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17种疾病的国医大师医案

五苓散:17种疾病的国医大师医案

紫薇医道 6天前

360docimg_0_

一、蓄水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凡伤寒用药逾三剂而病不减者,就要退让高明,万勿固执己见,贻误病人。先祖有'伤寒不过三'遗训),因此向病家告辞,请其改延他医。可是病家苦苦挽留,诚恳之情,又使我难以推却。正踌躇间,恰病者邻居程某来访,谓:他不知医理,但闻乡前辈某曾治一病人,口渴喜热饮,后用桂附之类云云。我猛然大悟,急问病者,喜热饮否?答道:喜热饮,虽至手不可近,亦一饮而尽。再细察其舌,质红无苔而滑。因思:脉浮洪大,发热,虽似白虎证,但口渴喜热饮实非白虎汤所宜。此乃无根之火上浮,故口渴喜热,舌红而滑;虚火扰及神明,故谵语,火不归位,膀胱气化失职,故小便短赤。当按膀胱蓄水证治之。选用五苓散改汤剂,桂枝用肉桂以引火归元(每剂用桂八分研末,分两次冲服)。仅两剂,热退口和,小便清利。后调理半月复元。

按语;辨证眼目为渴喜热饮、舌滑,为太阳膀胱蓄水,津凝不滋所致,与五苓散化气行水,津布则口和热退而病愈。

二、水逆

江应宿医案;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名医类案1957;124)

按语:本案乃蓄水之重证。水蓄于下,膀胱气化功能失职,水饮内停,气不布律,津液不能敷布于口,故渴欲饮水。然而内停之水饮较重,上千胃腑,胃失和降,故所饮之水,必拒而不受,以致水入则吐,而吐后仍然渴饮。于是饮水而渴不解,呕吐而水饮不除,大论谓之'水逆',乃蓄水之严重者,可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治其本。

三、消渴(尿崩症)

李克绍医案:王某,男,7岁,1975年7月13日就诊。患儿多饮多尿,在当地医院检查尿比重为1、007,诊断为'尿崩症',治疗无效。诊见神色、脉象无异常,惟舌色淡有白滑苔,像刷一层薄薄不匀的浆糊似的。因思此证可能是水饮内结,阻碍津液的输布,所以才渴欲饮水,饮不解渴。其多尿只是多饮所致,属于诱导性,能使不褐少饮,尿量自会减少。因与五苓散方:

白术12克,茯苓9克,泽泻6克,桂枝6克,猪苓s克,水煎(《伤寒解惑论》1978)

按语:舌苔白滑是辨识水气内停的一个主要特征。水气内停,滓液不布,则见口渴,饮多则溲亦多。临床要审时度势,紧抓主证,不可坐等小便不利、发热之证俱全,才施以五苓散治疗。当然,如果消渴见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则为阴律亏虚,本方又当为禁用之列。

四、失音

刘渡舟医案:碧某,女,1987年10月26日就诊。病失音四个多月,已到了不能言语的程度,而由其家人代诉病情。曾服用大量滋阴清热之品及西药,均末获效。患者音哑无声.咽喉憋塞,口渴欲饮,头目眩晕。间其大便尚调,惟排溺不利,色白而不黄。切其脉沉,视其舌则淡嫩,苔水而滑。治须温阳下气,上利咽喉,伐水消阴,下利小便.方用五苓散为最宜。

茯苓30克,猪苓15克,泽泻16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

服药5剂,咽喉憋闷大减,多年小便不解症状亦除。惟有鼻塞为甚,嗅觉不敏,于上方加麻黄0.5克,续服3剂,病愈。从此未见复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9)

按语:此水气不化,津液不行,阳气不能温照,阴气上蔽咽喉之证。夫津液者,可滋润官窍,今水蓄而不化津,则有凝必有缺.是以咽干、口渴欲饮、小便不利迭现。水为阴邪,头为诸阳之会,阴水上凌,则头目眩晕。舌脉之象,亦皆为阴凝不化之证。前医不识,见有咽干口渴,以为肺胃律液不足,妄投甘寒滋柔之品,反助阴伐阳,使水凝不去。须用五苔散温阳化气,上利咽喉,下通小便,待水化律布而病愈。

