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新生适应辅导中的运用
宋立文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昨天
一、案例概述
王羽(化名),2019级环能学院本科生,该生进入大学后,担任班级团支书,工作积极,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努力,尊敬师长,善待同学,知书达理,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学生”,未发现明显异常。
但是新生入学后的心理全员普测发现,该生心理重度异常,因失恋在高三暑假自杀未遂,进入大学后,因竞选班长失利,精神受到双重打击,认为自己一事无成,抑郁焦虑导致毫无食欲,经常整晚失眠,精神濒临崩溃,在宿舍抽屉里自备一把水果刀,当压力实在无法承受之时便准备随时自我了结。
辅导员与王同学深入交流,王同学终于卸下防备,表达了自己目前的真实心理状态。经与其耐心沟通,该生同意将自身状况告知父母,并同意辅导员老师马上带该生前往安定医院就诊。经专业医生诊断,该生为双向情感障碍,需住院治疗。但学生本人极度反感住院,经医生同意,由家长带回家服药治疗。
学生回家休养服药治疗后需要康复时间,故申请休学一学期。2020年9月申请复学。复学后面对新的班级和同学,该生有很多顾虑和不适应,趋于平稳的情绪再起波澜,辅导员针对该生的实际状况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多次深入辅导,学生心理状态渐渐平稳,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入学后第一学期所有科目全部通过,整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二、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该案例属于特殊新生的适应问题。王羽同学虽然是2019年进入大学,但是因为心理疾病,2020年9月复学后,仍然面临之前遗留的新生适应问题。辅导员作为专职的新生辅导员,对该生情况非常了解。学生之前的经历辅导员老师全部知悉。在学生休学期间,也是不间断地与学生及家长联系,与学生建立起较为深厚的情感和信任,为后续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础。
经与学生妈妈沟通,辅导员了解到,该生目前还在服药,正在康复过程中,在家中的情绪状态比较平稳,加之学生担心休学时间太长,会影响以后的学业,希望早点复学。经专业医院评估后,学生已经符合申请复学的条件并顺利办理了复学手续。但是学生的心理疾病并未彻底康复,依然主要是依靠药物维持正常状态,家长担心如果不支持学生复学,学生的情绪又会受到不良刺激,但是复学后即将面临的人际、学业两方面的主要挑战,家长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缺乏信心。权衡利弊后,家长选择陪同孩子办理复学,希望孩子能够在定期就诊复查的同时逐渐融入新的大学生活。
一般情况下,学生刚刚进入大学,都会存在程度不同的适应问题。王羽同学的情况更为特殊。因此,针对王羽同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的适应性辅导策略需要有别于其他正常学生。辅导员通过对学生前期情况的了解,以及面对面交流后发现,该生非常重视大学学业,认为自己在家无所事事地休养很是浪费时间,希望能够在大学校园这个相对活跃宽松的环境中,在与同学们的真实的交往中慢慢找到心理的平衡。
作为在消极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积极心理学,它主张心理学应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为出发点,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认为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神疾病的力量,个体的积极心理本身就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面倡导构建个体的积极体验,让个体对生活充满勇气和力量,帮助个体建立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促进个体美德的发展。二是个体层面重视形成个体的积极品质和人格。积极人格使之个体持续一贯地对事件做出积极解释的风格人格。积极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主动接受外在社会活动的影响,并将其内化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建构过程。三是集体层面强调建设积极的组织系统,强调在积极的组织系统里通过积极的制度、积极的教育,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来实现个体积极人格的培养。
积极心理学摒弃了传统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探求中消极、悲观的研究路线与模式,力图唤起人类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对心理学重新进行了诠释,对大学新生尤其是在心理疾病康复过程中的特殊新生的适应性辅导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辅导员正是以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涵为理论支撑,制定了一套适合特殊新生的适应辅导的具体策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案例辅导的过程及方法
四、案例处理的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王羽同学的情绪状态日渐平稳,饮食和睡眠慢慢变得规律,之前自卑内向的性格有了较大的改变,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提升,与宿舍舍友和班级同学相处愉快,自信心增强,脸上时常浮现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开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王羽同学所有科目考试一次性通过。
五、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疾病诊治,也别忽视咨询辅导
对于被医生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疾病的特殊学生,在要嘱咐学生及家长定期复查,按时服药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心理咨询辅导的重要性。抑郁、狂躁、焦虑的状态大多是“果”而非“因”。心理辅导则可以通过其特殊的方式,顺其自然地帮助学生通过寻找“因”,进而解决“果”。但是,目前高校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有疾病化的倾向,过分依赖医院的诊断和药物治疗,而忽视了心理辅导对个体内在自愈愿望的激发和积极能量的激活。
(二)使用积极疗法,提升辅导效果
目前对有心理疾病的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辅导普遍是从疾病和紊乱出发,把辅导对象看作疾病的载体,不自觉地给其贴上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标签,从而扩大了心理疾病的负面效应,使学生难以摆脱“疾病”的阴影。
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心理疗法则是辩证地看待心理疾病,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有积极的含义,理应看到疾病背后人的内在潜能。积极心理疗法重视患者自身潜能的恢复,认为人人都具备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一旦激发辅导对象这两种积极的基本能力,心理疾病就有了好转的可能。因此,在特殊学生的适应性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应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和疗法给辅导对象树立起信心和希望,调动其向善向好的潜能,用自身的积极能量来驱散病魔。
(三)涵育积极人格,实现根本改变
对新生尤其是特殊新生适应性辅导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其适应大学生活,更是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完善积极人格。如果仅仅是以帮助新生解决大学适应过程中的困难或问题为中心,那么,即使所有问题都被解决后,个体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力量也无法得到真正地增长,个体也就无法成为一个完善和成熟的人。任何个体的人格均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人格展现出积极的特质,而消极的人格也表现出消极的特质。只有当个体人格的积极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表现出个体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时,便容易形成积极人格。因此,帮助特殊新生涵育积极人格,应是新生适应辅导后续工作的重点。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文字来源 |宋立文(北京工业大学)
技术排版 |郭 芳(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审核组长 |玛依拉(中南民族大学)、李萍(大理大学)、高旭(宁夏工商职院)
推文校对 |王丹丹(广东工业大学)、黄森文(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刘慧(江西理工大学)
后台运营 |王佩(河南工学院)、王晨(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张良(辽宁财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