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专访(第40期)/褚晓萌:社团应是大家的理想国
四川大学
科幻协会:
四川大学科幻协会创立于1993年4月2日
在二十六年的历史中获得了众多荣誉,包括但不限于:
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特别贡献奖、第四届“晨星杯”优秀组织单位
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优秀志愿者、第七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社团
第28、29、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科幻团体奖等。
该协会也走出了许多科幻名家:阿缺、孙悦、五十弦、程靖波、谢云宁等。
褚晓萌,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14级学生,
川大科幻协会二十三代目。
✨
褚晓萌:在我高中的时候,偶然看了王晋康的《类人》和钱莉芳的《天命》,很喜欢这两部作品,算是启蒙读物。但那个时候并不知道这是科幻。川大百团大战的时候被科幻协会吸引,就此入了坑。而比科幻更吸引我的,是喜欢科幻的这一群人。
褚晓萌:科幻即科学与幻想,是基于科学意义上的对世界的重构和狂想。
褚晓萌:《三体》使大家看到了世界水平的科幻是什么样子的,至少中国科幻有了里程碑,也有了发展的目标和模范。中国科幻的水平我觉得还不稳定,是自由态的,要想形成一定的水平,需要时间和更多的优秀作品。我对其未来发展是持乐观态度的。
褚晓萌:进入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海报好看,人好玩,社团有趣,是我在大学想要混的圈子。刚开始没有担任社长的想法,只是想留在幻协做点事,直到方草姐来找我聊天,我才发现我空闲时间比较多,又由衷地喜欢这个社团,可以试试当社长。
褚晓萌:说一个印象深刻的活动吧,川大幻协的传统是在每年的5-6月进行下届社团管理者的选举工作,选举的其中一个环节是分组策划和举办活动。作为备选组,我和做海报很厉害的念绮勾搭了天文社的汉子们一起在青春广场上看星星,当时海报主题是《与钢铁侠和美国队长一起看星星》,那个晚上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看了月亮,海报也收割了一批粉丝,现在想起来还很快乐。
褚晓萌:我和社团的小组成员有做过一个对全国科幻社团的调查,是18年春天完成的,由于没有读研,也就耽搁下来没有发表。但里面包含了我们对社团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借这次采访的契机把它发出来,大家觉得有用就看看。(见文末)
褚晓萌:困难肯定是有的,每年组织活动次数多,到中后期都会略有疲态。大家的学业都很繁重,如何让大家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社团活动的组织举办工作。是我在当会长中后期遇到的问题。
当时采取过分组举办活动减少每个人工作量、举办创新型活动调动大家积极性等方式,并通过多沟通,多调节,一点点克服了这些困难。很难说什么办法有效,但只要去尝试创新和改变,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些一定要自己去亲自尝试,就像小马过河。但我希望社团不要成为大家的负担,而是大家的理想国。
褚晓萌:一起办活动,撸串,撸猫,唱K,第六届星云奖志愿者之旅。去办活动常常是傍晚,背着夕阳骑着单车吹着暖风从长桥呼啸而过。活动完成后,一群人嘻嘻哈哈伴着星光走去撸串。最快乐的日子。
褚晓萌:作为文新的一名学生,我不存在这个问题,科幻可以成为我学习工作的一部分。
褚晓萌:在毕业以后几年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这一年的经历真正让科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我的一生都会有科幻陪伴左右。而这一年,将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青春记忆,情怀所在。
褚晓萌:社团的学弟学妹们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期待就是,希望四川大学科幻协会繁荣昌盛,生生不息,永垂不朽。
现在对社团的关注没有当时那么多了,但一直在关注着,以后也会一直关注。
褚晓萌:我觉得不同高校面临的困难不同,相应的需要满足的诉求也不同,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的那篇文章。
社团和民间科幻组织起到的作用是需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比如四川大学科幻社团根基相对深厚,将科幻的种子播种到更广阔的地方就是它的优势;重大科幻因为有专业的教授引领,在科幻作品分析,传播有深度的科幻思想方面就是它的优势和方向。
褚晓萌:以下是标准答案,不是科幻迷也可以把他变成科幻迷。
褚晓萌:唠唠叨叨了这么多,希望不要有很多认识我的小伙伴看到(害羞脸)。如果看到了,我还是那个喜欢拍脑袋想主意的又小又萌的小萌会长(不承认我就打爆你的狗头)。我很想念大家,也常常还会在群里装萌新。希望还能与你们再相见。
⇩⇩⇩
点击查看四川大学“创新创业计划”小组
就高校科幻社团发展状况做出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