五、呃逆

彭国钧医案:范某某,男,46岁。患呃逆5天,伴口吐清水,腹胀满,小便不利曾在当地服中药丁香柿蒂散数剂而不能止,于1987年4月2日来我院中医门诊求治。证见面白,精神疲倦乏力,头晕,不喜言语,呃声沉缓有力,时时欲吐,腹部胀大,烦躁不知所就,舌淡、苔白,脉浮弦,证届水饮寒邪,阻遏中焦,胃失和降,气机逆乱。仿《伤寒论》:'伤寒,呃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遂予以五苓散加良姜,服2剂,诸症悉除。(湖南中医杂志1989;(4);15)

按语:中焦本寒,又加水饮停滞,胃气失和,致发呃逆。故用五苓散温化水饮,加良姜以温胃散寒,寒饮一去,胃气和降,呃逆自止。

六、癫痫

刘景棋医案:陈某某,男,45岁,1979年7月20日初诊。患癫痫已三年,为受惊后而起,最初每月数发,近半年来每天发作,发则不省人事,惊叫抽搐,项背强直,口吐涎沫,每次发作约持续八至十二分钟,屡用西药,未能控制。口渴自汗。苔薄白,脉浮滑。辨证:气化不行,水饮上冲。治则:化气行水,怯风止痉。处方:

茯苓18克,猪苓18克,桂枝18克,白术18克,泽泻30克,钻地风30克,千年健30克,钩藤30克,防风21克。

服6剂已控制发作。服24剂,临床治愈。疗后3年无复发。(《经方验肥987:101—102)

按语;五苓散治病痛,国内外均有报导,本方对水饮型癫痫,疗效甚佳。

七、解颅(脑积水)

杨君医案:李某某,男,9个月。患儿出生后至第7个月前一切正常,第7个月后,发现有手不灵活,有腿活动能力较差,之后患儿头部明显迅速增大,到8个月时双眼已呈'落日'状,头部青筋显露,颜面紫红,头不能拾,四肢不能活动,身体极度消瘦。头围56厘米,前后囱门扩大而饱满,凸出于颅骨。先后经数个医院诊断为脑积水。

处方:茯苓、大腹皮各15克,猪苓、泽泻、牛膝、车前子各10克,白术5克,桂枝2克。水煎顿服。

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多,大便亦呈稀水状,至服完第6剂药后,囱门明显凹陷,面色渐转红润。前后共服药27剂,息儿四肢渐能活动,颈部亦有力,能抬头活动,囱门未再凸起而痊愈。服药期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7年半后追访,患儿已9岁,精神饱满,智力良好,没思过其它疾病,头围仍为56厘米,惟右手腕部以下发育欠佳,活动力较差。身高、体重均与同年龄健康儿童无异。(新医药学杂志1978)

按语:脑积水症类似中医'解颅'。有虚实之别属实者,每由水液内蓄、上泛颅脑而发;属虚者,多由精不生髓、骨不得充,以致囱门开大所致。由于五苓散具有渗湿利尿作用,既可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又增加了脑脊液的吸收,从而降低了颅内压,对脑积水属实者有效。此例脑积水兼见目肿、消瘦、四肢不能活动,显系脾肾功能失调,水液内蓄上泛所引起.故主以五苓散,27剂即获痊愈。

八、头痛

严仲庆医案:顾某某,女,24岁,1983年1月23日入院。发作性头痛,伴右半身抽搐,短暂意识障碍反复发作近三年。曾4次住院治疗,发作期间渐趋缩短,多次脑电图、脑血流图及颅片检查无异常发现。四天前上夜班,突然感到剧烈头痛,两侧太阳穴及前额尤甚,经治疗无效而收入本科病房,拟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癫痫待排。诊见头痛欲裂,入夜益剧,甚则四肢捶床,抱头痛哭,口干,渴饮,舌红、苔微黄而少,脉细数。予清热平肝,祛风涤痰之剂不应。细询之,知其虽口干渴饮,但小便却不多。故撇开头痛一症,但从口干渴饮,小便反不多入手,于五苓散原方:

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各l0克。

是夜头痛即未发作。7剂后痛止出院.嘱续服一个月年余,末见复发。(新中医1989)

