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戈金刚:杨氏太极拳是如何治疗外科疾病(三)

漾太极

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为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全身大关节为主的炎症。一般认为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全身性变态反应。临床表现为游走性的多关节炎,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常对称累及膝、踝、肩、腕、肘、髖等大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的炎症表现,但不化脓。部分患者几个关节会同时发病,手足小关节或脊柱关节等也可波及。不典型者仅有关节酸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消退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直和畸形,但常反复发作。

中医学根据邪之偏胜又分成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若疼痛行走不定的称之为行痹;若疼痛苦楚,手足拘急,或感冷麻,得热稍减,遇寒愈甚者为痛痹;肢体浮肿、重着,或麻木不仁为湿邪偏胜,称之为着痹;唇中千燥;筋骨痛不可按;伴有发热称之为热痹。本病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命门。

◎胸腹部大包。

◎上肢部曲池、合谷。

◎下肢部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昆仑。

半月板损伤

概述

半月板损伤是指膝关节的半月板因外伤、劳损致挤压、磨损后发生破裂,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本病发生以青年居多。患者多有急性损伤史。受伤后,立即产生剧烈的疼痛,呈牵扯样、撕裂样、绞榨样的持续痛。关节国积血和积液而出现肿胀。有时可出现皮下瘀血。行走时,有突然要跪倒的趋势。某些惠者在走动或作膝关节的伸屈活动时,常有突然“卡住”,致使膝不能伸屈现象(即“交锁”现象)。而当主动或被动活动几下膝关节以后,这种现象可立即消失(即为“解锁”现象),活动又恢复正常。慢性患者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声,股四头肌出现肌肉萎缩。本病属中医学“膝痛”的范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命门。

◎腹部气海。

◎下肢部阳陵泉、委中。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概述

膝关节交叉韧带是稳定膝关节的结构之一。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舞蹈、体育等多旋转之暴力外伤者。伤后,膝部会立即出现剧烈的、难以忍受的撕裂样疼痛和严重功能障碍,很快发生关节内肿胀。

本病属中医学“膝痛”的范畴。

1.拳疗法

◎韧带断裂应进行缝合修补手术。基本治愈以后,应加强股四头肌力量的练习,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下肢部阴陵泉、阳陵泉、血海。

痿证

概述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四肢痿软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活动而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下肢痿弱较多见。表现为手不能握,足不能行,肌肉消瘦,呈枯萎状态。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感受温热毒邪和湿热浸淫为主,内因以气血阴精亏损为主,致使筋脉失于营养而致。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命门

◎胸腹部中脘、关元。

◎下肢部环跳、足三里、阳陵泉、悬钟。

痹证

概述

痹证,类似于西医所指的凤湿病或风湿热,并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症状在内。其临床表现为:①风寒湿痹:风邪偏胜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胜者,疼痛较剧,甚如锥刺;湿邪偏胜者,关节重着不移,肌肤麻木不仁。②热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多兼有发热、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中医学认为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后,病邪闭阻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量力而为(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申脉穴,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膀胱经。

2.自我按摩穴位

◎背部命门。

◎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部环跳、委中、阳陵泉、太溪。

足跟痛

概述

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跖面疼痛。本病多数一侧为发病,亦可双侧同时发病,以40~60岁之间患者多见。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疼痛以晨起下床开始站立或走动时剧烈,活动后减轻,但久立久行后则疼痛加重,休息后又减轻。可伴有足底胀麻感或紧张感,疲劳后症状加重。

中医学认为本病机制主要有二:①劳累过度致使足跟部筋骨损伤引起的疼痛;②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中年以后肝肾之气不足,肝肾功能渐衰,肾虚无以生骨,肝虚无以养筋,筋骨随之退化;肾主经脉绕行足跟,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而致足跟痛。

1.拳疗法

◎习练杨氏太极拳39式整套动作1~2遍(采用自然呼吸法)。

◎然后单练:第19式右左分脚或第20式转身右蹬脚或第22式回身右蹬脚或第24式左蹬脚,反复习练10分钟(采用顺式腹式呼吸法)

按语:反复单练这些式子时,意念始终在养老穴和脚跟,加强刺激小肠经和肾经。

2.自我按摩穴位

◎下肢部昆仑、承山。

(完)

作者:戈金刚,杨氏太极拳第四代嫡传人杨振铎首次入室弟子,著名武术家、中医内功按摩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戈金刚出身中医和武术世家,从小就耳濡目染养生之道,并在5岁开始习练少林拳。1995年在河南少林寺举办的首届国际少林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获金奖。戈金刚是无锡传教太极拳、太极剑国家竞赛套路的第一人。在无锡历次全民健身运动中,他组织和指挥了三次“千人太极拳”表演,曾被评为无锡“十大健康人物”“十佳健康榜样”。因在全国推广39式杨氏养生太极拳,主张通过练拳健身祛病,被媒体称为“拳疗奇人”。

【声明】作者系漾太极网站、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漾太极公众号无涉,本文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