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老时光(4)书的选择与阅读的姿态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快乐。这些道理我们都懂。我们或许还应该懂得:书的选择与阅读的姿态。
01
书与人一样,也分三六九等
世上的书已然太多,且每年依然成千上万地增长着。而人的时间精力又极有限,这就给读书的人带来了选择的痛苦——究竟该读什么书,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读书信奉“开卷有益”。哪怕是随手翻翻,总有教益。或者还会碰到以下情形:朋友推荐、逛书店偶得、某种场合无聊时信手抓来,只不过以更随意的心态对待罢了。
跟人一样,图书也分三六九等,精品终究是少数,即便是经过岁月洗刷、磨砺的名家也未必每部作品俱佳,因其个人经历、学养厚薄、所处环境、身心状况等无时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创作状态。那么将目光重点投射于他(她)们的成名作、代表作或巅峰之作或许是合理之举。
02
读书其实是一种心理体验
读书的过程,其实是一种心理体验。书中人物的命运、故事的结局与读者的思维发生纠葛和冲撞,令人心潮澎湃又渐渐复归平静,这类书当可划分为文学和历史类;另一类是工具书,理性、实用而冷静,很难让人产生别的联想。比如英汉词典、哲学理论、家电使用说明书、炒股的技术图形分析等。但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
03
读杂书做杂家
我很钦佩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师出名门(沈从文),自己读书多且杂,一本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他竟能读得津津有味。因为阅读面广,自然营养吸收得全面,再加上天生的才气和悟性,他的小说、散文、文论几乎无一不精。《汪曾祺全集》应是热爱当代文学读者的必备书吧。
爱外国文学的,博尔赫斯、乔伊斯、福克纳、塞林格、川端康成、罗布·格里耶、雨果、莫泊桑、屠格聂夫、托尔斯泰以及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都不应忽视。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著作是首选。
国学类的《易经》、《论语》、《孟子》等,最好读原文。读不懂文言的,可读台湾南怀瑾、曾仕强的详解。
喜欢历史者,《史记》、《资治通鉴》绝对不可遗漏。近年来国际历史学者对中国某个朝代历史颇感兴趣,如美籍华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表达方式上称“大历史散文”、因有纪实小说“合理想象、注重历史场景及细节还原的”手法运用,颇受读者欢迎。而内陆学者吴思则从明史阅读中挖掘出《潜规则》、《血酬定律》这样借古喻今的文字。
专业类如西医,当然读英文或德文原著,其中外科医生则必读《柳叶刀》。
04
吃新闻饭最好去读读《冰点故事》
吃新闻饭的,按有“中国第一大编”之美称的《中国青年报》编辑李大同的说法,不可不读《美国新闻史》。但中国的新闻环境与美国有天渊之别,只能参考,不可照般。倒是李大同本人所著《冰点故事》中表述的新闻理念更具实际操作价值。惜乎《冰点故事》早已脱销,何时重印不知道。李的同事张建伟的《深呼吸——未曾公开的新闻内幕》也颇有见地,不妨一读。
著书立说,最可贵的是自成一家,有足够的思想深度,深度即高度。有高度才可供后来者敬仰、模仿;最可恶的是人云亦云,东拼西凑。
05
书是读不完的,但可助你修成慧眼
成“卖点”、“看点”多多,在发行量、影响力巨大的报刊网络上推广炒作,仿佛你不买这本书就真的是一生中最大的损失似的。
事实上,经典的、有独到见解的书,往往不到全部出版图书的万分之一甚至更少。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读不完。所以,唯有精读好书,多加思索,方能尽快提高阅读品味和鉴赏力,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堪称“以一当十”的书上。
待修炼到慧眼生成之日,任何伪劣之书,只需略翻几页就能看出破绽。此时,大可迅疾弃之纸篓。不然,便是被作者谋财害命了也!
回顾
《车市车事》常年法律顾问:浙江五联律师事务所缪渭川律师
关注车界热点,揭露车市黑幕,协助车主维权,直击业界盛事。
“双城联动”:车市车事 光头侃车 联合出击