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历史价值的宣德炉
宣德炉最妙处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明朝万历年间,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曾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据史料记载,宣德炉有40多种色泽,如茄皮色、藏经色、棠梨色、仿宋烧斑色等。
“一般来说,相同品相的香炉,从落款上看,私家款比普通款的要贵个几成;从形状上看,方形的香炉比较稀 少,比常见造型的至少贵三倍以上。”在给记者介绍各色铜香炉特点之时,赵海峰习惯性地加上价格的说明。
宣德炉已经是一种金属工艺的普遍称谓,明晚期及清代都铸造过“宣德炉”,只要符合宣德炉的基本条件都可称为宣德炉。就如同“景泰蓝,”并不一定非是明代景泰年间铸造的。
清末到民国,民间也有好几家专门铸伪宣德炉的店铺,当然此时的做工不再讲究,远远比不上明代的宣德炉。
宣德三年宫廷封炉不铸之后,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另行铸造。由于原料不足,风磨铜已经用完而不复出,铸工只能以黄杂铜代之,虽做工与以前一般极尽精致。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终于不及。同时底款有了变化。字数增多,为“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和“工部员外臣李澄德监造”等,楷款、篆款均有。
明代为什么开始喜欢这种香炉呢?受宋代的影响,中国隔着元代,元代是一个蒙古人统治天下的时期,它在文化上跟宋代有差异,到了明朝刚刚恢复了以汉文化为主的这个文化的时候,他非常怀念那个文化,怀念宋代那个文化,那么他文人对香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他要铸造香炉。
不同宣德炉的款式,用途不同,以示尊卑,在几百年的时间中这些宣炉逐渐散佚流失了,目前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明清代的仿品。清中期以前的是比较好的。另外炉底落款不同也有争论,更有误导,其中,宣德期间炉的落款,宣德中的“德”字,心上有一横为真品,后来模仿的都去掉一横,是因避讳年号,怕触犯皇威,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