尔其劳损难治,亦是医人之老实处。

7

劳累伤气

周,五十九岁。

瘦人液枯,烦劳动阳,气逆冲上,渐如噎膈,衰老之象,安闲可久。

枇杷叶、杜苏子、柏子仁、火麻仁、炒桃仁

徐批:“液枯之人,即劳动伤阳,亦须清养津液,是盏中添油法。”

按:瘦人多火,劳动伤阳,阳虚即气虚也,液枯精亏,故用润燥药。

8

郁气脘痛

胡,十四岁。

性情执拗,郁勃气逆,粒米入脘即痛,父训即若痴呆,由肝胆木横,来劫胃土。上年入冬自愈,秋金肃降,木火不主威,非狗肉温浊之功能,乃适逢其时耳。

夏枯草、生香附、川贝、土瓜蒌、黑栀皮、化州橘红

徐批:“开结化痰,利气清火,面面周到。”

按:郁气是实气,气实生火,方中夏枯草、黑栀皮、瓜蒌皮苦降清火,木强侮土,胃呆必生痰浊,故用川贝、橘红化痰,香附行气,气通则脱可不痛。

叶氏又明言上次自愈,秋金肃降,天人相应之理,以辟病家非吃狗肉可愈之说。

9

秽气不饥

李,四十岁。

臭秽不正之气,入自口鼻,着于募原,不饥呕逆,中焦病也,宣通浊痹为正,发散清寒为忌。

草果、槟榔、藿梗、厚朴、杏仁、白蔻、半夏、姜汁

徐批:“臭秽虽属无形浊气,但粘着募原,必与浊滞有形凝结,不饥呕逆,恶寒发热,浊邪并结坚聚,非达原饮不除。”

按:我认为此人上中焦原有湿浊内蕴,外来之秽浊,易于侵入。《周易》:同气相求,水流湿,湿者,阴也。故用辛温燥湿逐去之。

10

冲气失治

吴,三十五岁。

据述咽中气冲,即起咳嗽,经年调治,渐致食减力乏,此皆不分外因,徒受治痰治嗽之累。凡久恙当问寝食,参视形色脉象,越人谓下损及胃是已。

建中法。

徐批:“气冲即咳,内损显然,尚徒治痰治嗽,无怪先生鄙夷。”

按:此病是土不生金。

据我平日临床经验,建中汤治消化道溃疡最合,饴易生姜,温养胃土,桂枝通阳,白芍敛阴,甘草和中,培土生金,肺气可以安宁。方中可加炙黄芪,余用之屡验。

案中评击前医处方失当,不学无术之辈,庸医误人,实可愤慨。

《叶天士晚年医案真本》关于气病治法较多,兹举出数例,以为举一反三之助而已。其中气虚治法,气实治法,辨证分明,立方精简。徐氏评语,择焉而精。

我们认为叶氏到了晚年,证治杂症,已到了炉火纯青之候,方中对证下药,清温兼用,升降并用,补泻并用,活泼泼地如珠走盘,对于气之认识,有深刻见解,亦是从精熟《内经》中得来。

(0)

相关推荐

  • 解密:中医学的“短脉”

    中医学的脉诊,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很难,其实其难处就在于辨脉,要分辨出各种脉象,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亲身体验和自己用心推敲,还是有技巧可寻的,比如说想知道正常的脉象,可以通过摸正 ...

  • 萧吾通脉法(六)

    濡脉:浮而细软,主病,诸虚又主湿. 1.左寸濡主心阳不足,卫气不固以致汗出如珠,气虚血弱心失所养,故怔忡心悸. 2.当肝血不足,血不营筋周身疲困无力,左关往往出现濡脉. 3.左尺濡多主精血亏损,男子则 ...

  • 跟着叶天士学习眩晕的治疗

    痰火 徐 脉左浮弦数,痰多,脘中不爽,烦则火升眩晕,静坐神识稍安.议少阳阳明同治法. 羚羊角  连翘  香豆豉  广皮  白半夏曲  黑山栀 某 痰火风在上,舌干头眩. 天麻  钩藤  菊花  橘红 ...

  • 刘炳凡:跟着叶天士学习“通络法”

    导读:刘炳凡先生是湖南省名老中医,擅长诊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刘老于本文为大家介绍了通络法的历史源流及叶天士对于通络法的精彩发挥,希望能为大家临床上运用通络法提供一些思路.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叶天士 ...

  • 跟岳美中先生学习治疗脾胃病【一点资讯】

    导读: 为什么有些脾胃病治疗后效果不稳定?脾胃病仅仅是脾和胃的问题吗?为什么治疗脾胃病,每一个个体的用药都不相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学习一下岳美中先生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吧! 1 在认识脾胃病及其质量变化 ...

  • “补气之王”黄芪,能否降低尿蛋白/肌酐、治疗肾脏病?|肾脏|肾脏病|治疗|黄芪|补气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肾友们也多少有所耳闻.数千年的使用,让黄芪得到一个"补气之王"的美名,它常被用于那些脸色苍白,走路说话没劲儿的肺气虚的人群. 黄芪可以治疗慢性肾脏病吗? 可 ...

  • 清寒之燥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1)

    中国中医药报2011-10-27 编者按:王和伯(1891-1970年),海盐石泉人.17岁从师于晚清名医金子久先生,是金氏二百多弟子中的佼佼者,1912年在石泉悬壶开业,1918年即名噪乡里,声誉鹊 ...

  • ▲清代医家叶天士治疗湿热病常用11药对

    ​清代医家叶天士治疗[湿热病]的[常用药对],值得收藏! 01.脾虚夹湿--"白术+茯苓"."人参+茯苓". 02.湿阻气机轻症--"陈皮+茯苓&qu ...

  • 黄芪治疗小儿病十法补气升阳小儿为“纯阳之...

    补气升阳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朱瑞群教授认为,治小儿疾病必须时时顾及阳气,以升发鼓舞为主.& ...

  • 外寒内湿案——王和伯治疗秋燥胜气病医案(2)

    张男.脉象浮紧,重按细滞,舌苔糙白,口干饮多,脘闷不舒,二便均少,寒热头痛,遍体酸疼,是太阳之经,为风寒所束缚,阳明之腑,有湿浊之蕴蓄也,当用表里两解之.川羌活一钱,防风一钱,紫苏一钱,陈枳壳一钱,广 ...

  • 跟着岳美中先生学习治疗“痰饮”

    导读:怪病多痰,久病多痰,痰多随气升降,捉摸不定,引得诸症蜂起,那么如何解决这恼人的"痰饮",学习一下岳美中先生的经验吧! 痰饮 二陈汤 01 <和剂局方>二陈汤 姜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