按语:水蓄膀胱,经脉不利,不通则痛。治用五苓散通利膀胱经脉之水气,则经通窍畅而愈,足见经方之鬼斧神工。

九、耳鸣

吴克纯医案:徐某某,男,32岁,l982年9月8日诊。思者耳鸣3月余,曾服小柴胡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耳聋左慈丸、补中益气汤等60余剂皆乏效。到诊:两耳内有蝉鸣之声,时或如风入耳,听音不清。查体质壮实,饮食、大便正常,小便日数次,色淡不黄,舌质淡红、苔白,脉浮,两耳内未发现异常变化。此清窍不畅而致耳呜。以上病治下,上窍不畅,泻下窍,以利小便之法治之。试投五苓散加味;

泽泻30克,茯苓、白术各15克,猪苓12克,桂枝、石菖蒲各9克。

服一剂后,小便次数增多,耳鸣渐减,连服5剂,耳鸣消失。(新中医19895<5):47)

按语:肾开窍于耳,主二阴。肾不化气,水泛清窍,亦可致耳呜、耳聋。采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之法,利小便,泄下窍,下窍通而上窍畅,耳鸣随之而愈。

十、眩晕

董圣群医案:张某某,女,37岁。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四年,再发作加剧4天。经五官科检查,诊断为内耳眩晕病。舌质淡苔白,脉濡。

处方:泽泻20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白术lo克,桂枝10克,

每日一剂,煎汤200毫升,分三次服。

服药三天后眩晕、耳呜、恶心、呕吐明显减轻,服药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以方测证,还应省口渴,小便不利等症,方为用五苓散的对之机。

十一、能近怯远证(假性近视)

钱光明医案:杨某,男,14岁,1985年6月10日初诊。患儿近来视力下降,1985年5月在校普察视力,双眼均为0.1,经本院眼科检查角膜透明,无水肿和云翳;晶体透明,眼底视盘清,A:F=2/3,黄斑部光反射存在。排除眼科其它疾患,诊断为假性近视。后经同学介绍求治,余想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似可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状态,询知渴欲饮水,查舌淡苔白厚,脉和缓,子五苓散:

泽泻20克,猪苓、云苓、焦白术各10克,桂枝8克(治疗中停用其它一切中西药),水煎服。5剂后自觉视力好转,上课可不戴眼镜,上方再予10剂。一月后复查视力:左眼为0.5,右眼为0.6,继服上方5剂,以资巩固。

按语:假性近视属中医'能近怯远证',古人认为是阳微阴盛,以致阳被阴浸,光华发越于近,多用定志九或补肾药治疗。西医学认为假性近视为在校青少年的眼科多发病,多因不正确的看书引起睫状肌水肿痉挛,而失其调节的一种功能性变化,五苓散为通阳化气利水之剂,据报导有缓解睫状肌水肿痉挛的作用,故守本方而取效。

十二、低热

孙会文医案:刘某某,男,53岁。低效月余,体温37.5—38℃,病者倦怠无力,脘腹痞闷,口谈乏味,大便稀溏,化验大便常有不消化食物。脉沉弦,苔白腻。辨为湿困脾胃,方处五苓散治之。病者服药10剂,诸症均见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继用人参健脾丸善后。(湖北中医杂志1982;(4);36)

按语:本案低热,脉证合参,当为湿困脾胃,遵'内经: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原则,除湿乃是当务之急。五苓散健脾渗利水湿,湿去脾胃功复则低热得除。盖发热一证,成因繁多,贵在审因论治,切忌妄投苦寒,否则,冰胃败脾,不一而足。

十三、背寒冷

孙会文医案:孙某某,男,55岁。近一年来,患者背部有手掌之大发冷处,即使穿棉背心也觉寒风袭入。某医投于当归生姜羊肉汤乏效,延余诊治。脉弦滑,苔白湿润,辨证为'饮留心下',选方五苓散治疗。患者服药15剂,背冷得良,随访一年安好。(湖北中医杂志1982;(4):36)

按语:心之腑在背,饮留心而不去,阻碍阳气布散,致使背部寒冷。'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金匮》一语点明此案之病因。而饮为阴邪,遇寒则聚,得温始行。五苓散有温阳化饮之力,使心下留饮去而背冷除。

十四、脾虚外感(胃肠型感冒)

