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字玄机
冬天,一年四季中寒冷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人们把收获的粮食存储起来慢慢消费,穿上厚厚的衣服把自己裹起来御寒,这些特征都体现了一个“藏”字,所以古人说“冬藏”。
那么古人是怎么认识冬季的?又是如何创造冬天的“冬”字的?
商代甲骨文,冬字就是两端扎了结的一根绳子,以绳结表示终结的意义。时序上冬季就是一年这个时间段的最后一个季节,故这个符号可以代表冬季。
但是这个符号若无特别说明,则其表示绳结和终结的意思更直观,一般不易联想到还有冬季这一含义。因此为了表示冬季的特定含义须进一步演变。
一个方案,为了体现冬季寒冷人们需要保温,就发展出了一个有包裹含义的字形,如上图中的图4和图6,其字形中类似日字的符号就表示被包裹的东西。注意,这个符号不表示太阳。
第二种方案就是用绳结符号再加上表示冰的符号仌,如图7所示。这个符号中,绳结符号有了点变形,用一横指示两头的绳结。也可将其理解为包裹的意象,只是中间少了被包裹的符号。
冰字符号仌需特别说明一下。
冰字符号仌为什么能表示冰呢?这就要看看古人对冰的深刻理解了,现代人也不是人人都能认识得到的。
冰字符号由上下两个“^”字符组成,而“^”字符的原始字象是这个符号上还连了一竖,是古“入”字的写法(请参阅有关资料,这个符号不太好上传)。
其实这个符号是巽卦意象的字符,下部分叉的两根斜线相当于巽卦初爻阴爻,一竖相当于巽卦的两阳爻,所以能表达巽卦意象。
巽卦有挥发的意象,在此可代表水中的热量挥发掉了。于是上下重叠的仌字就含有水中热量不断挥发,最终水变成了冰块的意象。
汉字造字的先贤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是比许多接受了现代科学教育的人还要深刻?那可是三千多年前的古人!!!
冬字最后一步地演变,是将上部包裹意象的字符变成了倒足形。这个字象表示向回走,阴性意象。夏日之前气温升高,太阳逐渐向头顶上移动。夏日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太阳向南偏移,有回落的阴性意象,所以倒足形即表示太阳和气温的回落,一直回落到冰封雪冻的冬天。
最终楷书的“冬”字即由倒足和冰两种物象构成。这就是冬字演变的道理。
东汉后的读书人不知易理,种种解读完全没有道理,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