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是用来虚度的?---中师之初

考上高中,不读,继续复读初三,考中专;读了三年高中,未能成功考上大学,不复读高三,改为复读初三,考中专。初中三年,目的就是为了考中专,考不上,复读,再考,直至考上。那些年的中师生,几乎都是这样“咬定青山不放松”走进学校的。

  当时班里同学走得学校是粮校、财校、供销学校、建校、卫校和师范,数着师范和卫校人最多。报考志愿时,师范卫校,都应该是第二志愿,大概都是先报考一个好些的学校,比如:山东工商管理学校,当时穿着制服拥有权力的工商局,标志服装是个很大的诱惑,而且当时的工商局是个很吃香的单位,几乎是人人最想去,当然,省级中专,也要比市级中专好。

  无论有着怎样的高远想法,我们还是都走进了师范,而且是地处乡镇郊区村子里的师范,连城乡结合部都算不上。

  从车站出来,直接步行二三里地去了学校,至于校方的接车,似乎没有发现。学校跟常见的坐北朝南方位不同,大门朝西,这极其少见的方向,的确令大家三年都找不到北,如此模糊方位的学校,也难以让大家欢心。

  好在自己没有方向的混乱,也出身农村,对市级中专学校的简朴没有十分的失落。绿色的铁大门,中间隆起两头略低,一侧有小门可以随意开合,方便进出;而且为了杜绝攀爬,整个铁大门的上端都是一个个突出的铁尖,大概有二十厘米高,看上去满是威严。

  这个绿色的铁大门上方,曾为了欢迎我们这一级新生,安置过一个放电影的荧幕,放过一场电影,印象颇深。大概入学几天后,专门给新生放过两部电影,一部是《原野》,一部是《金镖黄天霸》,除了87级新生有过这样的殊荣,此外的时间里,此后的几级同学,再也没有放过。

  记不清楚内容了,但是确实为电影做过笔记,内容记叙的是电影梗概,笔记本是新的,有红色的塑料皮,上面有三个黄色的字,似乎是“爱学习”,如果仔细找,应该还能够找到。这样豪华的本子,应该是怀着很庄重的心情,认真给中专生活准备的,当时一定是怀着很高、很美的想法,要在中师里励精图治、大干一场。虽然没有钱钟书“横扫图书馆”的想法,但在当时,一定有过很美好的期待。至少想着将读过的书,或者看过的电影都做个记录,让中师三年,岁月留痕。开头自然比较认真,后来的时日就不敢说了。至于,是否做到了最初想象的样子,从最后的结果看,恐怕连最初的想法具体是什么都忘记了吧!

  放电影的时间是晚自习,大家搬着板凳,在校门口西面坐下,脸朝东看,记不清是否和同桌同坐一根板凳,总之,校门口坐满了人。《原野》里的人好像很细很高的样子,不会是宽荧幕的影片在窄荧幕上放映吧?原野的女主叫金子,似乎里面也有一个关于“我和你妈都掉进河里,你先救谁”的问话;而《金镖黄天霸》里的黄天霸,似乎骑着一匹马,至于剧情,都已经无从想起。当时看定影的人,应该是全校三个年级都有。

  后来,很期待下一级同学入校时,再演,再看。不料,却没有了,后来一直没有。就此,在中师校园里看过的电影,只有这一次,两部。

  入校分配的宿舍,是三大间起级房子,看上去就是普通的教室,前后都是大大的窗户,感觉很不安全的样子。里面挤满了双层床,空隙很狭窄,两人无法并行,如果你走,我必要侧着身子让。大概有三十个人的样子。每两个班有一间八人宿舍,三间大宿舍,核算一下,是24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安排,反正,大家挤在了一起,卧谈会,因为空间太大,常常只有临近的几个人能够听见。

  第一次遭遇上铺,大家有些担心,万一睡觉不老实,一个跟头跌落下来,会不会头破血流?两个床并在一起,组成四面都有围栏的大摇篮,倒也安全;那一张床独处的,一定是不靠墙的一面有围栏,也安全,只是地方逼仄、狭小,有些担心。非常期待有个安全的、不怕跌落、睡觉起床都方便的下铺,可是,只有一半人可以得到下铺的,另一半人都要高升。况且各床用户名字都早早的贴在了床头上,无法改变的,尤其是去晚了的,根本没得选择。

  木床吱吱扭扭,每每攀爬上铺,除了要蹬的木床床头的横木硌得脚疼外,还要忍受床吱吱呀呀声音带来的不安全感,我怀疑木床还少一个固定的斜木条,只有组成三角形,才会有稳定性。因为上下两床的连体特殊性,一人动,必要另一人的床板也动,很像一根麻绳上的两个蚂蚱,一动皆动,结局一样。

  宿舍里除了床,似乎什么都没有了,至少是没有书桌,根本无法学习。当然,我们也没有想过学习,那是一个全民编织的时代,织毛衣,就是在宿舍除睡觉之外的主要任务。 

  考入中专,就等于有个饭碗,有了工作,而且吃饭、住宿、学习都是国家拿钱,等于一进中专,就是国家养着,那种六十分万岁、没有压力,任意傻玩的想法,是共性。大家谁也不笑话谁,谁也不攀比谁,都乐呵乐呵的耗费着最美的青春。当时,的确也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人给植入什么想法,没有人给上“政治课儿”,或者有人给上过,自己没有认识到,便没有印象?

