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赵之战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国乘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座城邑。十三年(前234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十四年(前233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大败秦军(参见肥之战)。桓齮畏罪逃燕。
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军击败(参见番吾之战)。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今河北境)。
此后秦军经过三年休整。十七年,正当秦军灭韩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在稳定占领区形势,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于十八年派军乘赵大饥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才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使用反间计。一方面停止进攻,保持对峙,派使者去赵营见李牧谈和,一方面派间谍携重金潜入赵都,贿买郭开,散布流言,诬告李牧私自与秦讲和,相约在破赵后分地代郡。赵王迁听信谗言,遂命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李牧拒不受命,被赵王杀死。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在边防与官兵共同生活、战斗多年,颇得士心,被杀后军心涣散,部队解体。
十九年(前228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之子名将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点评:赵国是战国时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其才能亦不在白起、王翦之下;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不能怪秦国太强了,只能怪自己太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