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第二章内容,包含了《易经》的创作原理和读解方法

《易经》本来就是一门很专业的学术,也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
我们绝对可以这样说,自西周至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清,并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另外一本书,能够比《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大,《易经》对中国文化的作用,绝对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各类注释《易经》的书籍,自秦汉至清末,就不少于几百种,可见《易经》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
《易经》更是当今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山东大学的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大钧先生,就成立了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也就是中国周易学会,这是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一级学会,该中心还出版了中国学术史上第一份易学专刋《周易研究》,该杂志是被海内外学者所公认的严肃、严谨的“二严”刋物。
还有已故北京大学教授朱伯昆先生,所成立的国际易学联合会,还是唯一一个由我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最高领导人于2004年亲自批示成立的《易经》类综合性社会团体和一级学会。该学会曾先后委派四位专家、学者进入中南海紫光阁为国家领导人讲授易学,其中就有朱伯昆教授本人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胡孚琛先生。
现在的清华大学,也还在开办《清华大学周易智慧总裁高级研修班》,还特别注明这是官网培训,专门招收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各行业董事长、总经理及高层管理人员等,收费还不低,要好几万一个人。
以上资料,在百度上都可以找到,可不是我们随口说说的,谁要是不相信的话,尽管去百度上搜索刘大钧、朱伯昆等词条。
可见,不仅仅在当今的高等学府、学术界,就连国家领导人也越来越认识到《易经》对于人类文化的重要作用。
《易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绝对不是极少数无知的人能够否认得了的。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表示《易经》没有任何弊端,《易经》在三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也的确产生过一定的弊端,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也会详细谈到。
我们在以前的《读易经必须先读系辞,系辞第一章就有三个重点》等文章中,已经以《易经》的大过卦为例,对《系辞》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第一段,作了较为详细的讲述。
由于《系辞》中的内容,是孔子对《易经》的高度归纳和总结,其抽象的程度非常高,如果不通过几个实际的例子,只是仅仅从字面上来讲述这些内容的话,则恐怕是讲也讲不清楚,听的人更是难以有所体会。
所以,我们才不厌其烦地先讲了《易经》的基本原理和创作目的,又讲了离卦和益卦的正确读解方法,又详细的讲述了大过卦的创作过程,以此来说明“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当然,若要真正弄明白这三句话的意思,请务必要仔细阅读我们前面所写的《易经系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孔子:要从三方面来理解》等多篇文章,若能对周文王创作《易经》卦爻辞的原理和“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三个重要含义,都能够有了完整的了解之后,再来看下面这段文字,就更加会有所体会了。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周文王对于每一条卦辞爻辞,都有吉凶悔吝的判断,虽然有些卦爻辞没有直接写明吉凶,如随卦:“六二,系小子,失丈夫。”(帛书、竹书、阜阳本与今本的意思完全一致,但阜阳本六二误作了六三)。
虽然随卦的六二爻辞,没有写明吉凶悔吝,但我们只要看一下爻辞,是完全可以明白其中意思的,这句爻辞就是指随从了小人就肯定失去了丈夫,表示一个人去做了小人的事情,就失去了大丈夫的人品,所以孔子的象辞:系小子,弗兼与也。表示既要做小人又要做大丈夫,那是不能兼得的。可见,周文王的很多卦爻辞,虽然没有写明吉凶悔吝,但已经把吉凶悔吝都包含在里面了。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讲述过对吉凶等判断词的理解,吉和凶就是指好东西的得到和失去,悔就是指悔之晚矣,吝就是指舍不得、肉痛,厉就是指担心、惊恐,无咎就是指没问题、不用担忧,这就是“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卦象所对应的是一类事务,而不是一个事件!事务跟事件是两个概念,千万不能弄错!
周文王从人类社会生活的万事万物中,归纳总结了六十四类事务,而不是六十四个事件。大家都知道,天下这么大,社会这么复杂,大事件小事件何止千万,怎么会只有六十四件呢?
周文王通过高度的归纳总结,对具体的事件进行了高度的抽象综合,从而整理出了六十四类事务,事务是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而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事件。
《易经》所归纳总结的六十四类事务,在《序卦》、《杂卦》这两篇传文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像泽风大过卦表示过分,泽雷随卦表示跟随,风雷益卦表示增益,离卦表示依附。很显然,过分、跟随、增益、依附都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件。
其实,在《易经》的六十四类事务中,有一些事务是很相似的,如果我们把六十四类事务再整理一下的话,六十四卦还可以合并成四十多卦。
正因为像依附、增益、过分、跟随等都是很抽象的事务,所以在一个具体的事件中,可能会出现多类事务,在一类事务中也会包含了多个事件。我们在某一个事件中,该如何来判断是属于哪一类事务,该用哪一句卦爻辞来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都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不是拿六爻来死搬硬套的!
