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原创押题之“审美情趣”主题作文导写

木木文字

2020高考作文原创押题之“审美情趣”主题作文导写陈振林(特级教师)一、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校举办校园艺术节,在宣传栏里有这样三则材料:1.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1980年前后的北京大学燕园,每年春天都会看到一位80来岁的老人从一堵倒下半截的矮墙后边,在那灿烂的花丛中摘下一朵花。然后,他穿过矮墙的间隙,微笑着将那一朵朵小花递给墙外的学生们。这位老人,就是朱光潜先生,那位学贯中西、识通古今的美学大师。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以下两种身份中选择一种身份,表达你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1)以艺术节主持人小美(高三学生)的身份,在现场向全校学生作开场主持。(2)以高三学生代表小美的身份,在艺术节现场向全校学生演讲。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二、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情境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作文题分为三部分,一是提供了三则材料,二是提出了作文要求,三是对写作者身份限制。作文题的写作主题词是“审美情趣”。作文材料是作文立意的依据,三则材料则有三个不同的指向。第一则穆罕默德的话语,关键词是“面包”和“水仙花”。要从这两种事物的象征意义上去思考,二者都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但“面包”属于物质的,“水仙花”是属于精神的。这就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审美情趣,精神相比物质要重要。第二则材料是苏轼的文字,大家都熟悉。关键词是“清风”“明月”和“声”“色”。这就告诉我们,审美情趣可以来自大自然,能给人以愉悦的享受。第三则材料叙述了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晚年摘“一朵花”送给青年学生的事。“一朵花”是“美”的事物“美”的象征,这就告诉我们,审美情趣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而且这种美好是可以传递的。作文要求部分很清楚。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审美、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作文任务限制了写作者身份,二者选其一。一个是艺术节主持人小美(高三学生)的身份,这是要写主持词;另一个是高三学生代表小美的身份,这是要写演讲词。这样,这道作文题就有了以下写作任务:任务要求任务一“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的立意任务二结合三则材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认识与思考任务三以主持人身份或学生代表身份写作(二选一)任务四校园艺术节开场主持稿或校园艺术节学生代表演讲稿基于此,作文立意的选择,应该对以上三方面观点进行综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完成四项任务。可以这样立意:第一则依穆罕默德之所说,可以立意为“生活中的审美情趣,精神胜过物质”。第二则依苏轼之所写,可以立意为“审美情趣来自大自然”。第三则依朱光潜先生“赠小花”之所做,可以立意为“审美情趣就在日常行为之中,在举手投足之间;审美情趣是可以传递的”。那么,综合三种立意方向,可以立意为:审美在生活中,她是偏重精神的,她是来自大自然的,她是属于日常的。三、佳作展示源于生活,归于美好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    梁嘉骏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学生代表小美,很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艺术节现场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审美情趣源于生活,归于美好。审美情趣源于我们对自我的探索和提升的愿望。穆罕默德曾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人类由原始而至文明,由原始的祭祀舞蹈到现代的斑斓艺术,审美情趣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也正如穆罕默德所说,审美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前提的活动,而审美情趣也是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拥有的精神之花。正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正是人类对于自我的探索和提升的动力,才有了审美情趣的诞生和发展。穆罕默德的“水仙花”并不能果腹,但却能让我们获得对其美的享受和愉悦的同时,让人类的精神世界以致物质世界得以发展和进步。审美情趣根植于生活,取决于我们发现美的能力,也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美。众所周知,审美情趣源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而这正是因为我们所认为的“美”也存在于生产和生活中。就像苏轼所说的那样,世间的美“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因此,我们在这“无尽藏”中发现、审视美的能力,体现着我们的审美情趣。我们也应该明白,虽然生活中的“美”的源头千变万化,可以是话语、文字,也可以是绘画、物理现象,但我们的审美情趣在这千变万化中所凝结出的,正是不变的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提升和对价值观的正向启示。而当这种活动积少成多,便能促进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作出“美”的行动,进而形成良性的美好循环。因此我们要明白,审美情趣必须自己主动培养,在审美、得美之后,更要主动地去创造美,从而让世界更美好。而且,不仅美能传递,审美情趣也能在渲染熏陶中陶冶他人和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和发展。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常常将凝结着生活中不起眼的美的小花递给后学,这不仅仅是在传递着美,更是在以最简单的行动进行着最伟大的事业。审美有成者,不但可以独善起身,更可以兼济天下,在外化的行动中无声息地宣扬正向、高雅的审美观。