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艺术的审美与鉴赏

  银锭上通常刻有铸造的时间、地点、银炉、重量及工匠姓名等,几乎包含了现代货币上需要的全部信息,方便人们称重使用和追查来源。

  古代银锭时间关系,银色温润,新铸的银色相当锐利。古代银锭往往有黑色氧化包浆,新假的包浆不自然太刻意!当然,许多古代的银锭,也有的用药水洗一下,黑色的包浆去掉,但这种老银的感觉,和现在的新仿品完全是两个概念啊!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目前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

  方戳银锭在整个体系中的比例仅次于第 二种类型,在铭文的打铸方面,没有明确表示人的名号,只打铸了上解纹银的地域和上解时间。此类银锭主要集中在嘉庆、道光、咸丰、同治早期四个阶段。就目前的遗存来看,道光朝与同治朝的实物比较多见一些。

  有的人认为银锭值不了什么钱,但是事实上却是一年比一年价值高,其价值从二十年前的几千块到现在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数不胜数。2009年11月,一件“明万历二十七年武冈州一百两”银锭,在北京中拍以392万元成 交,创下中国银锭拍卖世界纪录。去年的北京嘉德拍卖,元代“兴国路”五十两银锭,以310.5万元落槌,刷新了五十两银锭拍卖的最 高成 交价。

  不管是明代的官银元宝,还是清代的纹银,都是作为一种对照,用以评定不同成色和重量的碎银和银两。所以明清两代由官府铸造足量并成色十足的银锭又称砝码锭,或称共议十足银,后来一些商会组织凭信誉鉴定并打有标记的银锭也称砝码银,多数每锭重十两,成色能够达到98%至99%。形制古代对银锭的冶炼和熔铸十分宽容,使得形形色色的官锭之外,又有汪洋恣肆的民间私银出现,其价值则不在官私之分,而在其体现的史料价值与文化蕴意。

  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普通人家是用不上银锭子的,因为一锭银子就可以供给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销,所以普通人家使用的都是一些碎银子,很少会用到银锭子。古代的那些散碎银两,都是用专门的剪子剪制出来的,在剪下来后还需经过称重,才可以进行买卖交易。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0)

相关推荐

  • 古代银锭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磁场和魅力,让整个世界都为之陶醉!

    民间对白银鉴别银色有很多口诀,这里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含红铜的银色口诀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qu ...

  • 银两如何鉴别真伪呢?银两有什么特征

    改造品改造品通常是在真银锭身上动手脚, 用各式各样的方法, 把普通的银锭改头换面或加工变成罕有的银锭, 以求鱼目混珠, 谋取暴利. 虽然被改造的银锭本身是真的, 但被改动以后便不再被认为是真银锭, 反 ...

  • 银两现在这么火

    民间对白银鉴别有很多口诀,这里鉴宝为宝友介绍含黄铜和红铜的两个口诀:①含有黄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灰九转青,九五成时色还清"②含有红铜的银色为"七黑八红九带白,九五成时还原色 ...

  • 银两鉴定相关学识

    由于历代银锭都是用开放式模具制作,银水在缓慢倒入模具中之后,锭面就会形成这样的涟漪状的锭面波纹.有的波纹不明显,这跟银水倒入时的温度和工匠的制作习惯是分不开的.基本上每个朝代和地区追求的效果不一样,就 ...

  • 银两艺术精品

    由于朝廷没有对银锭的具体形制做过规定,以至民间铸造的银锭,不仅形式多样,成色也是各异.古人发现,含银量大.成色好的白银,在铸造过程中会产生细密的纹路,因此将最 优质的流通白银,称为"纹银&q ...

  • 古代银锭子有多美

    地秤砣(砝码)标准不同,导致"一两"的重量也不一致.在清代,主要有4种,即库平两(国库使用,约37.3克).海关两(海关使用,约37.68克).漕平两(计算漕米使用,约36.65克 ...

  • 银锭鉴定知识

    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 ...

  • 银锭哪儿可以辨别真伪

    清代以前的银锭铭文到目前为止,除了一件上海博物所藏嘉靖三十一年圆锭外,基本上都是阴文.清代及民国的银锭都是阳文,或许是在银锭成型.还未完全冷凝时砸刻上去的,文字一般没有变化,内容丰富,因地而异. 古代 ...

  • 古代银锭子明年变化趋势怎么样

    明代的银锭铭文较少发现戳记的.除"金花银"之外,一般都是錾刻.文字排列间隔不规范,尽管有序,但依然给人的感觉是杂乱. 古代银锭的重量,与当时的度量衡制是相吻合的.古代银锭一般分五十 ...

  • 银两这么稀有

    [元宝],一种马蹄形的银锭,又称马蹄银;[宝银],每锭重五十两,多用于大额支付.每两抵用制钱一千文,每锭抵用制钱五十千文;[银锭],多铸成铤形或马蹄形,又称小元宝,一般重十两,也有铸成银方鏪的;[银锞 ...

  • 银两欣赏之让人陶醉!

    在中国历史上,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时间并不长.从先秦到唐代早期,白银和珠宝.黄金等一样,只是被视为一种贵重财物.在唐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发挥一些货币职能,被用于赏赐大臣.政 府开支.上交税款等,而极少在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