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文字密码

《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既有形象的描述,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富有情趣。学生对富有情趣的文章特别感兴趣,很容易走进文本,找出琥珀形成的过程及推测的依据。

科学小品文,富有情趣的文字背后,还隐藏着很多密码。比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关键语句。这都是不可小觑的文字密码。

课已接近尾声,我发现文本中“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粘稠的黄色泪珠里。”值得玩味,更值得深入探究,于是,我和学生开启了确解文密码的旅程。

师:同学们,齐读第八自然段,你一定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

生:我的发现是,有一个比喻句。

师:这个比喻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松脂比作泪珠。

师:你们觉得这个比喻句用得妙吗?

学生陷入沉思,我这一问,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我发现,学生对此问题虽有兴趣,但不知从何处着手去解答。

师:这个比喻句相当妙,妙在哪里呢?再认真思考一下。

(这时,大部分学生还是处于懵懂状态,个别学生想回答。)

生: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松脂的颜色。

生: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松脂的状态。

师:颜色是?状态是?

生:颜色是黄色,状态像泪珠。

师:不错。你们只有处于思考的状态,就是好样的。

这时,一位女生举手说:“我觉得这个比喻句写出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同情。”我一听,这位女生确实在认真思考,她已经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温度。

师:刚才她的回答很好,她能从文字里读出同情的味道。你们发现没有,她为什么能读出同情的味道,因为这句话中有“泪珠”二字。但是,这样的表达符合实际情况吗?

(学生又陷入沉思,不知如何解答)

师:同学们,琥珀形成的过程中,需要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太阳,温度,天气炎热……

师:我懂了,你们的意思是说,琥珀形成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在温度很高的时候。温度很高时,老松树也会感到很热,于是,它就会流下松脂。这和我们一样,天气炎热,就会流下汗珠,老松树流下的松脂就是它的汗珠。对吧!

此时,学生点头,更加明白了松树流下松脂的原因。

师:可是,作者为什么写成了“泪珠”,不写成“汗珠”呢?难道,作者写错了?

学生笑了。此时,有学生开始寻找其中的密码。

生:作者这样写,是因为作者对两只小虫的命运感到叹息。

师:注意,这里不是写的作者的泪珠,而是写的老松树的泪珠,发现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作者把老松树当作人在写,所以,这里还运用了拟人写法。

师:聪明,慢慢体会到了,作者把老松树当作人写,也就是说,这颗老松树和人一样,也有思想,有感情。

此时,学生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的密码。

生:我懂了,作者把老松树当人写,树有生命,树有感情,所以,这颗老松树为两只小虫的悲惨遭遇感到伤心,所以,它流泪了。

师:是的,作者赋予老松树以人的情感,更加形象,仿佛是在为两只小虫的不幸而伤感,流泪。这样,就使文章有了温度,有了情感,所以说,我们在朗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生:有感情。

师:对,有感情,读出一种感伤的语气,你们读一读。

(学生读)

师:同学们,读课文时,一定要用心去读,只要用心了,就一定能找到文中的关键语句。品读关键语句,我们就能破解文字密码,真正理解作者用词精妙。我们写作文时,也要这样用心去选词造句,才可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下课!

课后,我坐在办公室反思,教学机智往往来得十分突然,当然,这需要教者用心发现。事实上,我在备课时,没有注意到“泪珠”这个词,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发现它是比喻句,如果以比喻句的层面去理解它,我觉得不够,还应该走进“泪珠”里去。正因为这样,我才有了临时选取这句话进行“破解文字密码”的教学构思。

学生被我带入具体语境中去品析这句话,开始,学生的思维打不开,无法体会“泪珠”的含义,后来,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完全进入了语境中,真切地体会到了“泪珠”的含义。我想,语文教学不能囿于简单的知识讲解,也不能只看准教学任务,更应该关注学生品析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注重以文字“游戏”陶冶学生情操,把学生从文字背后带到文字前面,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021.3.11随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