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惠:卖花生
卖花生
山东齐河 王培惠
某省城科技学院里有个教授叫李四。今年63岁了。在单位和家属院里是出了名的小气鬼,什么事都是斤斤计较。没有男子汉的气质,一点也不大度,同事之间,左邻右舍之间时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人们背后送他外号“吝啬鬼”,许多事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是“小聪明”。他长着由子型的身材。针鼻一样大的眼睛,满脸黑的似乌鸡爪,牙齿显得挺白。戴一副黑框眼镜。目测不高于一米六五的身高。这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他独自骑自行车去郊区闲逛。
在公路边上,一个卖花生的农村妇女。约50岁,这妇女风姿优雅。一笑一颦就是美人一个,瓜子脸,柳叶眉。眉清目秀,身高约一米六三。衣着合体,干净利落,说话嘹亮,声音清脆。她的花生是自家地里种的。今年又是大丰收。家里放的到处是花生,丈夫是泥瓦工,工资一天300元。没时间处理,也得不偿失啊。
她卖的花生。有生的熟的两种,临时用两个旧化肥袋子盛着。怕城管人员来了“没收”,躲在花草和冬青的后面。半藏着,随时准备拔锚开船,撤退。
这时,正好李四从人行道上骑自行车过来,对这妇女看得十分清楚。可能是也闻到了花生香了,过来了,想买点。问这妇女,“这熟花生是怎么卖的?”妇女答:“大哥,这花生八元一斤,纯天然的。自己家里种的,又是自己炒的,原始炒法,大锅掺沙土炒的,香啊”。李四说:“我看看,尝一下,先尝后买才知好歹,少了钱卖吗?”妇女说:“自己种的花生,尝吧,但少了钱不能卖,不够本。”李四开始挑花生,翻来覆去挑了约一个小时。才挑了一塑料袋。李四挑的太过份了,稍微糊皮的,一点裂纹的, 擦破点皮,等等都已挑出来了。
有几个打工的人路过,人家想停下来买花生,看到李四几乎是抱着整个花生袋子。人家根本没法儿插手,这时,这妇女已十分厌烦了,心想,一个大佬爷们儿的竟如此让人不可思议,不近人情。
李四这时,千恩万谢的,总算挑完了花生,。要过秤了。李四又凑过来了,瞪着个眼的要看看秤准不准,可左看不懂,右看也不懂。妇女带来的是杆十六两秤。因家里不是长期干买卖的。仅有这一杆秤。对此,什么前“毫”后“毫”出门几斤等,一般60几岁的人都懂,教授李四也该懂啊?所谓“出门”,即是提后“毫”。(后面的一个小绳子。)头一个星是5斤或10斤,以后按星再加斤数,提前“毫”最多秤5斤或10斤。妇女在此秤花生。李四不懂,还装懂,在背公式,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算啊,算啊,一直也不知道怎么算,没有算出来。学不能致用。
傻帽一个,书呆子!妇女恨的在咬牙。李四急得也是抓耳挠腮,满头大汗,还是一个物理学教授。你真是不念哪家的书,不识哪家的字啊?
这事也怪这妇女,早上来的太急,本来邻居家有杆十两秤,忘了去拿了。带来了一杆十六两秤,摆好摊了才发现,再回去拿,几十里路来不及了。怪不得这教授是洋鬼子看戏——傻眼了,妇女心想,反正是我自己用,再合算一下就行了。谁知碰上这么一号人呢?真的是无巧不成书啊?
经给李四一过秤,是整整四斤,妇女秤完,口算就算出来了,只是不讲罢了,李四问:“几斤啊?”口算又难住了这“教授”了,汗又冒出来了,李四是不懂怎么合算成10两一斤,再按每斤8元计算,还是那妇女说给了李四,合6.4斤,计价51.2元,收50元,李四目瞪口呆,感叹这妇女的聪明智慧。但李四付款时非给45元,少给5元钱,妇女连说不行,李四骑上自行车走了,也不知道自己脸红,以为沾了光了呢?
这时,妇女的老公不放心,来电话了。妇女将这事一五一十地讲述一遍,最后说:“他以为少给我五元钱,占到多大的光呢。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对待这小气鬼,就得有对策,我事先换了坨。本来就没给他够秤,花生也正好是45元钱的吧。电话里的男、女都笑了。
一会儿,来了七、八个打工的农民,问好价,一下都把妇女的熟花生全收“市”了,卖的是足斤足两,买的是分文不欠。买卖双方都很愉快,高兴之余,妇女多抓了一把给他们,更是皆大欢喜。
一直在一旁观看不语的两个清洁工,全听到,看到了这一幕。和卖花生的妇女对视一下,竟都哈哈大笑起来。
卖花生的妇女非得给两个清洁工花生,夺了许久,清洁工才收下这花生。清洁工帮妇女收拾完毕,妇女骑电动车飞快地回家了。
看官悉听,和谐社会需大家来建立,都来遵守社会公德,才无愧于当今时代的人。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王培惠,山东齐河人,大专,中共党员,网名:平民一夫,知与谁同;山东省精短文学德州分会会员,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多年从事锅炉工程和管理工作。愿交爱好文学的朋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