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106章)

虽然杨玉环已经自缢身亡,但对李亨来说,兵变尚未结束。

如果说,诛杀杨国忠是兵变的第一步,逼死杨贵妃是兵变的第二步,那么,李亨谋划的兵变的第三步,是逼父皇让位,他顺利接班!

但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陈玄礼破坏了他的这个计划。

这晚,李亨去找陈玄礼商议夺权事宜,不料,陈玄礼却先他一步去了李隆基的寝宫。李亨心中一沉,陈玄礼为何单独去找李隆基?他会对李隆基说什么?做什么?

陈玄礼自有他的考虑。当太子来找他结盟诛杀杨国忠和杨玉环时,他二话不说,因为杨家兄妹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他和太子一样痛恨杨家兄妹,欲除之而后快!但是,他有他的底线和原则。身为禁军首领,几十年来,他对皇上绝对忠心不二!效忠皇上,是他的天职和使命。

因此,当他看出太子还有逼皇上退位的野心后,他决定第一时间告诉皇上。当晚,安排好贵妃入殓事宜后,他马上秘密前往李隆基的寝宫,和高力士说有急事面见皇上。高力士叹了口气,指了指佛堂的方向,说皇上独自一人前往佛堂了,任谁都不让跟,任谁都不想见。陈玄礼并未离去,他必须等到李隆基。

夜半时分,李隆基神色木然地回来了。陈玄礼急忙迎了上去,“扑通”一声跪在李隆基面前,一连磕了三个响头:“玄礼向皇上请罪,请皇上为了江山社稷,节哀顺变,保重龙体为要。”李隆基目光一滞,看着跪在面前的陈玄礼,不知是该恨他?还是谅解他?

他头痛欲裂,只觉得浑身都像散了架般,无力地挥了挥手:“朕累了,你退下吧!”看着李隆基神情恍惚地从他面前走过,陈玄礼心头一急,对着李隆基的背影肃然拜了下去,语气中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请皇上放心,无论发生什么事,玄礼都会护皇上周全!”

任李隆基再是恍惚,也听得出陈玄礼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他心中一凛,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定定地看着陈玄礼,浑浊的目光中掠过一丝惊惧,好半晌后,才讷讷道:“你是说,太子他……”

陈玄礼抬头正视着李隆基,目光中是坚不可摧的忠诚:“皇上,玄礼虽是粗人,却永远牢记'忠君’二字。玄礼的命是皇上给的,请皇上放心。”话已至此,李隆基顿时什么都明白了。原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高估了自己,一直低估了太子!原来,太子策划兵变的真正目的,并不是诛杀杨国忠和杨玉环而已。对太子而言,杨国忠和杨玉环只是他通往皇权路上的两颗绊脚石而已,他真正的目的,是要逼他退位,坐拥天下!

刚才在佛堂,他还在想,如果玉环不是杨国忠的妹妹,是否就不会被六军将士逼死了?现在他终于明白,玉环被逼死,表面上看,是因为她是杨国忠的妹妹,但其实是因为她是他的宠妃!太子想通过逼死杨玉环,摧毁他的意志,然后逼他交出皇位,交出天下!

“玄礼,朕知道了,你回去吧!”李隆基叹了口气,声音中有掩不住的苍凉。今日发生的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不在他的掌控之中。所幸还有这样一个可靠人,愿意在他几乎将要失去一切之时,坚定地选择了站在他的一边!

“好,玄礼这便告辞,请皇上安歇。”陈玄礼利落起身,再次向李隆基深深行了一礼,躬身退了下去。

看着陈玄礼迅速消失在夜幕中的背影,李隆基只觉得背脊一阵发凉!如果禁军首领不是陈玄礼,如果陈玄礼也倒向了太子,那么,不用说皇位,便是他的身家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在他们李家,父子之间,兄弟之间,这样的残杀还少吗?

然而,即使陈玄礼站在了他这边,太子真的会就此收手吗?既然太子觊觎皇位已久,他何不主动让位?但是,他和太子之间积怨已深,他一旦没有了皇权的庇佑,会不会有性命之忧?夜更深了,李隆基依然怔怔地站在台阶上,在无人能够窥视的内心深处,每个人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

李隆基颓然地叹了口气,头痛得更厉害了。再过几个时辰,天就要亮了。事已至此,明天的事,就交给明天去处理吧!

