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茂华||又是一年杏儿黄
关注天安门文学,时代潮流,用文字温暖人生!
【作者小传】牛茂华,河南渑池人,曾在渑池县广播电视台从事新闻工作。
又是一年杏儿黄
文章\牛茂华
布谷布谷,杏黄麦熟。随着布谷声声,豫西地区进入了麦收时节。这时,家乡闻名于世的仰韶大杏也即将成熟上市。
我的家乡地处豫西渑池与陕州区交界的熊耳山下,村前村后各有一条从熊耳山南麓北麓流经的河流,气候湿润,适宜杏树生长。河滩沟岔,地边地堰上,也不知道是啥时候起到处长是杏树,几个人抱不往的大树,80多岁的老人说起来也是打记事儿起树就是这么大。后来,据园林专家考证,杏树寿命很长,有些大树生长于明清时期。
家乡的杏分为鸡蛋杏、八大杏(又称银杏,杏仁香甜,砸开杏胡可以直接吃),还有麦熟杏、羊屎蛋杏。引以自豪的是鸡蛋杏,个大、皮薄、肉厚,状如鸡蛋,因此,叫做鸡蛋杏。还有就是这种杏成熟后,核肉分离,拿起来摇一摇,能听到杏胡哗啦啦响,因此,又叫响铃杏。它的果皮与果肉呈橘黄色,阳面有红晕色,肉质细韧,纤维少,汁液丰富,又酸又甜,芳香浓郁。由于产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源地渑池县把这一响当当的名优特产叫做仰韶大杏,而今已成为渑池县的一张名片。
从小记得,家乡几乎家家都有大杏树,大多数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多的户家几十棵,甚至一面坡的杏树。如今,又是一年杏儿黄时节,儿时的记忆仿佛昨天的故事仍历历在目。每年二、三月间,杏花盛开,家乡方圆几十里,一道道岭,一道道沟,漫山遍野,全被杏花掩映。粉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还有那些红白相间的花骨朵,含苞待放,煞是好看,成了美丽的风景。杏花盛花期很短,大概只有十天半月光景。花开花落,杏树慢慢地抽枝发芽,吐出新绿,小青杏象蒜辫似的挂满枝头。等到长的拇指肚大的时候,就有一些调皮淘气的小伙伴开始摘杏玩了,他们把又青又嫩的杏胡砸开,把杏仁塞进自己的耳朵里说是暖鸡娃,糟践了许多幼杏,常常会受到大人的呵斥。
小的时候,每逢收麦季节,学校会放麦假,这个时候大杏进入成熟期。小学生们年纪小,参加不了生产队劳动,大人们会派他们看好自己家的杏,生怕外人偷摘,并许诺杏儿卖了钱给他们买衣服,买学习用品等等,这也多少刺激了小伙伴们的积极性,有的带上麻袋片,有的带上塑料布,有的带上凉席之类的,坐到自家大杏树下。八九十来岁的孩子爱说爱动,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坐那儿,百生百法变着花样地玩。男娃儿们会跑到河沟里摸螃蟹,捉泥鳅,逮小鱼,然后在树下弄几个石头支起个小锅,拾点干柴,烹烹吃,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种美味了。女孩子们会猴爬到刚开花的柿子树上,其中一个人眼睛蒙上一块手绢,其他的人在树枝上来回走动,看她是不是能捉到,这个小游戏俗称摸柿猴,确实体现出童年的乐趣。待到麦收一半时,大杏一半黄一半紫,渐渐地从枝繁叶茂的绿叶中露出芳容,俗称杏出叶了,这个时候还要等上几天发虚了才可以采摘。
大杏熟了,采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有点大杏好吃实难摘的感觉。一些树冠大的树,需要靠木梯子才能上去。摘杏的人带个布兜兜或者竹篮子,等到摘满了,用绳子放下到地面上。人够不到的树梢边远,树下往往需要几个人撑起床单之类的,树上人用棍子打落下来。大人们忙完队里的麦收,有的忙里偷闲,有的会向生产队长请假,挑着担子,到附近十多里的集市上去卖。有的甚至走村串乡几十里去卖杏,换取在今天看来是很不起眼的收入,贴补家用。
上世纪80年代,仰韶大杏在河南省大杏鉴定评比会上曾获得第一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经过近30多年来的发展,仰韶大杏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从2004年起,每年杏花盛开时节,渑池县发掘乡村田园风光资源,以花为媒,年年举办杏花节,开辟乡村游,兴办农家乐。杏花节期间,唱大戏,扭秧歌,踩高跷,吸引方园数百里人们前来观赏,大大提高了仰韶大杏的知名度。大杏成熟时节,杏树园里不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农民们真正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
本文编辑:胡冬梅
天安门文学纸刊视作品质量优中选优刊发,所有来稿均在天安门文学平台展出,纸刊选稿无关打赏、无关点赞,就一个纳入海选的范畴,即文章浏览量达到600者,就可以纳入选稿库,从选稿库中选取优秀作品上刊。
来稿除诗歌外,只要不涉及政治和宗教,其它文学裁休均不受限制,来稿请连同作品和详细地址发送到收稿人微信韩晗h15101221693,紫色玫瑰hudongmai ,作品一旦采用,即送一本样刊作为稿费免费赠阅,赠阅外每本收30元工本费和快递费。
天安门文学杂志,集文学、文艺、文化三位一体,主要刊发原创首发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故事、摄影、书法、绘画等体裁,欢迎投稿。打赏10元以内不发放,10元以外,一半赏金作稿酬(10日内结算),其余赏金作为平台运营,请加稿费发放人素素微信j13603499693。自愿参与,适度打赏。投稿说明:要求原创,文责自负。拒绝抄袭剽窃和一稿多投。如发生任何纠纷,与本平台没有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