这就是《易经》真正的功能,就是教我们如何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正确的判断我们正处在哪一类事务之中?在这类事务中又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情况?然后就可以根据卦爻辞来找到相应的指导方针了,这就是《易经》真正的作用!这一点,不管什么人,相信也好不相信也好,只要认真读懂读通了《易经》,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关于利用《易经》来卜筮预测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会有专题的讲述,因为《易经》的确是可以用来卜筮预测的,但我们也应该明白,作为周文王创作《易经》的本意,已经从“殷尚鬼”的巫祝卜筮,走进了“周尚文”的文化思想,这是人类文化史上非常了不起的飞跃。
《易经》无疑就是通过文化思想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这也就是孔子喜欢《易经》达到了“居则在席,行则在橐”的原因,若不是《易经》有着非常全面而丰富的文化思想,在社会生活的万事万物中都可以作为人们的指导方针,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怎么可能看得上一本纯粹卜筮类的书籍呢?帛书《易传·要》:“子曰: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
如果《易经》只是一本卜筮书,那孔子为什么不把《连山》和《归藏》,或者其他的卜筮类书籍也捧为经典呢?我们看到有少数人在评论区里的留言,根本不知道《易经》在文化思想上的价值,也不知道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就肆意的讥刺贬低《易经》和孔子,真是无知得可怕。
《易经》就是让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万事万物中,先根据自己所处的客观事件,来确定现在正处于哪一卦的事务之中,再根据客观事件的具体情况,再确定现在正处在哪一爻,然后再根据卦爻辞的指导方针,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了。
当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反复说了,《易经》中的六爻所对应具体事务的六种情况,并不是按程度不同来排列的,也不是按时间先后的次序来排列的;从初爻到上爻的排列,也不是一种规律;在一件具体的事件中,也不是每一种情况都需要经历一次的,到底会出现几种情况,也是完全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千万不要以为每一卦的六爻排列有什么规律,于是就拼命寻找六爻之间的规律,这样又钻牛角尖了。
二,现实社会生活中,在一件具体的事件中,可能会出现多类事务,我们首先要判定自己处在哪一类事务之中,然后再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相对应的爻辞,至于如何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确定爻辞,我们在下面的举例说明中再介绍。
这种根据具体的事件和具体的情况,来确定卦象和卦爻辞,就是孔子所说的“变化”,变化不仅仅指卦象中阴阳爻的变化,更是指事务情况的变化,人们在这个具体事件中,如何来选择所对应的卦爻辞,就是所谓的“进退”。
例如,在2019年底的时候,我国的湖北武汉出现了重大传染病疫情,我们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就非常符合《易经》的道理。
从疫情一开始,我国政府就对疫情高度的重视,这就是大过的卦象;针对疫情,我国采用了封城隔离这样的措施,这就是“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就是采用了过分谨慎小心的方法来控制疫情,而不是选择其他的爻辞。事实证明,我国政府的抗疫措施是非常科学也非常成功的。
反观美国,就是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把大过的卦象误判为随的卦象,采用了“随他去”的方法来面对疫情,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我们上面这样说,倒不是认为我国是根据《易经》才做出了正确的防疫决定,我们只是说,我国的防疫措施非常符合《易经》的文化思想。
也许又有人要说,这么简单的道理,任何一个初中生都知道,那还需要什么《易经》呀!读《易经》纯粹是多此一举。这就又涉及到《易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些问题,若要展开讲述的话,又有非常多的内容,我们也只能在以后的文章中再详细讲述了。
这种根据客观事件来确定事务所对应的卦象,再从中确定正确的爻辞来作为指导方针,就是“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这也是学习和运用《易经》中最难的部分。
对于刚柔这两个重要概念,我们在前面几篇文章中也反复说了,刚表示开创进取,有所增益;柔表示合理的分配使用财物,虽然没有增益,却能为进一步开创进取作好准备。刚和柔就好像白天和黑夜一样,白天属于生长、创业,黑夜属于休养,休养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创业。
所以《系辞》第一章把天、尊、乾、高、贵、动、刚归为一类,把地、卑、坤、贱、静、柔归为一类,我们可以通过乾坤的刚柔,来理解万事万物的刚柔。这就是“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所以,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若要找到所对应的具体事务的卦象,再找到对应的爻辞来作为指导方针,是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状态来决定的,是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来判断的,是灵活多变的,绝对不是有什么死板的规律可以套用的,这就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