钱光明医案:王某,女,1岁3个月,1987年3月24日诊。患儿两天发冷发热,鼻塞流涕,出汗,昨夜又泻下水样便4次,今晨泻下4次,尿少,舌淡苔白厚,指纹谈,体温36.4℃,证局外感风寒,水湿内停,气化失常,治当健脾祛湿,兼以解表,方用五苓散:泽泻6克,猪苓、茯苓、白术各3克,桂枝2克,水煎服。

1剂后腹泻止,鼻塞失,舌苔转薄。2剂而诸症皆除,病愈未发。(国医论坛1988)

按语:外感风寒,内兼脾虚湿停,故用五苓散外解风寒,内利水湿而愈。

十五、汗出

王殿威医案:王某某,男,25岁,1980年6月初诊。自1978年患胸膜炎之后,便开始出汗,经过抗结核治疗一年后,胸膜炎已痊愈,但出汗却有增无减。白天动则汗出,夜晚寐则汗出,以后渐次增多,甚则身如洗浴,神疲乏力,极易感冒,饮食不佳,大便不爽,服中药达数十剂,有从阳虚治疗,用益气温阳,固表敛汗,服药后反增烦热;有从阴虚治疗,滋阴降火,固阴止汗测汗出愈甚。余诊其舌苔白腻,脉缓无力,辨证届湿阻中州,脾阳不振,中阳不得外达。治宜温阳化气,健脾除湿。方用:

白术10克,泽泻10克,猪苓6克,云苓6克,桂枝5克。2剂。

汗出十愈八九,再服2剂,三年之顽疾竞获痊愈。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按语: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为人身之藩篱,摄卫彻邪。今水湿内盛,蓄于膀胱,气化不振,则在表之卫气虚弱,失于固摄而见汗出。当此之时,务利膀胱水湿,复其气化,以振奋卫气,则不补气而肌表固,不止汗而汗自止矣。此经病治腑之法也。

十六、血崩(功能性子宫出血)

张祥福医案,杨某某,女,35岁,1978年5月12日诊。思者素体肥胖,月经过多,先后无定期,经期7天,淋漓不绝,今日中午突然小腹剧痛,经血暴崩如注,经某医院诊治用止血药、输液等急救处理无效,转请余诊治。证见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头汗如珠,口吐浊沫,小腹剧痛,喜按,舌质淡胖嫩,边有淤点,苔白微腻,脉涩。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5200/立方毫米,中性65%,淋巴细胞30%,单核细胞2%*诊断:暴崩(功能性子宫出血),证属痰湿中阻胞官。治以益气止血,通阳利湿。

方拟五苓散加晒参10克、阿胶10克(烊化兑服)、三七10克(研末冲服)服2剂,5月14日复诊;精神大振,四剂转温,血崩缓停,原方续服5剂,漏血尽止而愈(湖南中医杂志)

按语:患者素体肥胖,头晕胸闷,口吐浊沫,舌胖苔腻,乃痰湿内停之象。痰湿内阻胞宫,冲任不固,而为血崩,治以五苓散通阳利湿,并加晒参、阿胶、三七以益气养血止血,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十七、痄腮

姜晓医案:袁某,男,11岁,1986年3月11日诊。患儿三日前始感微恶风寒,纳差,继而发烧,体温38、5℃,两腮肿痛,恶心欲吐,不思饮食。曾服普济消毒饮,病反加剧,昨夜体温升至39.2℃,头痛呕吐,胸中烦闷。刻诊:面色苍白,两腮肿痛,呕吐频作,吐出物尽为水液,吐后渴饮,水入复吐,且伴睾丸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滑数。诊断;疗腮、水逆证。病机:瘟毒上结,水饮内停。治法:通阳化气,行水解肌。方药;五苓散。

桂枝6克,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各l0克。捣末,分作三次,水送吞服。

1剂后不再呕吐,脘腹觉畅,能进饮食,头痛减轻,体温38.2℃。继用原方作汤剂,并加山豆根10克,鱼腥草20克以解毒散结。2剂后,诸症消失,腮肿亦平,惟精神稍差,饮食欠佳,随用参苓白术散调理善后。