这一晚,不仅李隆基夜不能寐,李亨也同样一夜未眠。

一个时辰前,李辅国将打探来的消息悉数告诉了李亨,陈玄礼单独面见皇上,果然是向皇上表忠心。“哼,好一个君臣情深!”在无边的月色下,李亨自嘲地笑了笑。他原本计划等天一亮,就和陈玄礼联袂逼父皇让位,由他顺利登基。但陈玄礼铁定了心要支持皇上,陈玄礼手上掌握着三千天策军,没有陈玄礼的支持,仅凭他和儿子李俶、李倓手上的兵力,自然无法撼动父皇。

如果无法逼父皇退位,天一亮,父皇定要继续西行入蜀,但是,对李亨来说,蜀中是无论如何不能再去的了!一则父皇已经知道了他的野心,二则蜀中是杨家的势力,他一旦入蜀,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到那时,不仅皇位遥不可及,甚至还有性命之忧!既然父皇入蜀不可逆转,那么,父子分道扬镳就势在必行!只有分兵,才能另谋发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黎明的曙光近在眼前。无论如何,在天亮之前,他必须想好出路。

此时此刻,他不由深深怀念和他一起在宫中长大的王忠嗣。如果王忠嗣在,该有多好!

早在748年,王忠嗣就预言安禄山必反,却因言获罪,被皇上剥夺兵权不说,还被贬离长安,并于749年离奇暴卒。王忠嗣一门忠烈,尽心报国,到头来却死得何其怨屈!何其惨烈!对了,王忠嗣曾经的手下大将、朔方节度副大使郭子仪,不正率领朔方军征讨安史叛军么?何不前往朔方军的治所灵武,有了朔方军的支持,他就可以自行称帝了!到那时,不管父皇愿不愿意,都只能接受成为太上皇的事实!

想到这里,李亨心头大定,目光如炬地看向东方,等待黎明的第一抹曙光出现!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大唐天子,替天行道,平定天下!

六月十五清晨,李隆基和李亨正式分兵。陈玄礼率领三千天策军护送李隆基西行入蜀,李亨和儿子李俶、李倓带领其余两千人马北上灵武。

杨国忠被诛杀、杨贵妃自缢身亡、李隆基西行入蜀、李亨北上灵武等消息,像天上的浮云一般,辗转飘到了长安。

这日,是六月十六日,距离潼关失守过去了六天,距离李隆基逃离长安过去了三天。日暮时分,天上乌云密布,阴暗不明,压得人有些透不过气来。一匹骏马正从大明宫向玉真观疾驰而去,俯身骑在马背上的人,正是王维。

此刻,玉真公主正焦急地在庭院中来回踱步,不时抬头看看笼罩在上空的破絮似的乌云,它们不仅黑沉沉地压在她的头顶,更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里。王维一早就遣人来告诉她,今日朝中有事商议,据说有皇上和太子的消息了,待他打听清楚后便来告诉她。

从那一刻起,她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从清晨一直盼到中午,从中午一直盼到现在,眼看快要天黑了,却还不见他的身影!莫非朝中出了大事,让他脱不开身?这样想着想着,玉真公主愈发心乱如麻,只觉得一颗心无处安放。但是,无论发生什么事,她早已下定决心,要和王维同生死、共进退。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驾、驾、驾!”只听远远传来一阵马蹄声响,玉真公主心头一跳,赶紧提起裙裾,冲向门外。只见王维“吁”的一声,不待马蹄停稳,就翻身下马,一个箭步冲了进来,声音中有难掩的关切:“持盈,朝中已经传开了,皇上西行入蜀,太子北上灵武。如今,朝中群龙无首,有说要去蜀中追圣驾的,有说要去灵武见太子的,有说继续留在长安的,也有说要回老家避一避的。事不宜迟,你明日一早便动身入蜀。”

“皇兄果然去了蜀中!”玉真公主觉得原本乱糟糟的心突然安定了许多。自李隆基秘密出逃后,她心中有千百个问号,从小在宫廷政变中摸爬滚打的皇兄,怎会做出如此不堪之举?难道他的西逃是为了积蓄力量,据险而守,为收复失地争取更多时间?那么,皇兄会逃往哪里?蜀中?南诏?西域?思忖再三,她觉得非蜀中莫属。

蜀中地势险恶,特别是剑阁的剑门关,是潼关之外的又一天险,向来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当年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必经过剑门关。如今,既然潼关已经失守,长安已经暴露在叛军面前,皇兄能倚仗的也只有剑门关了!

玉真公主心头大定,抬头看着王维,眼中的柔情任谁都看得出来:“摩诘,既然如此,明日一早,你、我、莲儿便一起动身入蜀中,好吗?”玉真公主声音柔和,却自有一种不容拒绝的笃定,不待王维开口,又一气说了下去,“摩诘,当初你说身为人臣,于情于理,都不能离开长安。如今好了,既然皇兄已经入蜀,你身为臣子,自当跟随皇上而去。如果你执意不肯离开,那么,我还是那句话,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

玉真公主的目光久久凝在王维脸上,她的眸中仿佛有一束光,那是心中有梦有爱之人才会有的光芒!王维也不躲不避,抬头看着公主,待她讲完最后一句“要走,一起走,要留,一起留”时,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半是玩笑半是认真道:“持盈,你和莲儿一样傻气!”

玉真公主很少看到王维在她面前如此放松,不由心头一动,展颜笑道:“这么说来,你答应了?”