而这一行动又不仅仅局限于大家,更可以由平凡的我们朴素而切实地做到。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热心地帮助他人,尽好自己普通却应当的责任……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自己,也向世界上的所有人宣扬着真正的美,陶冶着我们的审美情趣,最终又会促进人类的文明更加向前进步。而这,正是审美情趣的终极追求。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更要“外化于行”,主动地传递和分享美,在尽社会责任的同时,更能让彼此在和谐相处中“美美与共”。源于生活,归于美好。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次的艺术节上加深对美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为今后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的定位做准备,做一个有丰富正向审美情趣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指导教师:吴琴)点评:全文立意鲜明,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小作者以“学生代表”的身份进行演讲,抓住了“审美情趣源于生活,归于美好”的主题,从源于生活、取决自我、归于美好三方面逐层阐述,表达出自己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有观点,有个性。尤其是将审美“外化于行”而最终“美美与共”的主张,更让人点赞。美如空气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高三5班  李玉蕾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高三学生小美,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舞台上担任这次艺术节的主持人。我们常说,要做个识美之人。美是什么?美是一首歌,众人皆唱;美是一片落叶,点缀泥土;美更是一阵风,拂面而过。美可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样子。在我看来,美如空气,重要且必需,可能看不到、摸不着,但离不开。美,是一个形容词。无论是江上的清风,或是山间的明月,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吾与子之所共适”的美。又或者是闲暇之余,能和朋友“饮酒乐甚”,还能“扣弦而歌之”,这又是另一种生活之美。当我们面对一片山水,享受着与友畅聊的当下,内心浮现的感叹,总是一句“真美啊”。这个“美”字概括了这片山水的秀丽,赞叹了相逢可贵的友情,概括了我们被这些美打动时,内心泛起的那片波澜。这是审美的第一步——认识美。若是一片美景在面前,却不会驻足停留,人生美好却总是充满怨念,那样的生活总是无趣又平淡的,只要点燃那束名为“美”的火光,就可以照亮内心很多曾经阴暗的角落,去寻找更多生活的美好。美,是一个名词。穆罕默德说:“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面包解决了温饱,是身体上的享受,而水仙花是精神上的享受。在现在这个因忙碌而超速的时代,仍不忘追求美的人往往幸福指数会更高。在工作台上放一小株绿植的员工,工作效率会比满桌文件的员工更高上一些,而那株绿植就是所谓的“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和食物一样重要,身体需要补充能量,精神也需要放松。追求美,就是审美的第二步,将审美情趣融入生活,变成生活情趣,就更能体会到美的重要性了。美,更是一个动词。审美情趣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个人,也就是传递美。朱光潜先生是美学大师,我相信这与他长久以来折花送学生的故事有着很大联系。像书中的知识一样,审美也需要传承。将花递给学生们,让他们在繁重的功课期间抬头看到桌上的花,点醒他们,别忘了寻找身边的美,这无疑是种传承,将认识美和追求美增添到他们已有些许疲惫的生活之中,唤醒那颗沉寂的爱美之心。美如空气,随处都有,只是需要带着一双识美、追美的眼睛去寻找。下一次再有人抱怨生活的不美好、所处环境的不舒适,也许可以问上一句:“其真无美邪?其真不知美也”。接下来,正式拉开艺术节的帷幕,愿大家在这场美的盛宴之中,感受美,享受美!谢谢大家!(指导教师:吴静雯)点评:小作者以“主持人”身份进入写作,是这次作文中的“大胆”。但是,小作者又能从容应对,以“词性”方式打开,切入到对审美情趣的解读之中。分别从美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个点,与文题中的三则材料对应,写出了自己对审美情趣的认识与思考。语言流畅自然,结构似乎天然形成。

长按.识别.关注

陈振林,特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十佳教师作家”。以文学养教学,以教学促文学。冰心儿童图书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青铜骏马文学奖、麋鹿文学奖、吴伯箫散文奖、全国教师文学专著奖、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大奖获得者;教育部认定中小学校图书馆图书作者,校园文化研究专家,教师培训专家。“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评委,“原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与践行者,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全国各地进行语文教学、文学创作、校园文化、教师成长等专题讲座(讲课)60多场次。50多篇作品入选中、高考相关试卷,400多篇(次)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语文月刊》等报刊发表教学文章320多篇;在《人民日报》《北京文学》《小说月报》《读者》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300多万字;出版文集《阳光爬满每一天的窗子》《父亲的爱里有片海》等25部。系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作家,上海图书一等奖获奖作家,“中国好故事”获奖作家,“百年百部故事经典”作家,《北京文学》“重点推出”作家。《读者》《意林》《文苑》《百花园》《教师博览》等刊签约作家。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    陈振林文字工作室,是一个语文特级教师的自留地,一个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小作坊。原创高效撰写各类文字(报告、总结、交流材料,演讲稿,小说,剧本,策划书,广告词,企事业文化整体构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