按语:痄腮治以清热解毒法多,而本案上有渴而欲饮,水入即吐;下有小便不利,睾丸水肿。显系五苓散证,乃脾胃阳虚,水饮内停所致。故治不宜再用常法,而径用五苓散收功。

五苓散的临床运用相当广泛,本方略加变通,或与其他方剂合用,可以用来治疗多种水邪蕴郁的病证。本方加茵陈,名为'茵陈五苓散',治疗湿邪而小便不利的黄疸证;本方加寒水石、生石膏、滑石,名为'桂苓甘露饮',治疗湿邪郁而化热的小便不利,烦热而口渴。本方去桂枝加人参、肉桂,名为'春泽煎:,治疗年高体弱,正气不足,中气虚衰,肾功能不全而小便不利者;本方加苍术、附子,名为'苍附五苓散',治疗素体阳虚,寒湿内生,证见腰眼发凉,两足冷,腰腿酸重,小便不利等症;本方合平胃散,名为'胃苓汤',治疗平素喜食厚味肥甘,久而湿浊内停,而使胃脘胀满,小便不利;本方加川核、木通、小茵香,是陈修园治疗疝气的经验方,临床证明,凡疝气而见小便不利,舌苔白滑者,用之甚佳。

(0)

相关推荐

  • 胡希恕五苓散医案 青光眼 假近视

    [组成]桂枝9g,茯苓12g,泽泻15g,猪苓9g,苍术9g. [功用]利湿泻热. [适应证]慢性前列腺炎,小便不畅,尿不尽,尿频.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方某,男,43岁.初诊日期1965年12月 ...

  • 五苓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五苓散 一.古方简介 [来源]<伤寒论>. [组成]猪苓9g,泽泻15g,白术9g,茯苓9g,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①伤寒太阳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 ...

  •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经方名家荟萃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方剂]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去皮) 白术 甘草各二两(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条文]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 ...

  • 17种疾病的国医大师医案,才真正的解透了五苓散

    五苓散 一.蓄水 俞长荣医案:一程姓病人,证见高热口渴,谵语不眠,小便短赤,脉浮洪大.连给大剂人参白虎汤三剂,不但证状元减,口渴反而增剧.我素遵家训(家父酬胃:伤寒方治病效若样鼓,但用之不当,祸亦不浅 ...

  • 一病一特效穴,共325种疾病,国医大师贺普仁从医70年秘籍传世

    有对病人的病情洞察清楚,有的放矢地精挑一两个关键穴位下针,方可手到擒来,马上缓解病人的痛苦.怎么才能精.准,这是大学问.<一针一得>就是在寻找精.准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它的宗旨是选穴由繁 ...

  • 17种疾病医案,解透五苓散,首发中医书友会

    I导读:五苓散是临床常用方剂.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常见的17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这17种疾病医案,我们可以更加透彻了解五苓散.(编辑/闫奇峰) 五苓散治验集 作者/矢数道明 编译 ...

  • 17种疾病医案,解透五苓散

    I导读:五苓散是临床常用方剂.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常见的17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这17种疾病医案,我们可以更加透彻了解五苓散. 五苓散治验集 作者/矢数道明 编译/于天星.王征 ...

  • 解透五苓散,17种疾病医案......

    五苓散是临床常用方剂.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常见的17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这17种疾病医案,我们可以更加透彻了解五苓散. 五苓散治验集 例1,顽固头痛(肾炎性.高血压性)与五苓散 ...

  • ▲▲矢数道明论五苓散:17种疾病医案帮你解透

    导读:五苓散是临床常用方剂.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常见的17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这17种疾病医案,我们可以更加透彻了解五苓散.(编辑/闫奇峰)                   ...

  • 耳鸣耳聋,3种证型的艾灸配穴方,国医大师医案笔记,十分有效

    大家好,我是 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很多人在生活中会出现耳聋或耳鸣的情况,可能我们会认为这是正常情况,其实不然,这是身体在告诉我们要开始重视健康问题了.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耳聋耳鸣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艾灸 ...

  • 五苓散不愧为中医十大名方,轻松打败17种疾病,这就是经方之妙

    导读:五苓散是临床常用方剂.汉方医学家矢数道明将此方应用于临床常见的17种疾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通过这17种疾病医案,我们可以更加透彻了解五苓散. 五苓散治验集 例1,顽固头痛(肾炎性.高血压性)与五 ...

  • 【经验】青春痘、皮炎、脱发,油多的疾病,国医大师的经验方,每收良效!

    卢医 20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业医3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在治疗脂溢性皮肤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 禤老认为皮脂亦属于人体体液系统的一部分,当属中医"精&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