  那时候,青春真是用来虚度的!

  如果再来一次,也许当年如此背景之下,大家依然会虚度。绝大部分做法,都来源于松散的环境,是大环境的宽松,让我们的青春涣散无为,读书稀少。如果要人内心深处的上进表现于行动,不知道要坚强到何种地步,才能够抵御外部的环境?那时,似乎每天也忙忙叨叨,疲于应付音乐、美术作业,至于其他科目,印象都不深。想想那些年,心底的上进,也不过是考及格,不难看,至于志当存高远,都虚无缥缈,根本没有任何认识。

  都说,成长一直在路上。那时候的成长,还没有启程。

(0)

相关推荐

  • 酒泉师范: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原题: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今生难忘的中师生活片段 作者:常玉国 新疆哈密市第二中学 引 子 夜阑小语 (常玉国) 半城灯火半烟沙,半是痴情半是傻: 半百人生半是客,半夜梦醒半为她. 从1980年 ...

  • 北方专栏 | 牧心:我们这群“没出息”的人

      [北方专栏] 主编:暖在北方  锦  烟花 策划:时光里的行者 版式设计:ETA 图源:堆糖 文:牧心 \\ 我们这群"没出息"的人 \\ --谨以此文献给优秀的70后中师生们 ...

  • 【中师生-专栏】王前林:1989年,我考上了新津师范学校!

    三十年前的今天 1989年8月30日,我终生难忘.那一天,是我这个农家子弟第一次出远门,来到新津师范报到上学的日子.上学的曲折经历,让人心酸不已. 其实,我原本不该读师范的,是命运让我不得不去读了师范 ...

  • 路喆: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收 成

     我的师范生活系列·收 成        文 / 路喆  ("白河观潮"公众号特邀作者) 作为专门培养师资力量的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合格的小学教师,这是最基本的培养目 ...

  • 陈效义 || 1982年,我考上了陇东师范(节选自长篇小说《祖厉源》)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长篇小说<祖厉源>之:一位中师生的芳华 注:<一位中师生的芳华>是作者写的一篇小说,节选自长篇小说<祖厉源>,反映了上世 ...

  • 狄道那些年 || 作者 七十里铺​

    狄道那些年 作者  ||   七十里铺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登双堡子梁记><那年父亲送我上师范><大美袁岸我的家><初冬时节到福州><川北漫游记 ...

  • 【原创】内蒙古|云裳:卫校生活漫忆

    原创作者:云 裳|内蒙古阿拉善盟 卫校生活漫忆 在我们人生的故事里,总有一些幕景.音调足够特别,难以忘怀.当记忆的闸门有时不经意的打开,那些人生中难忘的片段,便扑面而来,而那最清晰.绚丽的片段,充滿诚 ...

  • 139期:不老的“中师”情怀

    散    文 对于一个起点学历为"中师"的人来说,像我,从来就没有为这一学历而自惭形秽,相反地,我十分看重它.因为,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1979年,在当年考生数为468万 ...

  • 我不是老师

    [往期回读] 野炊   滕三爷    会餐 小女生送我礼物    弟弟 致谢王慧骐先生--兼谢"丁中广祥" 老杏树下的村小 我帮老师建房    家有小姐 我不是老师 宝应  张新贵 ...

  • 回忆我的母校新惠师范学校 / 作者: 高郁林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教师文学|一代中师生|教育教学|留守儿童问题 八五届师范生 1 又一个塞北的秋天来临了. 金色的田野间,蓝盈盈的鸽子花儿开得正艳,活跃了整整一 ...

  • 郝素芬 || 回忆我在山西太行师范的日子

    原标题:回忆我的中师生活 作者:郝素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加上了"中师生家园"这个公众号,读着往日中师生们写的文章,勾起了我自己对中师生活的回忆,不禁有了想写出来的念头. 1990年 ...

  • 中师生,我心中永远的痛 / 作者:兰果东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中师生,我心中永远的痛                      - 一个中师生的学业奋斗史 ...

  • 向八十年代的中师生致敬

             我和妻都是师范生,都是穷人家,为了想尽快有一份工作,能吃饱穿暖而报考了师范,歹怪还考上了.        都是师范生,可我们俩却相差太多,区别特大.        我是本科,她是中师 ...

  • 【我的师范母校-专栏】1978年,我考上了章丘师范 ! / 文:四面八方

    我也曾是中师生 文/ 四面八方 ㈠ 看到"我们曾是中师生"征文以后,忽然有了一种找到家的感觉:有一种不吐不为快的冲动,甚至觉得相见恨晚. 1977年,我已高中毕业两年,当农民,更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