王维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抬头看了看玉真观上方的天空。此刻,乌云越来越密,越来越低,似乎即将会有一场倾盆大雨。不过,在暴雨来临之前,天空却出奇得安静,就像此刻的长安似乎还感觉不到叛军到来的任何迹象,平静得出奇。

“持盈,有一句话,我一直想问你。”王维收回目光,看着近在咫尺的玉真公主,眸中含笑道。“哦?只怕不是问我,而是考我吧?”玉真公主从王维的言语里听出了一种让人心安的味道,那是拿定主意后才会有的笃定。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对于这句话,你怎么解?”王维负手而立,笑微微地看着她。

“唔,那年,我陪司马道长在王屋山修行时,也曾向道长请教过这句话。”玉真公主心中莞尔,不紧不慢地说了开去,“道长说,《道德经》中的每句话,都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放在文中细品。在他看来,老子说这句话,是想表达天地公平的意思。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都是万物自己的选择,与天地无关。”

当她说到最后一句“与天地无关”时,突然想到方才王维故意看了看天空,才恍然明白过来,不由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道:“原来,我又被你算计了。”

“哈哈,微臣哪敢算计公主,实在是微臣心中不解,才大着胆子向公主讨教。听了公主方才所言,微臣这才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看着玉真公主又笑又恼的模样,王维忍不住“哈”的一声笑了出来,故意退后一步,向玉真公主躬身行了一礼,一副请教问题的谦恭模样。

“那你倒说说看,你如何茅塞顿开?如何受益匪浅了?”看王维这般故意夸张的神情,玉真公主心中暗笑,下巴微扬道。“想来公主也知道,佛家有'着相’和'离相’之说。微臣虽然修佛多年,却天性中自有一段执念。听了公主方才对'天地不仁’的解读,微臣方才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又'着相’了。你说,这算不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呢?”王维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声音中自有一股抑扬顿挫的韵律,玉真公主不由听得怔了……

“持盈,时候不早了,我这便回去收拾妥当。明日五时一刻,我到这里接你,可好?”

当玉真公主终于从王维口中听到这句明明白白的答复时,只觉得这辈子所有的思念和等待都是值得的了。她明明想对他笑,但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怎么都止不住……

忽然,她感觉身子一轻,来不及细想就已跌入了他温暖有力的怀抱。那个她在梦中无数次渴望过的拥抱,此刻竟然真的发生了。她千真万确被他拥在怀里,他手心的热度透过薄薄的衣衫迅速传了过来…

她再也顾不得许多,将脸深深埋入他的怀里,任凭泪水尽情流淌,渐渐濡湿了他胸前的衣衫。

“摩诘,谢谢你!”王维眼角似乎也隐隐有了泪光,他一手环住公主,一手轻轻拍着公主的后背,在她头顶笑道:“我俩之间,还用说谢字么?果然和莲儿一般傻气。明日赶路辛苦,你今晚好好歇着,等我来接你。”

“嗯。”玉真公主闭上眼睛,乖乖点了点头。她原本想说“和你在一起,即便吃苦,也是甜的”,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幸福来得太突然,她似乎还有些难以置信。这些甜蜜的话,就留到将来去说吧。

她相信,从今往后,她和他之间,一定会有大把大把的好时光!

(0)

相关推荐

  • 皇上看孙子洗澡,皇孙溅了皇上一脸水,皇上大喜:这屋有3个天子

    唐朝始建于公元618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隆基出生于公元68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但他早年时过得很艰难,虽 ...

  • 安史之乱中,李亨登基为帝,是否算是篡夺父皇唐玄宗的皇位?

    李亨看到"篡夺"这个词,估计肺都气炸了:明明是我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唐,怎么成为篡夺了? 李亨说得没错,确实是唐玄宗要撂挑子了. 你想,唐玄宗连自己的女人都无法保护,他还有什 ...

  • 观《唐宫燕》看女皇梦 之五:李隆基诛灭韦氏

    小编有话说:各位朋友,你们好!上周因电脑出问题,无法按时发文,请大家谅解!希望大家继续多多支持我父亲的文章,这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事情,谢谢! 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正月,左骁卫大将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出嫁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06章)

    第106章 提到莲儿,气氛明显轻松缓和了许多.王维平静的目光中,不经意间平添了几许父亲特有的温暖:"多谢公主对小女的厚爱,微臣替小女谢过了." 看到这样如沐春风的和煦笑容,玉真公主 ...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106章:左右权衡

    第106章 左右权衡 动干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曾经一度风气不佳,在政坛大家都把动干部,认为是领导要用自己的人.并将能不能提拔视为与领导关系亲疏的表现,反而将干部调整的真正目的给忽略了. 干部调整是党委 ...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 四柱课堂:第106章 化气格

    第1节 化气的含义和过程    一.化气的意义     化气意义的详述另有章节专门论述,这里只是简述,主要论述与天干有关的部分.     [化]是变化.化气也就是在合的天干或地支中,弱小的而顺从力量强 ...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